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13|回复: 0
收起左侧

从《屠胡令》看汉族的民族性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13 11:04: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十六国时代是一个民族大分裂时期。由于西晋统治阶级高层的权力争夺而引发内战,中央政府完全丧失了对国家秩序、政治局面的有效控制;在这种形势下,极端民族分离主义势力——匈奴部族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叛乱,推翻政府、违逆国家现任政权,妄图建立起独立的匈奴族国家,实行种族歧视和屠杀政策,最终导致汉民族大规模的种族复 仇——冉闵《屠胡令》。

西元349年,羯赵皇帝石虎死后其子十余人互相残杀。西元350年正月,石闵宣布复姓冉闵,杀死羯赵皇帝石鉴,同时杀死石虎的38个孙子,尽灭石氏,一举灭掉了残暴不可一世的羯赵帝国。其后冉闵即帝位,年号永兴,国号大魏,史称冉魏。

他下令邺都城门大开,凡“六夷”(匈奴、鲜卑、羯、氐、羌、巴氐)“与官同心者住,不同心者任所之”。也就是说六夷可自由离去。一夜之间,方圆几百里的汉人,扶老携幼,全往邺城里面涌;而一直以邺城为老窝的羯胡及六夷外族倾巢出走,这说明他们非我族类的属性,纵与汉人久居一地,也不免终生异心。

当时,新生的冉魏政权处在敌对胡族势力的四面包围中,他们虎视眈眈,随时准备扼杀新政权;内有数十万仇视新政权的胡族随时可能发动暴乱,或在敌对胡族势力进攻时充当内应,即使将他们全部驱逐,也只能使敌对胡族势力更加强大。

冉闵意识到这些胡族终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他们决不甘心丢掉昔日的霸权,更不会接受汉族政权的统治,等待冉魏的将是一场不可避免的血战,如果任这几十万胡人与羯族、匈奴族将领的军队匯合,将会变成一头疯狂嗜血的战争野兽,它会把整个中原刚刚获得自由解放的汉族人全部吞噬,酿成滔天巨祸。

为了保卫和巩固新生的冉魏政权,坚决镇压极端民族分离主义势力,保护汉族人民最基本的生命和财產安全,冉闵採取断然措施,颁下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屠胡令》:“凡内外六夷胡人,敢持兵仗者斩,汉人斩一胡人首级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职悉拜东门”。

一时间,邺城内汉人纷纷拿起武器追杀胡族,冉闵亲自带兵击杀邺城周围的胡人,三日内斩首二十余万,尸横遍野,同时冉闵还扬言要六胡退出中原,“各还本土”,否则就将其尽数杀绝。各地汉人纷纷起义响应,开始对入塞中原的数百万胡族展开大反攻,史载“无月不战,互为相攻”,一举光复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甘肃、宁夏。

正是冉闵的“杀胡令”使五胡乱华时期汉减胡增的人口趋势得以逆转,使鲜卑等众胡统治阶级不得不依靠汉族武装势力,为其后中国的盛唐复兴创造了条件。

如果没有冉闵的《屠胡令》,没有他号召汉人复仇,驱逐各胡出中原。日后会是什么面貌?几百万白种胡族在中原繁殖上千万人口后必然向南方拓展生存空间,再把南方的汉人杀绝,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就会被异族取代,最终整个中国都被这些白种胡族彻底佔据。汉族人最终的命运会怎样?看看今天印度种姓制度下的贱民就知道了。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对外灭绝胡族的英雄,屠杀胡数百万!!!

西元350年冉闵(ran min)率军于凌水河畔大败鲜卑燕军二十万。擒斩燕军七万余人,斩首上将以上三十余名,焚烧粮台二十万斛,夺鲜卑北燕郡县大小二十八城。冉闵威震中原。后冉闵推翻羯赵称帝建国。在其后被胡军联军车轮战中的冉闵,常常以少胜多,首战以汉骑三千夜破匈奴营,杀敌将数名,逐百里,斩匈奴首三万;再战以五千汉骑大破胡骑七万;三战以汉军七万加四万乞活义军破众胡联军三十余万;四战先败后胜以万人斩胡首四万;五战以汉军六万几乎全歼羌氐联军十余万;六战于邺城以两千汉骑将远至而来的胡军七万打的溃不成军。

几番大战,打出了汉家铁骑的威风,各地汉人纷纷起义响应,史载“无月不战,互为相攻”。一举光复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甘肃、宁夏。匈奴、羌、氐等胡人势力被迫撤出中原。石遵、石鉴、石琨、石宠、石蟠被灭三族,羯族的主力军被完全消灭。

至此,石虎的十四个儿子,两个被他自己处死;六个自相残杀而死;五个被冉闵灭族,一个投靠东晋,被斩于街市;全部死于非命。石虎一生造孽无数,终于在子孙身上得到了报应。

西元352年。冉闵将城中的军粮分给百姓。独自带领1万人马(步兵为主)去争粮。结果被鲜卑的14万大军(骑兵。还有数万后续部队)包围.在拼死突围的冉魏士兵掩护下,冉闵连杀三百余人,终于杀出包围圈(战斗经过本文从略).但那匹和冉闵一样勇猛的朱龙战马却因过度疲劳而倒下,冉闵遭俘,手下兵将仍威猛的与敌死战,掩护随军的重要官员撤离战场,直至战尽最后一卒……。

慕容恪捉到冉闵后,献与国主慕容俊,慕容俊嘲笑冉闵:“你只有奴仆下人的才能,凭什么敢妄自称天子?”冉闵怒道:“天下大乱,尔曹夷狄禽兽之类犹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乎!”慕容俊大怒,令人鞭之三百,然后送至龙城,斩于遏陉山。冉闵死后,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虫大起,从五月到十二月,天上滴雨未降。慕容俊大惊,派人前往祭祀,追封冉闵为武悼天王,当日天降大雪,过人双膝。(正史记载,决非杜撰)

作者语:冉闵壮志未酬,天地为之大恸,可惜上天既然体恤冉闵的用心,为何不干脆赐他胜利的结局。为何还要让他的冤屈千年不得昭雪,受尽同胞的谩駡。苍天不公,造物不仁,不知何时冉闵的英雄事蹟才能在世间广为流传。传说人死前所想的人和事一定是生命中最记掛的,那我想冉闵在钢刀滑过颈项的一瞬,想到的应该会是兰灵吧,一生的战功显赫,拜将称王,皆似过眼云烟,唯有心间曾令其感动的一抹亮色才是永恆。

冉闵就义后,冉魏国的臣子绝望至极,悲天呼地。纷纷守节自縊,少部分逃往东晋,无一投降前燕者。冉魏几十万汉人不甘受辱,纷纷逃向江南,投奔东晋。东晋军未能及时接应,使得几十万百姓中途受到截击,死亡殆尽。晋将自杀谢罪。

由于冉闵的王朝时间很短。大臣多自杀殉国。没有人给冉闵写书立传。后来统治北方的几百年的的鲜卑北魏的史学家把冉闵臭骂一顿。在史书上没有几个人为冉闵正义直言。而后代又缺乏资料.只能根据以前遗留的资料来整理。

某些太监史学家片面强调冉闵的杀胡。而不说明冉闵杀胡的原因。想想冉闵一声令下。中原百姓和入塞胡寇无月不战。日日相攻。可见冉闵当时的政策是顺应民意的。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意愿。代表最先进的生產力。并不是冉闵有心挑拨。而是当时的民族矛盾不可调和,那些穿者兽皮,吃著生肉的野蛮部落,哪裡懂得礼仪廉耻!生命的价值!

入侵印度的蛮族部落把创造古代印度文明的当地人当作奴隶一样的驱使。印度的种姓制度大家都知道吧。21世纪的今天还生活在印度社会底层的贱民。就是那些几千年前被征服的印度本国人。

冉闵天王招告天下,邀四海豪杰奋起杀胡。屠胡令所到之处。华夏子民纷纷响应。汉军威武!!汉军威武!!大小胡寇四散而溃!九州大地终复炎黄本色。我族方才免于重蹈古印度人之覆辙。在火焰塔以及满清人所写的正史和小说里。都有许多对冉闵的污蔑。比如说冉闵被胡人收做义子。但是在南朝的史书从来没有记载。我们只能通过被人篡改的史料来一窥这位1700年前的民族英雄的丰功伟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小黑屋|友情链接|Archiver|联系我们|手机版|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 蜀ICP备05006459号 )

GMT+2, 2025-10-8 17:19 , Processed in 0.00652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