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37|回复: 2
收起左侧

普世主义:集体许诺还是泡沫幻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10 11: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二十一世纪已过有八,自吉米卡特总统提出人权外交以来,类似字眼喧嚣尘上,吾等远东国度更是被此词态大加照顾,似若“普世价值”已然在莽莽青苍间遍地生根。然也然也,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虽有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亦不可忘孔夫子告诫谆谆:以直报怨。主义者,价值编织为体系或框架尔,乃思维世界之普遍建构,由此,先澄清一下普世价值。
  “在哲学上,普世价值指把一些有限的,所有人类都认同的观念集合在一起。
  有关普世价值的讨论都颇具争议性,所以,出发点也相异:客观主义与相对主义;行动主义与人格主义等等。
  普世价值的分类
  行动主义: 在这个分类中,惯例是决定人的行为对错的道德认知。人们根据一条规定或原则去判断某种行动是否合乎道德标准。行动主义着重于分别对与错的行为。
  尊重别人: 以它为目标而不是手段。
  
  自然法与人权: 保护人与生俱来的权利,例如生存的权利,生育的权利,追求知识的权利,与其他人建立联系的权利等。
  
  功利主义: 发扬将满足感和欲望最大化的观念。
  
  道德利己主义: 容许人保留有限的私欲。
  
  公义: 在人及团体中发扬公平的信念。” ——转载自维基百科
  
  由此,普世主义成为某种理念的普遍形式,宣称世人有人类所共有之观念。而此观念笔者以机械方法作一提取使其直观化,即将所有人类观念例陈取其最大部分交集处。观念间有其相互作用,交融冲突并存,可以在某程度上达到自我的完善和合理化。而上资料已陈列些许。而转为熟悉的语言,则依旧无法和自由、平等、正义、人权、博爱脱钩。毕竟一言以蔽之,普世价值终究以人本身价值之实现为归宿,任何价值摒弃了这点,将注定被人类历史所淘汰。
  价值本身的合理及至高并不代表着其在周遭生活的体现就绝对合理至高。价值本身的转化到底仍是人之力量于其中转化之结果。有其独立亦有其共性。诸如邓正来校友在《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一书的译本序中提出的,公元前5世纪,古罗马人的格言“只要有政治社会单位的地方就有法律”,而往后千年这一稳定的历史现象背后是否确然有某种必然性和规律性?在世界历史中每一政治社会单位的同种集体选择里,是否暗含了某种人类社会中所具有的人性与价值呢?
  这种个人价值的启蒙源于人类的主导权。1796年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发现接种或感染牛痘的人可以预防天花后,自然界造成的全球性灭绝似乎已经被人类所征服,物理学家汉森博格总结到:“在历史长河中,人类在地球上第一次面对的只有他们自己;他们发现再没有任何其他的伙伴或对手。”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这成为了一种讽刺,这种主导成为了全球忧郁症的根源,人类不再面对任何敌人,而仅仅面对着自己。自19世纪以来,最可怕的全球性人员死亡基本都出自人类自己。
  主导权使人类获得了争取普世价值的可能,同时也随时可以摧毁这些可能,这是康德式的二律背反。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中吸纳了众多西方大家的观点,认为战后的世界所采取的格局分配取向于文明主导,也就是在文化体的范围内来整合或理解世界。每一个民族或区域的人群的共同文化,都存在着规范人类行为的约束机制,在这种文化下,它所遵循或供应的价值将最大化地为整个社会的团结及生存发展服务。在千年的流逝中,文化成为社会结构不可缺的基本组成部分,因为是文化教会人做什么怎么做,从而成为人生存状态里的重点,任何对它的侵害都将导致反抗,代代的文化冲突和文明同化往往建立在人类的血泪和痛苦之上。当时之世,冲突依旧在文化的对抗中展开,而这个格局中的最重要的三方由西方的普世主义,穆斯林的演进,中华文明的重建创新组成。可以看出,在文化属性和基本实体都具有极大差异的境况下,即使大部分认为人都具有尊重生命的价值,但却不难发现,世界格局的分化在全球化时代下并没有一味以经济为转移。西方所有普世主义和人权的名号,无非是在西方的衰落和穆斯林入侵及各个文化体在和平时代下利用全球市场纷纷崛起的背景下所背负的政治手段,而把这一政治手段比喻作一株大树的话,那么将其隐藏在森林中,是最难寻觅的,由此,他们选择了人权作为了这片森林。
  人权意义中所包含的自由权、平等权、生命权、发展权这些权利和价值本身都是无可厚非的,笔者亦承认这是人类应去享有和追求的价值。但人权中国化后,却导致了两种极端的人权处境。第一是左派的一棒打死,有如当年摧毁传统文化一般,因其和西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沾上瓜葛,由此即是存有某种颠覆目的和险恶用心的。在民族独立以来,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里满是帝制和西方所带来的创伤,每每赢得和西方对抗便成为中国强盛进步的来源(时下将召开的奥运会对于金牌的意味即是一大缩影),再夹杂着一些政治保护和文化对立元素,使之本身妖魔化。第二是通盘顺受,认为西方模式和人权应该在社会结构仍不能达成稳定的中国推行,并且立即进行以政治体制为首的改革,实行西方民主制。此两类极端的论调在中国的口舌传媒和西方的偏见媒体的夹缝中迸射得火花四溅。私以为,中国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政治单位,所采取的决策应由中国自身为主导,主权问题不容干涉。而在技术操作上,对于言论自由的放宽、市民社会的形成、政府信息公开,科教文化事业加大投资等也应进一步深入。在这一前提下,谈这一问题方可形成一个更成熟的环境。
  自由、平等、正义、人权、博爱等等一系列价值,似乎是人在不断的创造发现中提炼出来的,而以斯密洛克卢梭孟德斯鸠等人为首的启蒙时期大家身先士卒,使这一切价值构成西方文明所推崇的理性、逻辑、法治等等思维方式以及行为模式的制高点。甚至于整个市场和社会的自我调节也是紧紧围绕这些价值来展开。必须理清的是,对于某种确然崇高的价值或发现,在现在的时代背景下,与其在民族主义视角中纠缠,大呼“不是处女我不要”,不如将其看作是人类智慧的共同结晶,在文化可接纳或可伸缩的范围内完成共享。能将此等价值阉割的只有将其手段化和邪恶化之人,而非其本身。
  但普世价值是不是就是这些?个人不敢妄下断言。提取和发现依然是在继续,人类的历史依然在书写,甚至于真正的普世价值的确只是一种天方夜谭的幻想。时空的差异,文化的差异,需要的差异,人内部所划分的个体性在一定时代内还有可能进一步拉大。或者说,普世价值被实践的表现形式各异,造成混淆之结果也并非不可。
  “人自有普遍通约之人性,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既然同此理,便能推导出共同认可的某些价值;在文明之漫长发展中,人与人在相互合作和交往中,亦会形成共同服膺之观念或规则,久而久之,在小范围之内,从个人观念形成所谓“民族特色”,在更广泛共性上,从个人观念演进为人类共同认可之普世价值。”自然,似乎在某种生物及社会性的导向中似乎会形成某种向心力,夏有万国,商有千国,周有百国,似乎人群之中确然有着某种趋和。诚然逻辑推演乃信手拈来,曲折世事远非如此,文明的疆界在历史看来是由于不同的群体需要而划分的,所以与其究观念,不如对需求进行考察,非察其“可以这样”,而应察其“不得不这样”,探偶然必然之异,方能在可能性上有所增加。而此等历史归纳和演绎,需建立在大量事实研究上,吾辈不才,难当此任。普世价值在现世亦仍显鸡肋,以全人类观来关照寰宇,依旧是一个高尚得脱节云中楼阁。
  拙作于此,望四海兄弟不吝赐教斧正。
发表于 2008-8-13 05:24:49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类的贪婪、欲望、自负、愚昧、仇恨、报复……导致普主义世永远都是泡沫:一会儿上天堂,一会儿下地狱,“范进中举”似式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14 17: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学习中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小黑屋|友情链接|Archiver|联系我们|手机版|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 蜀ICP备05006459号 )

GMT+2, 2025-10-8 21:28 , Processed in 0.008334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