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35|回复: 1
收起左侧

我陆航抛弃四平八稳练法 不再提前通知精确位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29 15:46: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该旅直升机在山谷中飞行。李元洪摄



  本报乌鲁木齐3月26日电 特约记者张应翔、通讯员蔡沛报道:3月的天山北麓,依然是冰天雪地。今天,记者登上新疆军区某陆航旅飞行员陈江驾驶的03号直升机,亲历该旅直升机编队山区突袭飞行训练。
  天山山谷,数十架直升机铁翼飞旋,巨大的轰鸣声几乎要把耳膜撕裂。驾驶舱内,机长王厚国在地图上随机标定了此次飞行训练的第一个野外起降点。他说:“过去组织野外起降课目训练前,都要事先勘察选点,在易于起降的场地上插上红旗,再告知精确的经纬度,飞行员据此就可以飞抵起降地点。如今,新大纲打破了这个规矩,既不事先选点也不做任何标记,让飞行员独立搜索选择起降点。”正说着,飞机抵达山谷深处一个陌生地域,巨大的旋翼卷起狂风,吹得积雪四处飞溅。片刻,直升机再次腾空而起,实施第二个训练课目:超低空突袭。
  空中气流变幻莫测,飞机剧烈颠簸。突然,机载无线电台通信中断,卫星定位系统也瞬间失灵。“真够狠的!”王厚国意识到飞机遭遇了来自地面电子对抗分队的强电磁干扰。“严密监视地平仪,转入仪表飞行!”他一边沉着指挥,一边启用备用频率尝试与相邻机组联系。
  很快,临时空中通信网开始发挥作用。“目标已进入攻击区域,开始突袭!”刹那间,飞机紧贴绵延起伏的山体超低空飞行,旋翼擦着悬崖飞,并择机对地面目标实施超低空突袭打击。“上升高度,保持飞行速度和间距。”2分钟后,直升机群完成超低空突袭,穿云破雾飞出山谷。
  旅长成存国对记者说:“在按照新大纲施训中,我们设置逼真的训练环境,一改过去在规定的航线上重复进入、拉起、俯冲,按规定动作飞行的做法,增加了穿越山谷、抗电磁干扰、规避雷达跟踪等多种战术背景,不仅夯实了飞行训练基础,还穿插进行了新增加的选训飞行课目训练,飞行员们把每一个飞行场次都当作实战,效果大不一样。”
  指挥员快语  创造是落实的新境界
  某陆航旅旅长 成存国
  贯彻落实新大纲,“落实”二字值得推敲三思。原原本本照着练,不越雷池亦步亦趋,也算得上是“落实”。但是,我们在按纲施训中越来越感到,创造是落实的新境界。当前,对于陆航部队来说,敢不敢抵近新大纲规定的训练极限,能不能在新大纲的框架内发挥主观能动性,直接关系到落实新大纲的质量。像过去那样把直升机当作运输机四平八稳飞,永远不能掌握“一树之高”的制胜权。我们说“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这汗不该仅仅是累出来的热汗,也包括“惊”出来的冷汗。
 楼主| 发表于 2009-3-29 15:4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军潜艇群配水面部队演练打击来袭敌驱护舰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东海军舰队两艘宋级常规潜艇编队出动 汪鲁迅摄



  “某海域‘敌’驱护舰编队来犯,对‘敌’编队实施打击。”初春,暗流涌动的东海某海域,正在“龙宫”游弋的两艘潜艇突然接到作战命令。
  瞬间,两艘潜艇立即拟制作战方案。在向作战海区数十分钟的隐蔽航渡中,潜艇和护卫舰在机动中完成集结、编组,并与岸基观通兵力和舰载直升机保持全时段信息互联互通。到达某预定海区时,一支攻防兼备的作战编组力量已经形成。战斗打响后,潜、舰、机联合出击,给“敌”方舰艇以致命打击。
  这是东海舰队某潜艇支队按照新大纲要求,在海上协同训练中由“预先合成”向“机动编组”转变的一个战例。海上编队指挥员、支队长支天龙介绍说,以往支队在潜、舰、机诸兵种协同训练中,兵力协调难度大、指挥关系复杂、训练安全系数低,参训兵力都须事先到编队指挥所指定的海区“预先合成”后,再组成作战单元投入战斗。这种训练模式效益较差,部队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战场环境,制约了潜艇作战能力的提高。
  为解决这一问题,支队依据新大纲要求,积极探索突破多兵种协同训练难关。年初开训以来,支队科学统筹训练资源,与航空兵某师、驱逐舰某支队、猎护舰某支队等部队密切协作,共同制定协同训练计划,将预警探测、目标指示、目标引导、远程精确打击及指挥控制等要素联为一体,充分发挥各兵种的主观能动性,灵活机动地选择隐蔽航渡、阵地伏击、精确攻击时机,促进多兵种协同训练层次迈上新台阶。
  “‘敌’驱护舰编队转向,迅速实施二号作战方案!”突然,正待机攻击的一艘潜艇接到编队指挥所指令。艇长顾东华感慨地说:“实施动态机动编组演练,参演兵力以‘活信息’为主导,不再预先约定时间地域,真正实现了‘敌变我变’!”
  演兵场心得  ■某潜艇支队支队长 支天龙
  协同训练:向“约会”告别
  以往,受落后指挥手段限制,海上多兵种协同训练需要事先约定时间和地域,兵力在运动过程中大多实行通信静默,不再沟通联络。这种“约会”式的协同训练方式对部队限制得比较“死”,战场态势一旦发生变化,各作战力量很难及时做出反应。新大纲颁布后,我们借助新型信息化指挥平台的优势,使协同训练在全时段信息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实现了从“预先合成”到“机动编组”的转变。这一变化,将大大推进海上多兵种协同训练向实战靠拢,使各级指挥员牢牢掌握战场主动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小黑屋|友情链接|Archiver|联系我们|手机版|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 蜀ICP备05006459号 )

GMT+2, 2025-10-9 08:59 , Processed in 0.007542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