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70|回复: 0
收起左侧

认识司马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2 16:0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司马懿,字仲达,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西)人。少时聪颖多智,有奇节,常感慨天下之乱,有忧天下之心。曹操闻之,纳为谋士。曹丕即帝位,委懿参与枢机政务。魏明帝时,拜为大将军。明帝太和五年(公元 231年),诸葛亮北侵魏境,明帝对司马懿说:"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命懿征讨诸葛亮,亮败退。明帝青龙二年(公元 234年),诸葛亮率十万大军出斜谷(今陕西省眉县西南),筑防于渭水南原。明帝命司马懿抵御蜀军,诸将议驻守渭水北岸,以待蜀军渡河来战。司马懿指出,百姓积聚皆在渭水南岸,此兵家必争之地。于是引军而济,背水为阵,与蜀军对峙。司马懿对诸将说:"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东。若西上五丈原,则诸军无事矣。"认为此时诸葛亮上策是兵出武功(在今陕西省咸阳市西、渭河北岸),沿山东进;下策是西上五丈原(在今陕西省眉县西南斜谷口西侧),北渡渭水。诸葛亮不识兵略果然西上五丈原,懿料其必败。诸葛亮大 军远道而来,利在速战,司马懿坚守不出。诸葛亮多次挑战,诸将欲与亮战,司马懿皆不从,按兵不动,静待其衰。亮无奈派人送给司马懿"巾帼妇人之饰",以激怒司马懿出兵应战。诸将皆怒,欲与亮决战。司马懿知亮计已穷,佯装大怒上表朝廷请求决战,朝廷不允,并派骨鲠之臣辛毗杖节监军,不许魏军出战。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来信询问战事,司马懿复信道:"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认为诸葛亮不通兵略,必败无疑。诸葛亮与司马懿对峙百余日,心力交瘁而死。蜀将自烧营垒遁逃,司马懿观蜀军营垒,知亮已死。当初辛毗临军之时,姜维曾对诸葛亮说:"辛毗杖节而至,贼不复出矣。"诸葛亮说:"彼本无战心,所以固请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司马懿能忍常人所不能忍,假借王命制御诸将是其智略的显现。司马懿更大的智略还在于不战,使亮自败。

中国兵法思想的主旨是"兵不顿而利可全",追求以政治经济手段解决战争问题,不追求以战争手段解决政治经济问题。因此,中国兵法关注的首要问题是保全利益,把战争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谋取不战而屈人之兵,在战争中发展壮大自己。司马懿敌诸葛亮的主导思想也正在这里。诸葛亮不是司马懿的对手,司马懿称赞诸葛亮是"天下奇才",当时百姓所说"死诸葛走生仲达"都是司马懿释放给曹魏集团的烟幕,曹魏集团才是司马懿的真正对手。司马懿的目的是,在与诸葛亮的战争中保全司马集团的政治军事实力,发展壮大自己。这才是毛泽东评点中所说"司马懿敌孔明之智"深层次的思想所在。

司马懿通权达变,战功卓著,对中国兵法有深刻的理解,把握中国兵法不同层面的思想,这和他的人生磨砺不无关系。当初曹操得知司马懿通谋略便荐其为官,欲纳为己用,懿不愿屈己附曹,称病推辞。曹操任汉相后,又派人召懿,并说:"若复盘桓,便收之。"司马懿惧怕曹操加害,不得不归附曹操。曹操察觉司马懿有雄才大略,又梦见"三马同食一槽",因而对曹丕说:"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内心里戒备司马懿。因此,司马懿常常做一些养牛喂马的小事,兢兢业业,夜以忘寝,这样才使曹氏父子放过他。正是这段经历才使司马懿形成韬光养晦、胆大心细的禀性,辅佐曹氏四代,为魏重臣屡建奇功。毛泽东曾说,司马懿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赞赏司马懿多权谋,善权变。
此外, 就像曹操一样,司马懿的「称帝之梦」也是在儿孙辈手里实现的。司马懿共有九子,除大家熟悉的司马师与司马昭外,尚有「八王之乱」时的司马亮与司马伦等。这些野心勃勃又各具优劣的儿子们,既统一了天下,也失去半壁江山。
  司马懿有几个儿子?三国里只讲到司马师和司马昭,两者之中,又以司马昭的名气较大,因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然而,若论两人才能优劣,司马昭远不如其兄。
  当年司马懿处心积虑要除曹爽夺大权;他办事极为秘密,只让司马师参与他的活动。「宣帝(司马懿)之将诛曹爽,深谋秘策,独与帝(司马师)潜画,文帝(司马昭)弗之知也。」(《晋书?景帝纪》)而司马师为了助父夺权,「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发动政变的前一晚,司马懿才告诉次子司马昭。当夜,司马懿对身边随从说︰「这兄弟俩身体不好,你去看看他们睡得怎样?」那随从看后回报︰「大公子睡得又香又甜,二公子不知有什么事牵肠挂肚,翻来覆去睡不好。」——优劣由此分也。
  然而一个人的才能并不能决定其身后的名气,还要看历史给不给机会,给不给时间——历史给了司马师机会,但却没给他时间;他只当政短短几年,就随父亲匆匆地离开人世,历史舞台上于是只剩司马昭的戏了。
  据史载,司马懿有九个儿子。除司马师、司马昭外,另外几个的戏没来得及在三国时代上演,却于晋朝的「八王之乱」大闹剧中亮相。
  「八王之乱」是司马氏家族三代之间的一场大混战。话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开创晋朝,是为晋武帝。武帝崩,其子司马衷即位为惠帝。这个司马懿的曾孙是历史上有名的白痴皇帝,老百姓遭灾荒多有饿死,他还笑人家不够聪明,说︰「没有饭吃,为什么不吃肉?」而他的皇后贾南风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凶残女人,荒淫且野心勃勃;她先召楚王司马玮(晋惠帝的异母兄弟)杀了辅政的杨骏,之后朝廷共议,推司马懿的四子、汝南王司马亮和元老卫瓘共同辅政。由于贾后仍未能掌权,她又让楚王杀了司马亮和卫瓘。论辈分,楚王是汝南王的孙辈,如今孙辈竟杀祖辈,惹得身为祖辈的赵王伦(司马懿第九子)起来诛杀孙辈的贾南风,并废惠帝自立。而他的子侄孙辈不服气,又纷纷起来讨伐他。结果做大的不像个大,做小的不像个小,这就是一场没大没小、乱七八糟的「八王之乱」。
  司马懿的子孙比任何一个朝代的帝王子孙都擅长「自相残杀」。这其实也得怪他自己。司马懿是乘曹爽陪魏主曹芳祭祀高平陵之机夺得大权的,他也怕日后自己的子孙在谒陵时会发生类似的事变,因而临死前严申不准子孙谒陵之令,并规定陵墓不起坟、不植树,以后去世的眷属也不得合葬。司马懿的子孙严格地执行了这条祖训,因而晋代皇帝的陵墓一直未被发现,成为后世考古之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小黑屋|友情链接|Archiver|联系我们|手机版|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 蜀ICP备05006459号 )

GMT+2, 2025-10-9 23:31 , Processed in 0.006961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