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97|回复: 1
收起左侧

揭秘宋江的江湖名声高于晁盖 柴进的真实原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3 16:5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宋江的"及时雨"是怎么叫响的?

  《水浒传》梁山一百单八将中,以宋江的绰号最多,有及时雨、有呼保义、有孝义黑三郎、黑宋江等等。这么多绰号中,以"及时雨"最为出名,出现频率也最高。以至于我每每被一些读书不仔细或者根本不读书的人质问,说"宋江的绰号不是及时雨吗,怎么会是呼保义?"其实,他们不知道,"呼保义"才是宋江的正式绰号。

  那么,宋江的"及时雨"是怎么来的呢?书上有解:

  那押司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祖居郓城县宋家村人氏。为他面黑身矮,人都唤他做黑宋江。又且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上有父亲在堂,母亲丧早。下有一个兄弟,唤做铁扇子宋清。自和他父亲宋太公在村中务农,守些田园过活。这宋江自在郓城县做押司。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更兼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霍,视金似土。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如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困。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却把他比的做天上下的及时雨一般,能救万物。

  从文中可知,宋江经常干雪中送炭、仗义疏财之类的事情,所以赢得了这么大的名声。不过像宋江这样的人,《水浒传》中至少还有两个人,他们也经常做类似的事情的,一个是天王晁盖,另一个是小旋风柴进。

  在晁盖出场的时候,书中交代:

  原来那东溪村保正,姓晁名盖,祖是本县本乡富户,平生仗义疏财,专爱结识天下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不论好歹,便留在庄上住。若要去时,又将银两赍助他起身。最爱刺枪使棒,亦自身强力壮,不娶妻室,终日只是打熬筋骨。

  但描写柴进却不是在他出场之时,而是宋江与宋清走投无路,想来想去,借宋清之口说出来的:

  "我只闻江湖上人传说沧州横海郡柴大官人名字,说他是大周皇帝嫡派子孙。只不曾拜识。何不只去投奔他。人都说仗义疏财,专一结识天下好汉,救助遭配的人,是个见世的孟尝君。我两个只投奔他去。"

  由此可见,以上三个人,皆是《水浒传》中"仗义疏财"的典型人物。然而,为什么这三个人中,只有宋江一个的名声最响亮,也最容易令江湖好汉折服?看那黄门山几个强盗,同时拦住晁盖和宋江,却于晁盖之前独拜服宋江,真是令人嗟叹!

  我认为,宋江在江湖上之所有名声强于晁盖、柴进,有以下三点因素。

巧用营销学

  宋江肯定是北宋时期最厉害的营销大师。众所周知,那时通讯很不发达,"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治安基本靠狗,取暖基本靠抖",更不敢奢求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媒体。在这样的环境下,宋江的仗义疏财基本上靠着口口传播就能影响山东、河北的好汉,更能让他们相信宋江才是真正的"及时雨",这是很了不起的营销案例。若是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宋江的"仗义疏财"说不定就被网络打假打出来了,就像人人喊打的"周老虎"一样。

  为什么宋江有这么多绰号?我估计,由于宋江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于是就将所有的优点和特征都给自己取了绰号。比如其人黑,就有"黑宋江"之称;其人孝义,就有"孝义黑三郎"之誉;其人经常仗义疏财,就有了"及时雨"和"呼保义"之赞。这么多的绰号,对江湖豪客,就用"及时雨",对政府官员,就用"孝义",整治李逵这个活宝,就得用"黑宋江",每一个绰号,都有其不同的用处。

  那为什么是"及时雨"最出名?看上面宋江这么多优点或者特征,没有一个是特别出色的。论孝,比不上公孙胜;论义,比不上林冲;论疏财,比不上柴进;论黑,比不上李逵。所谓矬子里面拔将军,这么多绰号里只有一个"及时雨"最为朗朗上口,因此也被叫得最多。特别是像"呼保义",读起来拗口,对于文盲众多的梁山好汉集体而言,实在是太过于勉强了。

  由于宋江没做过什么惊人的伟业,所以其"及时雨"就越叫越响了。像晁盖,由于其托塔神功着实厉害,掩盖了其仗义疏财的优点,所以他叫"托塔天王";柴进最出色的优点不是其仗义疏财,而是其贵族身份;他们俩如果也叫"及时雨",并非不行,可就是不大符合他们的身份和性格。

  反观宋江,百无一用,好不容易揪出来了一条优点,便将这一绰号大肆宣传,久而久之,大家想起柴进来首先便想到他的身份,想起晁盖也只有他的托塔,而想起宋江来,却是"及时雨"般的"仗义疏财"!这是一招典型的田忌赛马,别的他都比不上,只好放弃,而这一项比赢了,便只攻一点。此等厚脸皮,也就宋江能做得出来。联想到现在,就好像以"慈善家"冠以某人名头,可是,谁知道这些"慈善家"们的银子,又是从哪儿剥削来的呢?做人技高一筹

  宋江是刀笔吏出身,吏道纯熟。这个刀笔吏,虽然也是公务员,但是比现在的公务员可惨多了。书中怎么说?

  "原来故宋时为官容易,做吏最难。为甚的为官容易?皆因只是那时朝廷奸臣当道,谗佞专权,非亲不用,非财不取。为甚做吏最难?那时做押司的,但犯罪责,轻则刺配远恶军州,重则抄紥家产,结果了残生性命。"

  也就是说,宋江在那种环境下,为了安身保命,必须要左右逢源、上下玲珑。总体而言,就是要学会装孙子,对人说人话,对鬼说鬼话。老人家教导俺们说,冤家宜解不宜结。宋江在为人处事上,必然会小心翼翼,谨慎为上,接人待物,从来不给对方难堪,这也是韦爵爷多次教导俺们说的,"做人要光棍"。

  宋江的这种性格,一直到他做了土匪头子还没有改变,这也为他获得了"礼贤下士"的好名声。
 楼主| 发表于 2009-5-3 16:5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到了梁山后,宋江顺理成章的坐了第二把交椅。宋江在梁山的基本班底共两拨人,一拨是花荣等清风寨清风山罗致的兄弟,另一拨则是在江州网罗的。两拨人加起来共有25人。而晁盖系统的不过12个头领,其中吴用和公孙胜还比较超然。宋江在江湖上的名声远比晁盖响,晁盖的名声充其量不过在济州市一地,而宋江的名气则是全国性的,论名望恐怕只有柴进比得上宋江。所以宋江一上梁山,就显出强龙压地头蛇的气势。梁山的领导权从宋江上山的第一天起就十分微妙。说宋江不想当这个老大,那是假的。能写下“敢笑黄巢不丈夫“的人,岂能是居于人下之人。但宋江做事情向来是刀切豆腐两面光,让人的感觉就是特别有品。要想拿老大的位置也不急于一时。一上山晁盖有一手做得非常漂亮,焚起一炉好香,就要把位子让给宋江,说我们兄弟几个人的命(指生辰纲一案)都是你宋老大救的,没有你哪有我们梁山的今天。晁盖不是王伦,引宋江入伙,当然是为梁山的整体利益考虑,以宋江在江湖上全国性的知名度,加盟对组织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何况这次又有这么多道上兄弟跟着上山。这就好比前段时间IT热,新公司要上市前往往请个业界知名的大老来加盟一样。但是晁盖也是当惯老大,并不是个愿意屈居人下的人物。对晁盖来说,下属有本事有野心并不一定是件坏事,关键是老大是否能够驾驭得住。这一手相让水浒上写得情深义重,但实质上无斋主人以为却是晁盖故作姿态,以退为进,抑或是一种试探。若是宋江一个人上的梁山,比如发配江洲途中,直接上了梁山,晁盖未必需要如此,直接给个第二把交椅就完事了。而现在却是宋江带了一大票人来,如同自己上梁山那时一样,已显强宾压主之势。怎么安排,或者说如何驾驭宋江,是晁老大比较头痛的事情。这件事处理不好,弄不好又是一场如同王伦般的火并。

   晁盖摆出如此一道,宋江也是明白人,强龙不压地头蛇,初上梁山就夺人老大位置不是宋江的风格。宋江处事是自己总是要扮出一幅仁义大哥的样子,龌龊的事情最好是让小弟比如李逵这样人的来做。何况晁老大刚从江州把自己的命救出来,岂能就这样夺了他的位子,且不说夺得成夺不成还是个问题,就算夺成了,自己的名声也要受到很大的伤害。再说晁老大这番相让,试探作戏的成分不小,自己不妨做得也漂亮点,再说以我宋江的江湖地位和带了这么多兄弟上山,一个老二的位子肯定是逃不了的,要当老大日后的日子长着呢,何必现在吃相如此难看呢?这些厉害的算计估计在宋江脑海里一闪而过。于是宋江推辞:“仁兄,论年齿,兄长也大十岁,宋江若坐了,岂不自羞。”宋江推辞的理由很有趣,说老大你比我大10岁,所以应该您老坐老大的位置,并不是说我宋江能力不行,或者威望不够,或者新到组织不能做这不讲道义的事,而是年纪小。那么要是有个人年纪比晁盖大,是否晁盖的位置就该让给那个人?要是年纪大就可以当老大,那么黑道也就不叫黑道了,而是模范社会了。

  宋江的辞让也是一种姿态,理由并不重要,关键是表明心迹无意争老大。一让一辞,一攻一守,两个老大的应对可以说是高手过招,一招一式令人回味无穷。晁盖目的达到,就坐上老大的位子,宋江则顺理成章地坐了老二的位子。本来老二的吴用是军师,老三公孙胜是有特异功能的气功大师,顺延坐了三、四的位子。再下面难题又来了。剩下的这些大哥怎么排?宋江的问题好解决,梁山可以给他的,和他自己的定位都是第二把交椅,但跟宋江来的这些大哥怎么办?下面这些大哥要是摆不平,搞不好还是一场内讧。问题棘手的是,论贡献当然原先在梁山的12位大哥贡献大。但已经占了第一,第三,第四,前四名里占了三位,按理说第五把交椅应该是宋江系统的人坐。但是这里有个问题,清风寨事件后宋江的第一拨人马已经上山了,梁山当时已经排过了一次位置,当时的排名是晁盖老大,吴用第二,公孙胜第三,林冲第四,花荣第五,秦明第六,刘唐第七,黄信第八,然后是三阮,以下是燕顺、王矮虎、吕方、郭盛、郑天寿、石勇、杜迁、宋万、朱贵、白胜。论本事论出身,宋江第二拨从江州带来的人马,都比不上林冲,花荣,秦明。而花荣、秦明已经在林冲后面了,因此第5把交椅原则上应该是林冲坐,花荣、秦明顺后第6、第7把,但这样一来江州的兄弟们恐怕不一定买账。再说李逵如何安排,李逵除了会杀一些手无寸铁的小老百姓,没什么大本事,论出身也不好,但却是宋江喜爱的人物,如何安排呢?救过宋江性命的李俊呢?张顺、张横呢?同是水军将领,能否排到阮氏兄弟前面呢?这些都是问题。于是宋江出了一招:

  “休分功劳高下,梁山泊一行旧头领去左边主位上坐,新到头领去右边客位上坐,待日后出力多寡,那时另行定夺”。

  不能不说这一手是非常漂亮的,不仅暂时化解了排位的纠纷,更重要的是,宋江把自己的系统和原梁山晁盖系统的大哥们作了个区隔。巧妙的是萧让和金大坚,理论上应该是梁山网罗的好汉,虽然目的是为了伪造蔡总书记的书信来救江州的宋江,但是还是坐到了宋江的那一边,可能原因是戴宗出面网罗的。于是左边一带还是按照梁山原来的排名,林冲为首的9个大哥。右边则是清风寨,江州的两拨宋江的人,总共27人是晁盖系统的3倍。


  新的排名据说是按年齿次序,但无斋主人仔细对照了一下,恐怕不见得完全如此,新的次序是:花荣、秦明、黄信、戴宗、李逵、李俊、穆弘、张横、张顺、燕顺、吕方、郭盛、萧让、王矮虎、薛永、金大坚、穆春、李立、欧鹏、蒋敬、童威、童猛、马麟、石勇、侯健、郑天寿、陶宗旺。

  靠前的几个(括弧里是梁山日后的排名)花荣(9)、秦明(7)、黄信(38)、戴宗(20)、李逵(22)、李俊(26)、穆弘(24)、张横(28)、张顺(30)。除了黄信外,基本就是日后梁山108人的排名次序。何况花荣的年龄不会很大,水浒第33回,花荣出场时的描写是:

  “人称小李广,将种是花荣。出来的年少将军不是别人,正是清风寨武知寨小李广花荣”。

  既然是年少将军,当然不太可能年纪很大,要说是这二十七人里年龄最大的,恐怕令人难以置信。而且除了黄信外,到张顺为止的人都在天罡星序列中,剩下的都在地煞星序列,不太可能人的年龄也这么巧。这个排名很有可能就是宋江自己的排名意图。黄信当时排在前主要因为前一次梁山自己的排名比较靠前名列第8,在刘唐之后,阮氏兄弟之前。而且黄信本人出身不错,青州军分区上校副司令,花荣的顶头上司。所以这次也比较靠前了。宋江嫡系的嫡系花荣在右边一侧排第一,另一个嫡系李逵排第5也应该不是偶然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小黑屋|友情链接|Archiver|联系我们|手机版|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 蜀ICP备05006459号 )

GMT+2, 2025-10-9 23:25 , Processed in 0.007937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