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17|回复: 5
收起左侧

古代的投射器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15 23:4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代的投射器
The Projectile Throwing Engines of the Ancients
作者:Sir Ralph Payne-Gallwey [拉尔夫·佩恩-高尔韦 爵士]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url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一部关于古代投射器械在战争中的效用、建造术及其历史摘要
LONGMANS, GREEN, AND CO.  @1
39 PATERNOSTER ROW, LONDON$
NEW YORK, BOMBAY AND CALCUTTA\
1907?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d}t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ignk,
版权属于本书英文版作者及出版公司,译文不得转载用于商业用途s0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tV_>!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中译者的废话]_PY
   本书的翻译缘起,其实还是雷德里·斯科特导演的年度大片《天国王朝》,是撒拉丁攻克耶路撒冷时宏大的战争场面,使我对中古时代攻城器械的使用情况产生了很大的好奇。通过在网上浩如烟海的资料里的搜寻,我找到了本书的PDF文件,特此翻译成中文,也算是完成一个心愿。 *p1vxK
   世界有矛必有盾,自从人类世界进化出私有制,产生出社会分工,从而在地上建立城墙以来,围攻高墙环绕的城市就一直是战争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形态。从最初的耶利哥古城到君士坦丁堡的三重城墙,人类不断的努力完善着冷兵器时代的防御系统。与之相伴随的就是从羊头攻城锤到配重式投石机不断进化着的攻城器械。尽管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方基督教世界攻城器械的制造出现了重大的倒退,但是到1453年的君士坦丁堡陷落为止,西欧的攻城器械建造、发展和使用效果,都经历了重大的复兴和发展,其过程一直以来都受到西方军事史学界的重视和整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要说,是攻城器械的进化发展而不是东方传来的大炮(cannon),迫使中世纪全盛时代的高耸城堡(Castle)逐步向文艺复兴时代较为低矮、更注意发扬火力的要塞(Fort)进化。相比之下,由于这方面的研究除了史料的梳理和研究之外,还需要研究者大量的试验和工程模型仿真、修复、建造经验,而这正是国内研究之弱项,故此国内对于这方面的介绍还比较罕见。唯此译者冒昧地将此部英人拉尔夫·佩恩-高尔韦爵士,准男爵于1907年所著的小册子翻译成中文,由于许多名词术语尚属首次碰到(特别是关于扭力式投石机、配重式投石机的翻译方法也未见得就很确当),除了多翻工程科技词典之外,译者自己闭门造车的地方还是不少,另外根据中文习惯,对段落做了重新编排处理。故此,译者诚挚地欢迎各位同好不吝指正。S}8
   本书作者本身是一位著有《十字弩》的军事装备史专家,在研究古代投射器械时不仅考察了我们熟悉的波利庇乌斯、凯撒、阿庇安、约瑟夫斯、普鲁塔克、维吉提乌斯、阿米安等人的作品,也查阅了大量中世纪的编年史等第一手资料,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还亲身制做试验、验证了大料数据资料,针对古书记载的混乱资料,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X)pu2I
   对于在完成翻译过程中玖羽、莫谈国史、离扬、新神等众多深通中西的朋友所给予的建议和意见,在此一并深表谢意。+4K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K[iY
Amenhotp;
2005-12-11C/?g
于JLPCDIL=~!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NWPfij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DI6S8J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cB-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_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古代的投射器械&{5
目录?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I\`_n0
第一章.关于古代投射器械的简要介绍BX`*
第二章.扭力式投石机(THE CATAPULT)2q
第三章.弩砲*(THE BALLISTA)3
第四章.配重式投石机(THE TREBUCHET):O,,X
第五章.对上古及中世纪攻城器械的历史记载及其在战争中的使用效果ZJ{|r
*:用弩砲而不用弩炮翻译BALLISTA者,正以原字不用通假,明示BALLISTA非火药类武器也。)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H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5gm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SWusz
作者小序r@mP*
   自从我那本有关中世纪弓箭装备和古代兵器的著作 发行以来,我也获得了不少关于古希腊和古罗马人的投射器械的资料[1]。现在我将出版一份有关此类投射器械在战争中的建造、功效及历史的简要记载。E|[X
   在这本小册子中已经包含了我所添加的附注。;
拉尔夫·佩恩-高尔韦7
1096年12月+%I~xk
THIRKLEBY PARK,`
THIRSK b`c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Y%R
[1] :即作者所著的《十字弩,中世纪与现代,军用与体育的十字弩:其制造,历史与管理 附:关于上古机弩和扭力式投石机的专题论文》,1901.^\x?j]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O!m*
第一章:关于古代投射器械的简要介绍jWUl
   所有给我们留下此类器械记载的古代希腊作者中,希伦(Heron.284-221B.C.)和斐罗(Philo约200B.C.)是最为可靠的。这两位机械学家都给出了精确的图样和尺寸,使我们可以重新制造这种器械,即使不是非常精确,其准确度也足够用于实际操作。    Y
   尽管在阿森纳乌斯(Athenaeus),庇顿(Biton),阿波罗多卢斯(Apollodorus),迪奥多鲁斯(Diodorus),普罗科庇乌斯(Procopius),波利庇乌斯(Polybius)以及约瑟夫斯(Josephus)的作品中我们只能找到不完整的描述,但是这些作者们,尤其是约瑟夫斯却经常会提到此类器械在战争中的功效;虽然其行文中透露的信息有限,但在与希伦和斐罗的作品一起看的时候,仍是有用的,并且具有解释性。J
   在古罗马众多的历史学家和军事工程师之中,维特鲁维乌斯(Vitruvius)和阿米亚努斯(Ammianus)是最好的。维特鲁维乌斯的描述转抄自古希腊作家那里,显示罗马人从希腊人那里采用了这种投射器械。Cth
   从所有这些描述了投射器械的古代作者那里,我们所看到的是对原始记录的拷贝。因此很自然的,我们将会遇到众多很明显不对的章节和绘图。这是多次转抄的结果,有些部分我们明显感到有错但又无法证明其错误。除了一些极少数的例外,上面提到的所有的作者在遇到所描述的投射器械上的细节和操作性能方面的疑问时只是记录下他们自己的想象。当然,所有这些不合逻辑的信息在我们试图阐述这些投射器械的建造和性能时所起的妨害大于其帮助。 {f8
   中世纪为投射器械所配的图片上经常会省略掉某些至关重要的器械细部,或是因准确绘图有困难时,有意的以士兵的图像将其遮盖。于是在参考文献所提供的关于这种武器的图像上总是会有这种省略现象。46U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Xv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N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q
[url=http://www.no1190.com/bbs/cgi-bin/attachment.cgi?forum=21&topic=1606&postno=1&name=CEB4B1EACCE21_1134518078&type=.jpg]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8%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S
?2mqg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3k
xQv2s
图1:以扭力式投石机和机弩发射阵地围攻一座筑垒设防的城市^
作者评价:本图中的机弩画的很正确,但扭力式投石机画的太小[32
引自 波利庇乌斯 《历史》 1727年版CQsk
   实际上是不可能为这些古老的投射器械找出一份完整的详细图纸的。完美的设计图只能是查询众多的古代作者,而后,再将他们各自给出的结构细节拼凑起来。>)A
---------------------------------------------------------------------------M\SO
   我们并没有直接证据能证明人类何时发明了这些投射器械。看来亚述王撒曼尼色二世(859-825 B.C.,官话本圣经做“撒缦以色”)并未拥有这类器械。因为如今收藏在大英博物馆的巴拉瓦特(Balawat)宫青铜大门上雕刻了描述他的征争的浮雕,其中的攻防器械描绘的很清楚,却未见此类投射器械。r$2
   最早提及投射器械的文献见于《圣经》,其中对乌西雅王(B.C.808-9~756-7在位)的记载。“(乌西雅王) 又在耶路撒冷使巧匠作机器,安在城楼和角楼上,用以射箭发石。乌西雅的名声传到远方。因为他得了非常的帮助,甚是强盛。”[英文钦定本:” And he made in Jerusalem engines, invented by cunning men, to be on the towers and upon the bulwarks, to shoot arrows and great stones withal. And his name spread far abroad; for he was marvellously helped, till he was strong.”](9"!
   迪奥多鲁斯告诉我们,此种投射器械首次出现在B.C.400年左右,时当叙拉库扎的僭主迪奥尼修斯(Dionysius of Syracuse,B.C.405-367在位)组织对迦太基城的远征(B.C.397)。从世界各地搜罗来的各位专家中,有一个天才人物,他设计出了能投射石头和标枪的机械装置。自迪奥尼修斯统治时代以后的众多年代,直至14世纪,军事史学家们总会提到投射器械。+=
   但是直到马其顿的腓力(B.C.360-336在位)及其子亚历山大大帝(B.C.336-323在位)的统治年代,投射器械才得以精心改进,其在战争中的作用才得到了充分的认识。G)[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如我们在前面所说的,罗马人采用了希腊人的投射器械。维特鲁维乌斯及其他历史学家均如是说,并且他们还直接从希腊作者那里将其描述也抄袭过来——抄的时候还经常会发生明显的错误。&GwovI
   为了弄清楚这种上古投射器械的威力和机理, 对于所有提到过投射器械的古代作者做一番详细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其目的在于从罗嗦的行文和令人不解的引文中收集出有用的真相。人们普遍认为,比起希腊工匠所建造的投射器械的原型,罗马人征服希腊(B.C.146)之后所制造和使用的投射器,在此后的两至三个世纪里逐渐变得粗劣。主要是因为其关键部件的制造工艺逐步被遗忘,而后竟至失传,这些器械的效率降低了。比如,对每一台古代投射器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筋腱绞索(skein of sinew)制作工艺。用来制索(sinew)的腱(tendon)采自动物,具体是何种筋腱及其处理方法今天都已不可考了。我用来试验的各种筋索(sinew)、毛发或绳子,在施加了很大的压力后,只需经过很短的时间,不是断裂损坏就是丧失弹性,不得不费钱费力地加以更新。我们不得不用在模型上的绳束,其强度(特别是弹性),远比不上动物筋腱绞索,甚至还比不上毛发。ZukUJ
   投射器杆臂的构造,不论是用于单臂竖直式的扭力式投石机(以下省称为投石机),还是双臂横置式的弩砲,也是现在无法克服的一个难题。因为我们对如何制造此类杆臂以使其能承受巨大的形变一无所知。我们只知道大型投射器的杆臂是由数根木杆和又粗又长的筋腱沿纵向配合起来,而后再用较宽的生兽皮条绑扎成圆形,等兽皮硬了以后就会又紧又硬,犹如一层金属外壳。我们知道这些,但却不知道制作一根既轻便又有韧性,强度又足以承受施加在投石机和弩砲上的变形的杆臂,秘诀在哪?M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Rr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0C\P_/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hf5@


ib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
rN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j[K&cQ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onj8p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O]B
图2:围城战6
作者评价:此图对读者侧是敞开的,以便于读者观察守城者和围城者的工作。守城者刚用投石机投出了一块石头,石头落在攻城方的可移动式攻城塔上。b
引自 波利庇乌斯 《历史》 1727年版BMw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S
   当然,通过制作一个很粗的杆臂,这样的杆臂是不会折裂了,但是对重量影响太大,而重量不合理则使杆臂达不到以较高效率投出弹丸所需的速度。由坚硬实木制作的笨重的杆臂,其轻便和效率当然比不上由木头,兽筋和兽皮复合的杆臂。前者在抛石时必然会较为迟缓,而后者相比之下就较为快捷而有弹性,就好像一个钢制弹簧。'y8=@
   当希腊人完美的投射器制造技巧已经失落,人们只能用低效的设计取而代之。假如上古时代巨型投石机的制造技术能按其完美原样保存,中世纪那笨拙的配重式投石机(Trebuchet)根本就不会得以普及。配重式投石机的威力乃是籍由回转臂一端的巨大配重使另一端抬起,带动其上安装的掷弹带以投射石弹。至于射程,配重式投石机不管有多大,由于只是依赖配重工作,与依靠螺旋状紧紧盘曲的巨型筋腱绞索弹性的投石机相比,其效率是无法相提并论的。毫无疑问,假如后者能以其完美的形态保存下来,那么大炮的引进将会推迟很多——因为早期大炮的作战效果比起上古最好的投射器械来曾长期明显落后。olEK:
   尽管有着众多的困难,我还是成功地重新制造出各主要种类的古代投射器械,当然,那是按比例缩小很多的。而且我还成功地将其与其所代表的古希腊和罗马武器原型的射程做了对比。当然,我的投射器的工作机理并不完美,而且在工作造成的形变下总是会损毁。其中的原因之一在于,所有的现代投射器械都要在其极限能力下工作,即,在其破坏点的边缘工作,以期获得与其原型全部相等的结果。古代投射器械与其现代仿制品之间的一个重大区别在于,不论仿制品的效果多好,古代投射器械能轻而易举的胜任其工作,而且工作在其强度范围内,不会有过度变形从而使其在短期使用后毁坏[2]。C$z?u
   [2]:我最大的一台投石机可以将石弹投到很远的距离外,但考虑到其框架尺寸,所用绳索及其机理,却无法将一块与重量其比例相称的石块投到很远的距离。由此可见,它比古代投射器械明显差了很多。?tS7z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we!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6
   经常引起争议的投石机和弩砲的射程问题可以通过对比其性能,即古代军事作家所给出的性能和现代复制品的实验结果而获得相对精确的解决。在处理此类问题时,我们必须仔细地将攻城时投射器械的位置和环境因素考虑进来,特别是还要考虑到攻城器械的制造目的。例如,弓箭手由于利用了在高塔和雉堞的优势,可以将箭矢轻松地射到270~280码(246-256米)射程。为此之故,为了安全操作攻城器械,很有必要将其置于任何被围城墙的300码(274米)之外。由于投石机和弩砲的作用不仅在于向筑垒地点防御工事上的士兵投射矢石(missile),同时也要清除城头,攻击防御工事内的房屋和人员,所以很明显的,投射器械的射程要达到400至500码(365~457米)或以上,才能适于操作,并具有其曾经确有的破坏性。R./p0
   约瑟夫斯告诉我们在A.D.70年的耶路撒冷之围中(犹太战记·第五卷·第6章),重达1塔兰特的巨石(其值在古代地中海地区处处不同,在23-30kg间变化,此处作者取为57.75英磅=26.2kg)被投石机掷出了2个斯塔迪亚以上(1 stadium=185米)。此处的陈述应该是值得确信的,因为约瑟夫斯谈及了他的亲眼所见,这是一位聪明的高级指挥官的意见。“两个斯塔迪亚以上”,姑且认为是2至2.1/4斯塔迪亚,也就是400至450码 (=370~415米)。我们有确凿而又不容置疑的证据证明约瑟夫斯描写的真实性:我最大的一台投石机——当然比那位历史学家所提到的要小很多,威力也逊色很多——可以将一枚重8磅(3.6kg)的石弹投到450至500码远的地方。所以我们很容易就能明白,古代配有筋腱绞索的巨大而又完善的投石机可以将远重于8磅的石弹发射到500码以外去了。`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OkIu!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9%_lA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x:km$%


gx+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y1R+
s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FF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fZ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图3:筑垒设防的城镇正遭到一台投石机的轰击D5 c"
作者评价:可以看到守城者发射的石弹正落在攻城方的战壕里。图中所绘的投石机比例太小了5P$$?
引自 波利庇乌斯 《历史》 1727年版^w9BE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vCd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n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N:
   埃吉西斯特拉图斯[3],一位活跃于B.C.200年左右的希腊作家,曾著有论述制造军用武器的专题论文,其中估计某些投射器械的射程可达3.5至4个斯塔迪亚(670-740米)。尽管如此之长的飞行距离显得似乎不可思议,但我却举不出任何合理的理由来置疑其可能性。根据我最近的试验结果,如果不计成本而且使用较轻的投射物(missile)的话,我有信心也能制造出一台可以完成此项壮举的投射器来。}w~AM
   [3] 其人的著作虽已不存,但部分内容曾被阿森纳乌斯所引用而得以保存oF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N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QE


XAN.eU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E
Zhw)bk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P|,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f_F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9vs
图4:一台攻城的投石机(无掷弹带型)b
引自 波利庇乌斯 《历史》 1727年版#w?
 楼主| 发表于 2009-7-15 23:44:2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的投射器械 @ ≡世界古代史≡2(转载)
第二章:扭力式掷弹带投石机Vn&GGw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QEp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RKDs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h'x\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nP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f
图5:一台攻城的扭力式投石机(无掷弹带型)sb~
作者评价:这台器械是使用滚筒就位的,然后在侧边底部添加支撑物以调整弹丸的射程。杆臂的末端通过大铁钩的开口而固定,释放时则以大木锤击打铁构柄,将其击倒。但本图所绘的杆臂长度较之阻挡横木的高度显得太长,会在中部折断。用于放石弹的凹槽太大,能盛满槽子的石弹,不是用本图所示的小投石机所能发射的。Ws`_
引自 十五世纪的插图手稿(no.7239),Bibl.Nat.ParisZ>l7S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i
   中世纪的扭力式投石机通常都在杆臂末端装有一个凹槽或座子,以安放投射的石弹,参见图5[4]。但我发现,古希腊和古罗马人所用的最初也更好的投石机的结构上,在杆臂的末端装有一个有绳子和皮套做成的掷弹带(参见图6.)[5]。4=
[4]  另见《十字弩》55,56章,图片193至202。R
[5]  中世纪的扭力式投石机不带掷弹带,投出的是巨石,但是比起以前带掷弹带的同类武器投射的距离要短。除了配重式投石机而外,我找不到任何在此时代有投石机使用掷弹带的例子或图片。所有的证据都表明,制造扭力式投石机的弦索及其他重要部件的秘密,在罗马人从其被击败的敌手—希腊人手里将此类武器仿制过来以后的2个世纪内,大量丢失,其结果就是引入配重式投石机抛射石弹。而扭力式投石机,由于其制造的技艺逐步被遗忘,在攻城时的效率逐步降低,最后逐步被替代。15和16世纪的扭力式投石机比起约瑟夫斯所描述的用在A.D.70年耶路撒冷之围和A.D.67年约他帕他之围中的投石机要差的太多了。}R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3(Qb90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ne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z`j


=$X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d3V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I`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n-|*5
图6:投射石弹的投石机设计草图,其杆臂已部分绞下mq+V
大致比例:1:24EIF;
   在投石机的杆臂上加上掷弹带至少能使其威力提升1/3。例如,在我的书中第55章和56章所写的投石机 ,可以将1枚8磅重的圆形石弹(3.6kg)掷出350至360码(320-330米),同样的投石机,在杆臂上装上一个掷弹带之后,就可以将8磅的石弹掷出450-460码(410-420米)。假如将其弦索绷至其极限,可以射出近500码远(457米)。假如杆臂的上端被做成座子以安放石弹(如图5所示),则杆臂的此端必须做的又大又沉。又假如杆臂端部安装的是一个掷弹带(如图6所示),则杆臂可以从粗头向上逐步变细,则杆臂可以轻便不少,比起末端出大以安放弹丸的杆臂,反弹的时候速度也要快得多。杆臂装上掷弹带以后,掷弹带的长度实际上成了臂长的延长,如此也不会给杆臂重量带来明显的增加。假如弹丸重量合理的话,投石机的杆臂越长,扫过空中的距离也就越长,弹丸的投射距离也就越远。这其中的区别就象学童们用来射石子的小弹弓和大弹弓之间的区别一样。在杆臂的末端增加掷弹带所带来的威力增长是令人吃惊的。我制做的一个投1磅石弹的小模型,如果使用带座子的杆臂,投射的极限是200码(182米)。在杆臂上加了掷弹带以后射程立即提升到300码(274米)了。所有历史学家中,唯有阿米安·马尔赛里努斯明确的告诉我们,希腊人和罗马人所用的投石机上使用的是有掷弹带的杆臂。他的活跃期在A.D.380年左右。通过对他以及和他同时代人的作品所做的详细研究,使我用投石机和弩砲进行了实验,而在我的关于古代投石机的著作出版之前,我原本并未打算进行这种实验。{G\x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u(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JMv")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M


`~C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F#
M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d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S=U2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L


Hn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8+A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W
图7:扭力式掷弹带投石机,框架和器械部分恻视图(及掷弹带打开的视图)@
大致比例:1:24pm
A:驰态的杆臂。可以用一头联在臂上一头联着绞盘上木质滚筒的的绳索将其绞下。可以见到掷弹带中的石弹。滑轮绳索的上端扣在一个可滑脱活钩上(参见图6),活钩又插在一个一头固定在掷弹带紧下方杆臂上的环首铁栓里。q6;ayq
B: 杆臂被绞盘和绳索完全绞下至于全张位。参见图8的EEWAN
C: 杆臂反弹至大约45°角,石弹D正离开掷弹带时,杆臂的位置。UO["4
E: 通过拉拽牵引绳E,活钩立即将杆臂从B位置释放,以高速扫过90°,回到其起始位置A。6Uc?@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F: 掷弹带的固定端穿过接近杆臂末端的一个孔洞。-h
G: 盛石弹的皮套_bC
H: 当石弹已如图中A/B位置置于掷弹带中就位,用来系在杆臂末端销钉上的绳套z$z
Lc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z9
   阿米安这样写道 :0K,
   “一条可弯曲的木制手柄从这根粗绳 (弩弦)中穿过,并如车轴那样向外侧凸出。(当弩弦被扭至极限后,它就会向上翘起。)它的顶端安装着一个掷弹带……在战斗中,人们在掷弹带上放上一颗石质弹丸,投石机的两侧各有四个年轻士兵绞动杆臂,直到几乎把杆臂拉成与地平齐为止…当杆臂被释放以后,向上弹起,从掷弹带中将石弹奋力掷出,可想而知石弹将摧毁所有撞上的东西。这种器械因为将其毒刺竖起的样子,以前被称作“蝎子炮” ,但是后来又得名野驴(Onager),因为野驴在被追猎时经常把石块向后猛踢…”[译者注:此处中译文参考了莫谈国史兄的拉丁文译文,但是又有不少细节地方不同。按作者所据本为1874-1875年V.Gardthausen版,未详其异同之所在,姑存而不论]g=y\!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gc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b!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u
MZK=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A$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3-
图8:扭力式掷弹带投石机,框架和器械部分俯视图xm'*
大致比例:1:24; 杆臂EE在图中为绞至全张位置(对比图7中的B)Nu
I-I.  恻部构件            III. IV.大横档木-d`Y9
II-II. 恻部构件             V.         小横档木(^c&\+
横档木粱的末端都已插入恻部构件中?-
AA: 绞制的弦索         BB: 大绞盘(一对)     弦索就在这对绞盘之间绷紧,弦索末端穿过木框架的恻部,通过绞盘,直至绞盘横杆之外(参见图 12)。用图6中所示的长手柄转动方形末端的心轴DD,带动了副齿轮CC,传动给绞盘BB,使弦索AA扭转。杆臂EE正位于弦索AA的正中。       FF: 用于绞动杆臂EE的木质滚筒。  滚筒由两侧各两名士兵操作,使用长手柄旋转方形末端的心轴GG。 心轴GG的位置穿过滚筒的中心,从框架一侧穿至另一侧。  E72b
HH: 木框恻部的凹槽,用于承接两立柱的底榫头。两立柱的顶部有一横梁横跨,杆臂被释放后就击打在此横梁上(参见图6)。   KK: 承接斜撑底榫头的凹槽。两斜撑的作用是当杆臂反弹时阻止两立柱和其间的横梁倒塌"
Cnwf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L4Mw,n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Diwv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C5eAU


czDsn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iX1]y
5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K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zJ{
图9:投石机的一对绞盘, W
大致比例:1:16,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2
+RHR
I.绞盘及作为绞盘上大型上弦齿轮承座的厚铁板的侧视图t~"2L
II.已经安装进投石机恻部绞盘的俯视透视图。可以看到上了弦的绞索在上弦齿轮的横档上周转掉头aQ
III.绞盘的大型上弦齿轮恻视图cOu
IV.大型上弦齿轮的横档,横档块的安装类似于楔入在相应的齿轮内壁所开的斜槽PgI
V.绞盘齿轮的透视图8~n
c&MvXB
   绞盘是每台投石机上最为关键的部分,由绞盘产生了抛射的动力。使用时绞盘旋转,上紧弦索,而杆臂的大头端正安放在其中。组成弦索的绳子就在投石机的两侧壁之间绷紧,并穿过侧壁,或者如图8所示是穿过上弦齿轮的内部,绕过横档块。 )$%FtN
                        J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VUZ{=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P|xk3s


}CXls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USkT/(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3O
右图图10 铁质滑钩0
    (滑钩)这一简单的设计不仅能将投石机的杆臂绞低,同时也用于将其释放。如果滑钩的设计是合适的,则不管滑钩的承受的形变有多大,要实现杆臂的释放都是很容易的。弹丸的弹道也可以经由此种形式的释放杆臂而加以调校,杆臂被 绞下的距离越长,则弹丸的抛出角就越高。另一方面,绞下的距离越短,则弹丸的弹道就越低伸。而滑钩则不论杆臂位于全张位或仅仅被盘车绞下了一部分,都可以将杆臂释放。图6中所示的大型投石机所配滑钩有一个长达10英寸的手柄(杠杆),而该滑钩的端部,即穿过环形固定栓的部分,直径为1英寸。$Vv{S*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WR`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V.1 h?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u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G
Z]Iz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qOjE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yTw
图11:可以同时发射2枚石弹的翘曲式投石机,带掷弹带A
选自:II Codice Atlantico, 作者: 莱昂纳多·达·芬奇 1445-1520T=J@i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He?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Uf)'


m: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x4Oo
]ojiZ*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OiAv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i
图12:绳子绞成的弦索 q\O-F
GPaOD
A. 第一步,绳子绕过大型上弦齿轮(图中是剖面)的横档块6
B.弦索以及位于其两股之间的杆臂大头端(以剖面显示)lk~^zX
C. 弦索由绞盘上弦绷紧之后的样子,参比图8的AAW29f
!ACP)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6;0TK
    粗约四分之一英寸(6.4mm)的意大利大麻纤维绳,用于小型投石机绝佳。对大型投石机,则粗约二分之一英寸(12.5mm)的马鬃绳最佳,且弹性也最好。无论使用何种质料,用来制弦索的材料必须先以牛骨油(neats-foot oil,又名牛脚油,用牛的胫骨和趾节骨制的一种油,是一种皮革鞣制剂)浸透数日方可使用,否则在上紧弦后摩擦力的作用下肯定会损坏或崩断。上油还可保持弦索免遭受潮和腐烂长达数年之久。hpDK
    BAJ
               如何使用投石机x{w2
   关于这个题目的记载很少;我确信图纸上关于其制造和示例将会阐明其使用方法。l3^v
   当投石机不用的时候就要将弦索松开,而不能总保持在紧绷状态。在投石机投用之前,先用图6所示的长柄套扳转动其绞盘,先扳动一侧的,再扳另一侧的——两侧的转动幅度要恰好相等。在大型上弦齿轮表面上靠近边缘处绘上小小的数字,可以显示出其转动幅度。由此调控其转幅相互协调。绳子成的弦索就被威力强大的绞盘所扭动,而杆臂则对横跨两立柱之间的横梁施加一个逐步增长的压力,紧紧的压在横梁中部的缓冲垫(或稻草垫)上。不论投石机的大小,此时用手都无法将杆臂拉开一点距离。我最大的一台投石机,用绞盘将其弦索完全上紧之后,三个强壮的男人也无法用绳子将从横梁上拉开一英寸,而为了将投石机绞开预备发射,得用绞盘将其绞开达6~7英尺。当弦索已经绷紧就位,将滑钩套进杆臂上的环首铁栓,将石弹放进从杆臂顶端垂下的掷弹带里。而后就可以用长柄套扳将盘车扳动,将杆臂绞开,直至杆臂降至最低位或预期位置。此时应该立即拉紧滑钩手柄上栓着的绳子,使杆臂释放。稍有迟疑,则杆臂上持续的巨大变形都有可能使杆臂别无选择,只能断裂。-b
   我所给出的图里画的都是我最大的投石机,乍一看就觉得很是笨重(重达2吨),但是比起古人投射重达40-50磅(18-20kg)来,还不到其1/2大。由于所绘图片的比例很精确,可以很容易的仿造出一台较小型的投石机。这种有趣的模型可以做成有一条3英尺(914mm)长的杆臂,其弦索直径为4英寸(101.6mm)。可由一个人操作,能将一枚桔子大小的石弹发射出300码(274米)。若在杆臂的末端加上掷弹带,则其长度应如图7所示,为杆臂长度的1/3左右。假如掷弹带的长度缩短,石弹的投射高度增加;如果掷弹带长度增长,则石弹的抛射角缩小,抛射初速增加。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15 23:46:3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章:弩砲(BALLISTA)A/J2Jq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yk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w9(!K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5}yT=


3=^k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L
Az4,$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ItV*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vT
图13:准备发射重型弩矢或称标枪的弩砲W5/p
大致比例:1:24Ut=
   本图所示器械呈控弦待发状态,其弩弦已经被盘车完全绞开。嵌有铁质箭头的沉重弩矢就放置在浅浅的木槽或者叫刻槽中,木槽直穿整个弩砲托架。刻槽之下,固定着一块形状类似平底船的木块。这块平底木块可以在托架上表面上所开的一条鸽尾型槽子中做往复滑动(鸽尾型刻槽贯穿大部分的托架表面),参见图14。d
   箭矢在弩弦未拉开之前就置于滑块上的木槽中(图14中的A,B)。弩砲通过操作盘车上弦预备发射。盘车将放有箭矢的滑槽沿着弩砲的托架向后拉,直至弩弦的绷紧就位,可以发射箭矢(如图13)。由于滑槽和箭矢是一起被盘车拉开就位的,所以,在弩砲发动之前箭矢都可以很安全的处于待发射位置。用于把持弩弦的钩子,以及放箭的扳机都固定在木质滑槽的尾端(见图14)。 ^hIs
滑槽尾端两侧的两只棘爪随滑槽一起向后掠过固定在托架两边的嵌齿,就位后与其咬合(见图14)[10]。这样的布置可以使确保滑槽能停在行程中起点至弩弦满张点之间的任意点。从图14可以发现锁定和触发机构都固定在滑块的尾端,由此可知,作战时无论弩弦是否挂满,箭矢都可以发射。尽管弩砲和十字弩颇为相似,在这方面是有区别的。在十字弩上,弩弦在挂到锁定机构前的中间位置上是无法使用扳机释放的。我们可以看出,弩砲的威力来自其两条弩臂,每条弩臂上都有其独立的绞索束和绞盘对。弩砲的这一部分的作用和器械构造与投石机上的绞索束和绞盘对是一样的。rgoL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W
[10] 弩弦松扣,箭矢被发射出去之后,再抬起棘爪,使其与弩砲托架两边嵌齿脱开。这样滑槽就可以滑回如图14中A,B所示的初始位置,而后就可以准备下一次发射了。\DcxI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Mbvc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A)C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hcY


^nKhp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r
8O6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IM
8Z
图14:射矢式弩砲托架构造原理2(~L#"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E\t
A. 弩砲托架侧视图。其中箭矢位于滑槽上,弩弦尚未拉开。'+/
B. 弩砲托架俯视图。其中箭矢位于滑槽上,弩弦尚未拉开。b66
C. 托架前端剖图,可见到滑槽的鸽尾型轨道。/7ws
D. 滑槽俯视图,可见到扳机和弩弦的扣钩。Ez x\4
E. 侧视图,可以见到滑槽底部的平底滑块(F),盘车拉开弩弦时滑块沿着托架表面的刻槽滑动。Rga
G. 滑槽末端实心端的放大图。图中可见弩弦的扣钩、扳机、咬合在托架两边嵌齿里的棘爪,以及托架上所刻的用于刻槽下部鸽尾型平底滑块运动的滑槽。
K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X
   人们制造了各种尺寸的弩砲,用于围城和野战等多种用途。最小号的弩砲并不比重型十字弩大多少,但其威力和射程都比十字弩要强。小型弩砲主要用于从射击孔或墙头雉堞后设计携带有移动塔楼或伸缩式云梯的攻城之敌。大型弩砲的弩臂长达3至4英尺,弩臂绞索束为直径6至8英寸的筋腱绞索。m2
   根据我制做的模型及精心实验的结果来判断,古代更为强大的弩砲可以将弩矢,即重达5~6磅(2.3- 2.7 kg)的带有羽翼的标枪,发射出450~500码远(410-460米)。R>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X[Kda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EzD}G#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JX!H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D
\$!Y\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B?4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x
图15:发射石球弹丸的弩砲`Kt#In
大致比例:1:24,图中所示为盘车刚将弩弦轻轻拉开的情况C
    可以看出,这台弩砲在制造上和我们前述的那台几乎完全相同(图13)。区别在于这台弩砲发射的是石弹而不是箭矢。石弹被置于方形的木质刻槽上,大约石弹直径的1/3长的部分被装在刻槽的两侧边之间,以确保弹丸在弩弦松扣之后的发射方向正确。弩弦是一条宽带子,中部放石弹的部位扩大。,j({ll
   用于发射箭矢弩砲的机理和操作也适用于大小尺寸不同的发射石弹式弩砲。'~m^]2
   小型投弹式弩砲的弩臂长约2英尺,弩臂所用绞索束直径为4英寸。我用来做实验的那些小型弩砲可以将一枚1磅(453克)的石弹射出300~350码远(270-320米)。q#
   对于古代希腊人和罗马人用的巨型投弹式弩砲能将重达6至8磅(2.7-3.6kg)的球型石弹射出450-500码远(410-460米)这一说法,我基本上没有什么疑问[11]。T
[11]古代使用于投石机和弩砲上的石弹,是由沉重的砾石外包以烘焙的粘土做成的,这样弹丸在落下时就会摔得粉碎,敌人的器械就无法再次利用这些弹丸。 射箭和投石的弩砲如果是用于野战的,则制造时就会安上轮轴和轮子。U9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f[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K7)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lWsB[i


3csXK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F^
QS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C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s
图16:投弹式弩砲上的滑槽V|2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Ipr8
A: 俯视图,石弹已经就位。d?d4;
B: 侧视图,石弹已经就位。e
C: 前视图,石弹位于滑槽中,其后是中部扩大的弩弦带。\!D@v
D: 滑槽固定端的放大图。图上可见石弹已经就位,后面就是弩弦带。扣钩扣住了弩弦上的绳套、回转式扳机,只要转动就能放弦以及盘车开弩时将刻槽向后拉动而咬合在托架两边嵌齿里的一只棘爪。刻槽下带有一平底木块,如同射箭式弩砲上的滑块一样在托架上来回滑动(参见图13)。
rnw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3
  比照图13、14,可见细节构造的更多解说。{N}M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9EE?u'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Jy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r,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nTq
i.X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x2:A ;
  {Cu
图17:一具投射石弹的攻城弩砲Nc2
作者评价:一件巨型的投石弩砲(Stonebow)。A和B代表的是两种不同的锁定机构。A型锁定机构的情况是:通过用短锤击打画面上在其下方的突起,释放拴住弩弦上绳套的锁钩;B型锁定机构的情况通过杠杆释放锁钩。C所示为开弩上弦的方法,转动两侧的辐条轮,则刻有螺旋线的蜗杆就带动上弦螺杆转动,锁定机构A就沿着上弦螺杆移动。锁定机构是沿着努机托架上的槽子来回滑动的。在图上可见弩砲弓型臂已经弯到极限,所画的人正要发射弹丸。发射完毕,锁定机构再被螺杆拉回,同时锁钩拴住弩弦,使努机弓型臂再次曲张。莱昂纳多除了是一名著名画家之外,还以器械和水力学发明家以及精确的作家而知名。Ki6?q
“在他的时代之前,绝没有哪位艺术家拥有这包罗万象的天赋,博大精深的技巧或是洞察秋毫的判别能力,能自行将艺术和科学的各个方面研究得如此透彻。”——约翰·古尔德,《画家辞典》,1839.vUh4[
从上面的颂词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莱昂纳多·达·芬奇的关于上古攻城器械的图纸画得相当准确。14Iz~
选自:Il Codice Atlantico, 原作: 莱昂纳多·达·芬奇 1445-1520J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15 23:49:0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章:配重式投石机(TREBUCHET)Li1 xu
   这种器械,比起古代希腊人和罗马人所使用得投石机和弩砲来,是一种相当晚近的发明了。据说,是由法国人在12世纪将其引入围城作战的。而投石机和弩砲则在基督纪元前数世纪就已被人使用。1280年左右,埃吉迪奥·科伦纳曾对这种器械做了相当精确的描写,当时配重式投石机(以下为省称并和CATAPULT区别,称为抛石机)已是有效的攻城器械了。knky
   这种器械的投射力来自沉重的配重物的重力,而不像投石机和弩砲那样来自于绳索的扭力。大约自12世纪中叶起,抛石机就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投石机。对于抛石机的偏好可能是由于它可以将重达300磅(136kg)的石弹投射出去,比起最大型的投石机所能发射的石弹要沉5~6倍[12]。q[
   1kj
[12]扭力式投石机的制造工艺已被遗忘,所以在引入配重式投石机之前的数世纪里,扭力式投石机的效能比起从前大为不如。HGi
   /M
   约瑟夫斯时代的投石机所发射的石弹毫无疑问可以摧毁塔楼和雉堞——这要集中多台投石机长期密集轰击才行。可是由抛石机所发射的一块重达200-300磅(91-136kg)的石弹就足以撼动最为坚固的砖石结构的防御工事。抛石机主要用于摧毁堡垒护墙的上部结构,结果就可以用伸缩云梯或其他方式越过城墙。而投石机,由于其射程较长,主要用于给城镇防御工事内部的人员或住宅造成破坏。`t)2H
   通过在一定尺寸的模型上的实验以及其他来源,我发现,最大号的抛石机——其杆臂长度接近50英尺(15.24米),配重达到2万磅(9.07吨),能够将200-300磅的石弹投射出300码远(274米)。照我的观点看来,这种器械的射程是达不到350码(320米)[13]。}bq(i
[13]  埃吉迪奥·科伦纳告诉我们说某些时候,也有制造时不带配重的配重式投石机,此时,投石机的杆臂是由很多人一起托拽而不是由重物下坠。我无法相信此事。不论有多少人托拽投石机的杆臂,其力量都不可能达到重物下坠时其重力所转化的拉力。【参见本章之后的中译者注】HV2L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J}.`HV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X@


-kg-t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S
j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6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5
图18:一具投射石弹的攻城机弩d/8:
作者评价:杆臂已经全部拉开,盘车上的滑轮组已经和杆臂分开。石弹已置于掷弹带中,通过托拽杆臂末端的滑钩就可以发射了。滑钩与图10中的结构相类似。/
注意:图中出现的罗马士兵是时代错误。抛石机是在罗马人的时代之后发明的。LWpZ|
    抛石机上总是有一条掷弹带以安放弹丸。掷弹带使得投石机的威力倍增,弹丸的射程因此而增长了一倍。抛石机的威力来自其杆臂、重量合适的配重以及掷弹带。其杆臂在释放滑钩之后,缓缓的以直径很长的圆形回转,不必借助任何手段就达到了投石机较短的杆臂所能达到的(末端线)速度。2[C
    抛石机的掷弹重量是由其配重控制的。这种抛石机的威力几乎没有上限,限制因素只有器械本身的强度和操作的要求。从中世纪的作家那里可以找到无数的记载,将死马抛进被围城池,以期引起瘟疫——毫无疑问只有抛石机才能用于此种目的。一匹小马的重量约为10英担(1120磅=508kg)。由此,我们可以对抛石机所能抛射的巨石或石弹的大小有个概念了。j
   当我们设想使用一台抛石机将马掷过城墙,我们就应相信斯岱拉的说法[14],“1376年热那亚派驻塞浦路斯的军队中,除了其他的巨型器械之外,有一部能发射12英担(609kg!)巨石的器械”。C|
   3
[14]:斯岱拉(Stella)活跃于14世纪末到15世纪初,著有《热那亚编年史》,记载了1298-1409年间事。穆拉托里将其收入25卷的大作《Rerum Italicarum Scriptores》,1723-1728年出版    ;L$*U
   维拉尔·德·奥诺库尔[15]曾提到过一台抛石机,其配重的盛沙箱框架为12英尺长,8英尺宽,12英尺深(3.65×2.44×3.65米)。这样的器械尺寸惊人也就很容易理解了。例如,圣徒路易九世在撤离达米埃塔时带走的24台抛石机就给整个营地提供了栅栏[16]。1291年当异教徒攻取阿卡时所用的抛石机,装了足足一百辆大车[17]。1428-1429年间著名的奥尔良城防中,一座巨型投石机塞满了奥尔良城的圣保罗塔楼,此前将其拆卸开以防御英国人时,木料装满了26辆大车[18]。=KNW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R{+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glp^5L
[15]维拉尔·德·奥诺库尔,十三世纪的一名工程专家,他的文集由R.维利斯硕士在1859年翻译出版    MT*_2
[16]让·德·儒安维尔,他伴随路易九世前往达米埃塔。他的回忆录,做于1309年,1859年由F·米歇尔出版。    b
[17]阿布尔菲达,1273-1331,阿拉伯士兵兼历史学家,著有《穆斯林编年史》,1789-94年由Hafnire出版。阿布尔菲达自己就是这一百辆大车的指挥。u'U=-
[18]来自从该市市政厅所发现的一步关于围城历史的手稿,1576年由该市的书商Saturnin Holot出版。* Jayb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Ot
   ;$%d>
   各种各样的物品,包括马、人、石弹和爆炸弹都可用抛石机投射。《瓦萨夫书》 记载道:“1296年,当德里城的守军拒绝给阿老丁·基尔西打开大门时,他在攻城器械中装上几袋金子,将其发射到堡内,这一措施结束了敌对行为。”Jq
【德里苏丹政权的建立·希尔基王朝的统治      加拉鲁丁·希尔基(Jalu'd-din Khiliji or Khelji)创立的王朝,一般叫做希尔基王朝(1292-1320),他本来是巴班当政时,奴隶王朝的将军,建立王朝之时,他已是七十高龄的人,所以国家大事多由他外甥,也是他的养子阿老丁(Ala-uddin)协助处理。一二九四年,阿老丁远征德干以后,觊觎苏丹位,谋杀他的舅父而即苏丹位。】(
   图18和20上可以看出抛石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E,v
   fj9
[19]瓦萨夫,波斯历史学家,著述时间为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书的序言中注明的时间是1288年,但书中所记内容直至1312年。oYRJ'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F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Lw[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zv
|?-IT'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v1hxrk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FN
图19:使用抛石机将死马发射进城Z?!fi
From ' Il Codice Atlantico,’ Leonardo da Vinci, 1445-1520%9(amk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y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NFmD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oHZ:g


wa`*=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l)\f
}_D5C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N32n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jy*
图20:抛石机的动作-#
A:杆臂被拉到低位,在盘车的牵引绳脱钩以前就用滑钩固定住。  B:滑钩滑脱,杆臂被释放,将石弹从掷弹带中射出Sp{$L
C: 杆臂到达向上行程的终点。fRT

两段重要的补充内容,由于不是作者原意,故单独列出。以下两段文字都引自J·K·Kaufmann和H·W·Kaufmann的著作《THE MEDIEVaL FORTRESS》,目前还未有汉译本。RT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Y
1.关于注13,埃吉迪奥·科伦纳的记载是否属实?e#;
……A simpler weapon, sometimes confused with the trebuchet, was the perrier , which was initially used by the Arabs in the Levent. It too consisted of a beam with a sling, looking much like a trebuchet. However, instead of being set into motion by a counterweight, it relied on man- or animal power to provide the force necessary to launch the projectile.^
                       ---------------------- The Medieval Fortress, pp66.XU{H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G,BeR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juSS
2.关于配重式投石机的威力Fd0=
We are told by the medieval chroniclers that some of these weapons reached ranges of 500 meters and lobbed projectiles weightings as much as 200 to 300 pounds.F\]l8?
Tests with reconstructed weapons done in 1999 by Professor  Wayne Neel of Virginia Military Institute with the group of specialists and Renaud Beffeyete, a French restorer of castles, for the public  broadcasting system program series NOVA near Urqyhart Castle overlooking Lochness, confirmed that the trebuchet was capable of hurling projectiles of 250 pounds with surprising accuracy, but not long ranges reported by chroniclers.%-ERX
              ---------------------History of Medieval Artillery, Appendix III of The Medieval Fortress.ZN_X8r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9--UWJ
关于人力拖拽式的投石机(perrier)的起源和发展以及从东方到西方,又从西方到东方的传播演进的历史,在唐朝和宋朝,尤其是襄阳城围攻中的使用,可以参考《Men-at-Arms系列,东方的攻城器械(1)》。{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On the 1st December 1135 the relatively peaceful reign of Henry I, King of England ended with the kings death. Without a male heir to succeed him England was plunged into its first and undoubtedly the most bloody of its civil wars. The war lasted some 18 years and saw the country systematically ravaged from end to end with a few pitched battles at which point the whole course of the war hung in the balance for both sides for a few hours.  It was a bloody war of succession between King Stephen and the Empress Matilda over who would rule England, whilst the great magnates played both sides to further their own petty aims and ambitions. It is little surprise therefore that the period is commonly known as the Anarchy, a name that reflects well what England and the common people endured throughout those long years.  The treachery of the nobility directly caused the long duration of the war as neither leader was able to trust the majority of their followers and as such major battles were a huge risk for both leaders as they could never be sure of the loyalty of the majority of their faction.
The first phase of the Anarchy saw the extensive building of new castles and the enhancement of the defences of most of the existing castles in the country.  These castles were the bases of operations for all of the armies and were the key to controlling the land around them. From the land and the peasants came the food and taxes, so the loss of one castle could be a bad blow to a faction, the loss or gain of control of a major castle/city could be a turning point in the war.  The barons were not slow to exploit the lack of royal restraint on their activates and many pillaged the lands around them and amassed vast fortunes whilst cruelly oppressing the local people.
The monks, who are the only historians of these dark days, left a grim picture of the ravages of war and famine, without parallel save for the days of the Black Death some 200 years later.  The Fens suffered form a particularly ruthless and cruel baronage, as is detailed in the writings of the Peterborough monks:
"For every powerful man built his castles…  And they filled the country with castles.  When the castles were built, they filled them with devils and wicked men.  Then, both by night and day, they took those people who they thought had and goods – men and women – and put them in prison and tortured them with indescribable tortures to extort gold and silver; for no martyrs were ever so tortured as they were.  They were hung by their thumbs or by the head, and corselets were hung from their feet.  Knotted ropes were put around their heads and twisted until they penetrated to the brains.  They put them in prisons where there were adders and snakes and toads and killed them like that.  Some they put in a torture chamber – that is in a chest that was short, narrow and shallow, and they put sharp stones in it and pressed the man in it so he had all his limbs broken.  In many of the castles was a ‘noose and trap’ – consisting of chains on such a kind that two or three men had enough to do to carry one.  It was so made that it was fastened to a beam, and they used to put a sharp iron around a mans throat and his neck, so that he could not in any direction either sit or lie or sleep, but had to carry all that iron.  Many thousands they killed by starvation…  When the wrenched people had no more to give, they robbed and burned all the villages, so that you could easily go a whole days journey and never find anyone occupying a village, nor land tilled.  Then corn was dear, and meat and butter and cheese, because there was none in the country.  Wrenched people died of starvation; some lived by begging for alms, who had once been rich men; some fled the country."   
As other chroniclers noted it was during this time that Christ and all the saints slept whilst England suffered…..
Castles, their siege and defence quickly became the major focus of the war, and open battles were a rarity as well as a huge gamble for both sides. Over 1000 new castles were constructed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war and many other strongholds were significantly added to almost making them into castles in their own right. Taking a castle was no easy matter as the military architects who designed them chose well the sites that they were built on to ensure their strength and longevity during a siege.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for taking a castle in this time were; all out assault, undermining, starvation, or treachery.   All out assault was risky as you might take the castle but lose so many men doing it that you could not then defend the castle if you were attacked by a relieving force. Worse still you could be bloodily repulsed and then not be left with enough men to adequately lay siege to the castle. Undermining was a popular method of siege. This is where sappers dug out the bottom of a wall and placed tar soaked props under the wall as they went, when the mine was finished it was fired so as the props burned out the wall would collapse. The defenders were not idle in this time however. Bowls of water were placed on the walls and the garrison would watch them for signs of vibration that indicated that sappers were at work. Then they might counter sap and a bloody battle would then happen underground when both sides sappers met, or as at Dover in 1216 the garrison fell back and as the wall fell, the French charged the breach and the garrison counter charged and after a bloody fight the garrison managed the block the breach and keep control of the castle. Starvation was the default siege method but most castles were adequately provisioned to withstand long periods of siege and its was not always possible to leave a large army standing in their siege lines to wait months for a surrender. The last technique was treachery and a few castles fell this way to surprise attacks but very few in total.
The main aim of a besieging force who can't storm a castle is to make the life of the defending garrison as miserable as possible and to keep itself active so boredom does not let the besiegers slip something past you.  As such the Anarchy saw the first use of siege engines in England. These were not the massive rock hurling devices of the 13th/14th centuries but far more modest engines. Their use was not to batter walls as the rocks they used were too small to damage a stone wall rather their use was more to harass the garrison and to keep the besieging force occupied with some activity. The common missiles hurled into a castle were; quicklime to blind people, bees and hornets nests, pots of oil, followed by incendiaries (remember that all the roofs were thatch or wood shingles), and lastly sometimes the severed limbs and heads of any relatives of the garrison that the besiegers could get their hands on.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First seen in the Korean war of 618 by the Japanese and having come from China the Perrier was a man powered counterpoise engine. The first credible use of it in Europe was in 1134 in Denmark, but the Danes were totally unskilled in its use and had a group of Germans operate it for them. The last use of them was by the British Army in Gibraltar in 1779 to bombard areas where the cannons could not fire into a ravine!



Weight:
3/4 Ton
Main base frame:
10" * 5"
Main frame Height:
9' 6"
Throwing arm:
14' 6"
Construction Material:
English Oak
Crew:
5 - 7 or 9



Best shot with 2kg ammunition is about 170 meters down range and over a 30 meter raised wall at Dover castle.
(1 Kilo = 2.2 pounds. Yard = 36 inches, 39 inches to the meter.)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Shortly we hope to start construction of our next siege weapon, a Trebuchet.  This will be about 20-35% larger that our Perrier and able to hurl a larger rock a lot further than the 140 yards currently possible with our Perrier.   Below are a couple of photographs of one that is based at Carephilly Castle in Wales, which we crew and fire on their artillery days.  This engine can fire a 15 kilo rock about 200 meters and it takes a crew of 12 to load.



Weight:
3.5 Tons
Main base frame:
24 * 18
Main frame Height:
12' 6"
Throwing arm:
32' 6"
Construction Material:
English Oak
Crew:
12 to 15
Timber sizes:
8*6 / 6*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15 23:5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的投射器械 @ ≡世界古代史≡5(转载)

第五章.对上古及中世纪攻城器械的历史记载及其在战争中的使用效果E=,^N0
很明显,上古时代的攻城器械不可能无中生有的编造出来。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以批判的眼光引用有关的书面资料。+(/y>
有关弩砲和扭力式投石机最早的书面资料可以在《旧约》中找到,其中可以找到两处暗示:iG'
其一:《旧约·历代志下·27章15节》“And he made in Jerusalem engines, invented by cunning men, to be on the towers and upon the bulwarks, to shoot arrows and great stones withal. And his name spread far abroad; for he was marvellously helped, till he was strong”(犹大王乌西雅又在耶路撒冷使巧匠作机器,安在城楼和角楼上,用以射箭发石。乌西雅的名声传到远方。因为他得了非常的帮助,甚是强盛。)Z*]v
其二:《旧约·以西结书·26章9节》“And he shall set engines of war against thy walls, and with his axes he shall break down thy towers.”(他(诸王之王的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必安设撞城锤攻破你的墙垣,用铁器拆毁你的城楼。)Uf
尽管后者的行文不像前者那样明确肯定,但其所指必定是某种发射石弹或箭矢破坏城墙的器械,特别是先知以西结在前文中已经暗喻了种种攻城的手段。而最为明确的关于投掷器械的描写之一,就是普鲁塔克对BC214-212年罗马人的叙拉库扎之围的记载。BC58-50年,凯撒在所著的《高卢战记》和《内战记》中多次提到在其远征中与之相伴的投射机。由骡子拖挽的弩砲被称为车载弩砲。弩砲的辕杆系在车挽上,箭矢就从牲口的头顶上发射。古代的这种车载弩砲的功用就如同野战火炮,在图拉真记功柱上就明白地展示出一具车载弩砲。5[P^@m
按照维吉提乌斯的记述,罗马军团中每一大队配备有一台扭力式投石机,每一百人队配备有一具车载弩砲;由11名士兵负责其操纵。每个罗马军团就配置有60具车载弩砲,以及10台投石机。投石机是由牛车牵引随军前行的。在图拉真记功柱上所刻画的战役与围攻中,就有着好几幅弩砲和投石机的图像。图拉真记功柱耸立在罗马,这一建于A.D.105-113的辉煌纪念碑是为了纪念图拉真皇帝征服达契亚战争的胜利而建造的,柱上刻有约2500个人物与战马,以图片的形式记录了那场战争。Qg+
有时在一次围城中使用的投石机和弩砲的数目大的令人震惊。例如在BC146年征服迦太基的战役中,从防御一方缴获了120台大型投石机,以及200台小型投石机;同时还有33具大型弩砲和52具小型弩砲[20]。BVJ;
阿布法拉吉奥(Abulfaragio),一位阿拉伯历史学家(1226-1286),所记在1191年的圣-让-阿克之围中狮心王理查一世和法王菲利普二世(菲利普·奥古斯都)共使用了300台(具)投石机和弩砲。而圣日尔曼·德·普雷修道院的阿波修士,在其虽为诗体但却详尽记录了885-886年巴黎被北欧海盗围困的文中写道:“守城者在小镇的城墙上有100台投石机。[21] ”M
在我们英国诸位先王之中,爱德华一世最为精通各种投射武器,不问其大小,甚至包括了十字弩和长弓。在“有关苏格兰的政府文件一览表(Calendar of Documents relating to Scotland)”中就有关于他的'战狼’(War-Wolf)的记载。在这台器械的制造过程中他非常感兴趣,毫无疑问,这是一台配重式投石机。h>6{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C
[20]参见李维《罗马史》。按亚历山大里亚的阿庇安《罗马史》,在著名的迦太基保卫战之前,“迦太基人向罗马人投降,并移交了20万幅铠甲,不计其数的箭矢和重型弩箭,此外还有快速发射弩箭或投石的投射器械,为数2000台(具)”jqL769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5(z3q;
[21]这有可能是弩砲,正如阿米亚努斯·马尔赛里努斯对扭力式投石机的描写那样:'发在石墙上的这种器械可以将其下方的一切击成齑粉,靠的不是弹丸的重量,而是发射时弹丸的冲击所造成的巨力’dD2}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Ne?Bj
   这台投射机强劲有力,体型巨大,50个木匠和5个工头耗费了很长时间才将其完成。爱德华一世设计这台投射机目的是用于斯特林堡(Stirling)围城,战狼的部件通过水路和陆路运往斯特林。1304年7月20日,沃尔特·德贝德文爵士在一封致友人的书信中(参见有关苏格兰的政府文件一览表)声称:“至于新消息,本周一(圣玛嘉烈日)斯特林堡已向国王无条件投降,但国王的意愿却是自己的手下一个都不许进入城堡,他要先用'战狼’攻击城堡,堡内的人要竭尽所能的抵御'战狼’的打击。”由此可以明显看出,爱德华一世国王制造了能够将重型石弹射进斯特林堡的'战狼’,这导致了城堡守军的投降,国王却因为守军的投降使其新式武器没有测试其威力的机会而深感失望。|$
配重式投石机最后一次成功使用的记载可见居立特所著《奥斯曼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生平[22]》所描述的:“在1480年的罗德岛之围中,土耳其人建起了一个炮兵阵地,配有16门大炮。但是基督徒通过使用一个新的发明[23]给予还击,反制了这个炮兵阵地。f%{H|
被困城中的一名工程师,在众多技术最为熟练的木匠的帮助之下,造出了一台可以发射巨无霸石弹的投射机。这台机械投用后摧毁了敌人的胸墙,砸开了敌人的地道,使敌人无法再靠壕沟前进,大量的杀伤了进入其射程的敌军。”\Vmq
   在1521年,科尔特斯指挥的墨西哥城围城战中,当西班牙人大炮的弹药短缺之时,一个有工程知识的士兵着手制作了一台配重式投石机,以使被围的城镇投降。一台巨型的投射机被造了出来,但是在第一次试射中投射机发射的石弹没有飞向城池,却笔直的上升,掉下来以后砸坏了投石机的机械结构[24]。(W
   尽管以绳子和重力为动力的投射机在大炮获得了某些改良,进驻前沿之后就在欧洲人的战事中消失了,但如果文森特·勒布莱克的记述是可信的话,这种投射机在被欧洲人放弃之后很久还在蛮族国家里存在着。这位作家在其旅行阿比西尼亚时写道:“1576年,那古斯进攻了塔玛尔,这是一个筑有高墙的坚固城市。守城者拥有某种由巨木,缠绕的绳索和齿轮组成的机械,释放时可将一条船只砸成齑粉。这就成了那古斯在绕城挖掘了一条战壕之后仍未能攻下这座城市的原因。[25]”^>x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J&p?
[22]居立特·德·圣乔治(Guillet de Saint George),1625-1705, 他的《奥斯曼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生平》出版于1681年。他还著有其他数种著作,包括一本关于骑术,战争与航海的,称为《绅士辞典》,其最佳版本为英文版,附有许多精美的图片,出版日期为1705年。W?@P
[23]称之为新的发明,是因为这台攻城器械是一台先前已经闲置了多年的老式攻城机械(可能是配重式投石机)的复制品#;5zx]
[24]普雷斯科特所著《墨西哥征服史》,1843年版。i9qM5
[25]文森特·勒布莱克,Voyages aux quatre parties du monde, redigé par Bergeron, Paris,1649. 尽管这位作者关于其旅行的记载是臆造的,我仍认为他对于围城器械的描述是可信的,因为他不可能臆造出一个如此恰当的描述。Z!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QJ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G/rr"/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E
   普鲁塔克在其《马尔采鲁斯传》中,对阿基米德以及这位著名数学家在叙拉库扎守城战中所采用的投射机做了生动细致地描写。y
似乎阿基米德向他的亲戚,叙拉库扎王希伦二世,展示了一些奇妙的示例,通过一套杠杆的组合可以移动巨大的重物。希伦二世对这些实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恳请阿基米德暂时将其天才应用到某些实用设计问题上。结果就是这位科学家为国王建造出了各种适合围城战的机械。Tht
   尽管希伦二世治世太平,没有用得上这些机械,但在他去世不久后,这些机械就在罗马将军马尔采鲁斯所指挥的叙拉库扎围城战(BC214-212)中显示出巨大的价值。围城中阿基米德指导了数年前为希伦王制造的这些机械如何运作。8F
   普鲁塔克写道:“实际上,其余所有的叙拉库扎人所起的作用都赶不上阵地上阿基米德的机械,而阿基米德则是激发这些机械的灵魂人物。所有其他的机械都闲置无用,阿基米德的投射机成了全城所用的攻防武器。”||#A
当罗马人出现在叙拉库扎城前,城中的公民充满了恐惧,因为他们想到自己是不可能抵敌得住这样一支人数众多的可畏敌军的。no
   但普鲁塔克告诉我们:“不久,阿基米德就开始对着罗马人和他们的船只使用了自己的投射机,对着他们发射出巨大石块,石块带着令人难以置信的巨响高速飞过,没有任何东西能够阻挡。石弹将一路上遇到的东西撞翻砸碎,在罗马人的军中引起了可怕的混乱。至于马尔采鲁斯用好几条军舰固定在一起运来的那种名叫'桑布卡’的机械(因为其外形像同名的乐器)[26], 尽管船还在相当远的距离之外,阿基米德对着这台机械发射了一块10塔兰特重的石弹[27],而后是第二颗和第三颗石弹,所有的石弹带着惊人的呼啸和力道,将桑布卡砸成了碎片。”Y0]M
   “忧心忡忡的马尔采鲁斯将他的军舰和步兵尽快的撤了下来。而后他召开了一次军事评议会,会上做了决定,次日拂晓之前包围叙拉库扎的城墙。因为与会者坚持说,阿基米德的投射机威力巨大,但是设计用于远程投射的,将会把弹丸从他们头上高高射过去。可阿基米德已经预计了这种情况,他所布置的投射机可以覆盖各种射程。当罗马人依计来到城墙下还自以为无人查觉之时,阿基米德的投射机从四面八方向他们发射,罗马人遇到了骤雨般的箭矢,此外还有大块的石头直朝着他们头上砸落。”hXy
   “罗马人被迫退军,当他们撤离城池有一段距离之时,阿基米德又用较大型的投射机向撤退中的罗马人发射矢石。罗马人损失惨重,船只也受到极大的破坏。马尔采鲁斯嘲笑他的工程师们说:'为什么还要再和这位几何学上的布里亚柔斯竞争呢——他安然独坐就如同儿戏般的阻止了我们的强攻,使我们蒙羞受辱;他顷刻间发出的箭雨,甚至超过了传说中那位百手巨人(此处指布里亚柔斯)。’”AI9.
“最后罗马人畏惧到了如此地步,以至于只要一看到叙拉库扎城头射出一根绳子或是木粱,他们就喊着阿基米德又将某种武器瞄向他们,于是就转身逃跑了”loN`&@
   由于马尔采鲁斯对由阿基米德指挥的这些机械束手无策,而他的水陆部队都因为这些投石射矢的武器损失惨重,他改变了策略,由围攻转为封锁,并最终以奇袭夺下该城。尽管在叙拉库扎之围中,阿基米德由于守城有方而赢得了“神智”的名声,他却没有留下任何关于其神奇投射机的描述——因为他将一生都献给了求解玄妙的数学和几何问题上,他认为这些投射机械只不过是一些机械工程的实际应用而已,不配给予认真关注。BC212年,叙拉库扎陷落之后,阿基米德被杀,马尔采鲁斯对此深感遗憾。+pfsW
   'fqzkw
[26]桑布卡,Sambuca,这是一种类似竖琴的带有不同长度的琴弦的弦乐器。马尔采鲁斯运来叙拉库扎的攻城机则是设计用于将士兵举起—一小队迅速地接着另一小队—高过城墙的雉堞,这样当运进城的士兵数目足够时就可以为围城者打开城门。设计上士兵们是利于一个可抬升的平台上,由绳索和绞盘来升降。因为这种机械被比做竖琴,所以很有可能他也有一条巨大弯曲的木质长臂,以站位固定,与用于吊载的现代起重机相类似。假如'桑布卡’的悬臂象桅杆那样是直的,就不能侧转将所载之人送过城墙。桑布卡更象竖琴之处可能是使用从顶到底固定在桑布卡上的绳索将平台举起直至长臂的顶点处。RA+Nk
[27]我认为,不论阿基米德的机械多么的不可思议,阿基米德也不可能发射出重达10罗马塔兰特的石弹(重约600磅,或270Kg)并射出一段相当长的距离。普鲁塔克所指可能是西西里塔兰特,其重量可能为10磅。一块重达10个西西里塔兰特的石弹,即100磅(45Kg)的重量,是可以由尺码和力度都很大的扭力式投石机发射的。尽管配重式投石机可以发射重达200-300以上磅的弹丸,这种武器直到阿基米德的时代之后很久很久才被发明出来。6c*t\N
   =g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V
   以下摘录出自韦斯顿翻译的约瑟夫斯作品,这使我们对战争中大型投石机的威力能行成一个很好的概念:(N
       (1)犹太战争史,第三卷,第7章:约他帕他之围,AD67年。“于是苇伯芗环绕该城摆放出投石射矢的器械,总数共达160台(具)……同时这些用于此目的武器射出呜呜作响的矛枪,投石机则投出重达1个塔兰特的石头(26.2Kg)……”)p
   “约瑟夫斯和他的人尽管在投射机发射的矢石攻击之下死伤枕藉,仍未放弃城头……投射机在远处不易看清,所以其投射的矢石也很难躲避;投射机发射矢石的力道一次就杀伤数人,而所投掷的石弹是如此的厉害,竟可以砸下城墙的城垛,砸裂塔楼的拐角;由于石弹巨大,没有一人在中弹之后不被砸到最后一排去的……这些投射机械的噪音非常吓人,发射的矢石的声音也很恐怖;死尸猛撞在城墙上的声音同样可怕。”B{Z|I
       (2)犹太战争史,第五卷,第6章:耶路撒冷之围,AD70年。“各个军团所准备的投射机制造的都很令人惊叹;而第十军团所造的更加不寻常:他们的弩砲和投石机比别的军团的更加巨大和强悍有力。用这些投射机他们不仅打退了犹太人的突袭,还将那些在城头的犹太人赶走。现在他们所发射的石弹重达1塔兰特(26.2Kg),射程达到2个斯塔迪亚以上(1 stadium=185米)。”C,c
   “石弹带来的打击是无法承受的,不仅对挡在它路上的第一个人,对站在他身后很远的人都是这样。”*v@
   “至于犹太人,最初他们监视着飞来的石弹,因为它的颜色发白,所以不仅可以通过石弹发出的巨大呼啸声而察觉,更可以在飞来之前就通过其亮度而被看到;相应的,坐在塔楼顶上的哨兵就在投射机发射时发声通知……所以挡在石弹飞行路上的人们就疏散开趴在地上。但罗马人想出了办法对付,他们将石头涂黑;这样石弹的飞行就不再能被预报,罗马人就可以成功地瞄准了。”1y$U
   约瑟夫斯的记载是直观的、可信的证明,因为这位编年史家讲述的是他亲眼目睹的围城战,而在约他帕他围城战中,他还是一名勇敢而多谋的指挥官。=
   塔西陀笔下,描述一场AD69年发生在今克雷莫纳附近的维特里乌斯和苇伯芗旗下军队之间的战斗之时,写道“……维特里乌斯的士兵把他们的发射器械集中在高起的波司图米亚大道上,这样他们就可以有一片开敞而又空阔的地方用来进行发射了;他们最初的发射物都分散开去,击中了树木而没有伤着敌人[28]”(塔西陀《历史》第三卷·第23节,以上塔西陀《历史》译文出自商务版,王以铸等译文,有少量修改)eBrPJ
   让·弗鲁瓦萨尔记载,在1340年发生在低地国家的Thyn-L’Evêque之围中,“诺曼底公爵约翰从康布雷和杜埃(Cambrai and Douai)用大车运来了大量的投射机。其中有6台特别巨大的投射机,公爵置其于城堡前,不分昼夜的发射巨石砸在塔楼和房舍厅堂的屋顶上,以至于守城者只能躲在地窖和储藏室里。”qHk
   卡姆登的记载说发射石弹的投石机的力道大的令人难以置信,以至于人们用这种MANGONEL[29]发射磨盘石。卡姆登还补充说当失地王约翰包围贝德福德堡之时,城堡东侧的两台扭力式投石机砸烂了旧塔楼,而城南的两台和城北的一台都在城墙上砸出了缺口。同一作者还声称,当亨利三世围攻柯尼尔沃斯堡之时,守军的投射机可以发射非常巨大的石弹,在该城堡附近,曾找到过数枚直径16英寸的石球,据认为是在男爵战争时由带掷弹带的投射机发射的[30]。s
   霍林士德写道:“爱德华一世国王进攻斯特林堡之时,他建造一台木质的攻城机发射出2至3英担(102-152 Kg)的石弹,破坏城墙。”[见前引文]z
   皮埃尔·丹尼尔在他的《法国军事史》中写道:“法国工程师们的最大目标就是增加围攻的强度,使投射出的石块大到可以砸开房顶和击垮城墙。”他继续说,“法国的工程师们大获成功,发射出的石头之大足以穿透储藏室和修得最为坚固的房屋地板。[31]”u&Sr
   %JJUKi
[28]塔西陀接着写道:“属于第十五军团的一座大型的弩砲,用它发射出去的巨石在弗拉维乌斯的军队中造成了巨大的杀伤。如果不是两名士兵的出色的英勇,它是会引起大量的死亡的,原来这两名士兵从战死的敌人身上取下盾牌,这样借着它们的掩护割断了发射器械的绳子和弹簧。但他们也立刻为敌人刺死,结果他们的名字就没有传下来。”(以上塔西陀《历史》译文出自商务版,王以铸等译文,有少量修改)L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45J
[29]扭力式投石机CATAPULT也被称为MANGON或MANGONEL,但随着时间的推移,MANGONEL一词也可以用来指称任何发射石弹或箭矢的围城机械。在此例子中指的是配重式投石机,因为没有哪台扭力式的投石机能投掷磨盘石的。ah5TL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v/
[30]卡姆登在此提到的投射机就是配重式投石机。0&&$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ga",
[31]这也是指配重式投石机_L(.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BbRq
   弩砲在防卫城镇时所发挥的作用丝毫不逊于投石机。弩砲所发射的弩箭,是一种木质的带金属箭头的短而重的箭,尽管比扭力式投石机的石弹轻了很多,更比不上配重式投石机的抛射弹丸重量,但弩矢可以穿透屋顶,在敌军的行列中造成巨大的破坏。凯撒的记载说当其副将盖乌斯·特莱波尼乌斯建造移动式攻城塔以围攻马赛城时,要保护工匠免遭投射机发射的箭矢之害的唯一办法就是在塔楼面向守军的三个方向都悬挂上用缆绳编织的帘子[32]。~6kFh?
   普洛科庇乌斯写道在537年西哥特人的意大利王围攻罗马的战役中,他看见一个身披盔甲的哥特人酋长爬树时被挂在树上,他是被弩砲所发射的弩矢贯穿身体后钉进身后树上的。fm]
   在阿波修道士关于885-886年维京人围困巴黎的诗篇中记载了埃勃鲁斯[33]操纵弩砲所发射的一支弩矢贯穿了数名敌军。埃勃鲁斯以他严酷的幽默感命令修道士们将这些死者的尸身运到厨房去,他建议将这些被弩砲射杀的人象被烤肉铁签刺穿的鸡鸭那样烤了。M+
   投射机不仅将沉重的石弹和弩矢射向城池、城墙和守军,为了引发瘟疫,还有一种惯例将死马以及突围或攻城时被杀的士兵尸体投射进城。例如,瓦雷拉[34]称:“1422年,廓利布特在其无望的卡罗尔施泰因之围中将守军杀死的己方士兵尸体以及2000车的牲口粪扔进城里。恶臭引发的热病使得众多的守城者丧生,其余的人只是因为一位富有的药剂师走遍卡罗尔施泰因救治中毒者,才幸免一死。”弗鲁瓦萨尔告诉我们在奥博罗什之围中,一名前来交涉条件的使者被抓起来射回城里。他写道:“为更为严肃起见,他们抓住了这个无赖,将信件挂在他脖子上,即刻将他放在投射机的掷弹带里,之后抛回了奥博罗什城里。这个无赖在城里的骑士们赶来之前就摔死了,骑士们看着他被抛回来,十分的吃惊和惊惶。”r'E
   另一位历史学家解释道,要将一个人从投射机的掷弹带上抛射出去,此人必须先用绳子扎成类似于一袋稻谷那样的圆卷。能完成这种恶魔般行为的投射机正是配重式投石机。因为扭力式投石机的威力不足以将人的躯体射出,这一难题就通过将一位倒霉的求和使节脑袋砍下-假如他带来的条款被傲慢地回绝了的话-而解决了。他带来的守军乞降书就钉在头颅上,之后脑袋被扭力式投石机投出,飞进城里--成了一个可怕的传递拒绝谈判信息的信使。-')
   由于围城者总是竭尽所能在城中引燃大火,希腊火被用于此种用途。尽管希腊火的组成尚有疑问,但这种破坏性的液体引发的火焰却是不能用水浇熄的。希腊火被置于摔落时就会碎裂的圆形陶器中,用扭力式投石机发射;上古和中世纪的住房屋顶通常都是用茅草覆盖的,一旦遇上这种可燃液体自然会引发毁坏。c\C"]*
   筑垒城镇的攻防战的胜利经常要取决于交战双方的军队哪一方拥有更为强大的弩砲、投石机和抛石机,因为将如敌手的投射机不能阻止其毁坏的话,射程更远的投射机可以不受妨碍的摧毁敌方。A=fqlo
   弗鲁瓦萨尔称,“在1340年的莫尔塔尼之围中,城中的一名工程师制造了一台投射机,压制住了攻城线上一台大威力投石机的发射。第3发时他幸运的击毁了进攻方投石机的杆臂。” 弗鲁瓦萨尔对这次事件的记述是如此的离奇而又生动细致,我将他的原文引用如下:“同日,瓦伦西奈人在营阵建立起了一台巨型投射机,并能发射巨大的石块,围城里的人们深受其苦。第一日的白天过去了,夜间又是攻城不止,瓦伦西奈人还在想着如何给城堡中的人们带来更大地哀伤。!O
   莫尔塔尼城中有一个煤矿主,擅会制造机械。他看得很清楚,瓦伦西奈人的投石机是如何使围城中人深受苦难;他就在城堡中建起了一台投射机械,机械本身并不大,但他把它校整的极为精准,随之他发射了三次。第一发石弹落在敌人投射机的1英尺开外,第二发落在投射机上,而第三发打个正中,敌人投石机的杆臂碎为齑粉。莫尔塔尼城中的兵士发一声喊,哈因奥尔特的人再也射不出一发石弹。伯爵就说他该考虑如何撤军了[35]。”+jP10
       [以上英文译文引自约翰·鲍歇尔,第二代伯纳德斯男爵大人,应英王亨利七世所请翻译的弗鲁瓦萨尔《闻见录》,出版于1523-1525年]=J m4,
   这类的攻城机假如只是中等尺寸的话,就不一定无往不胜了,某些情况下城墙修得如此的巨大,以至于敌方投射的矢石对城墙造成不了什么影响。弗鲁瓦萨尔告诉我们说,这种时候守城者就会摘下帽子,脱下衣服,在敌人的石弹打在城墙上时,嘲弄性地掸掸石墙上的灰。NnU2
   e.RsYl
[32]这种投射机就是弩砲,见凯撒《内战记》第二卷第9章“因为这是他们从别处学来的对付这类威胁唯一的防御手段,能不被箭矢或机弩所贯穿”[xO
[33]埃勃鲁斯是圣日尔曼·德·普雷修道院的院长,也是该城城防的主要人物。`5}
[34]法国史家,1624-1696`EU\
[35]伯爵指哈因奥尔特伯爵,他正在围困图尔奈城,但弃该城不顾转而围困莫尔塔尼城,并命令瓦伦西奈城的人民随军前往莫尔塔尼。    q4F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15 23:5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参考文献目录Q.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 小隐在线历史论坛  9W6
某些可以从其作品中找到机弩,扭力式投石机和配重式投石机相关资料的历史学家,器械师和艺术家,名录如下(按字母顺序)x"
ABBO 阿波:圣日尔曼·德·普雷修道院修士,大约生于9世纪中叶,死于923年。他遗有一首描写885-886年北欧人围攻巴黎的拉丁文诗篇。[
AMMIANUS MARCELLINUS阿米亚努斯·马尔赛里努斯:军事史学家,死于390年稍后。其作品首次于1474年在罗马印刷,最新版本是V. Gardthausen, 1874-1875版。aM~"
APPIAN 阿庇安:历史学家,于图拉真和安东尼·庇乌斯统治时代(98-161)生活在罗马。其著作《历史》的最佳版本为Schweighaeuser, 1785版。
APOLLODORUS OF DAMASCUS 大马士革的阿波罗多卢斯: A.D.105-113主持修建了图拉真的记功柱。建筑师和工程师。给图拉真皇帝写了一系列关于围城器械的信件(vide Thévenot)。Wf
ATHENAEUS阿森纳乌斯: 生活于阿基米德时代,即BC287-212.他是一篇关于战争器械专题论文的作者(vide Thévenot)。l
BITON 庇顿:活跃于BC250年前后,写有一篇关于投掷石弹的攻城器械专题论文(vide Thévenot)。A
BLONDEL, FRANAEOIS: 法兰诺依斯·布罗代尔,法国建筑师和工程师f=k
CAESAR, JULIUS (the Dictator),朱里乌斯·恺撒,独裁官:生于B.C.100年前后,死于B.C.44年。著有《高卢战记》和《内战记》。1I%{ge
CAMDEN, WILLIAM 威廉·卡姆登:生于1551,死于1623。文物收藏家。1586-1607出版了其作品《布列颠尼亚》。8z~"M
COLONNA, EGIDIO:埃吉迪奥·科伦纳:死于1316年。1294年成为博格斯城大主教,此前任法王美男子菲利普的导师。其最为著名的作品是《关于形而上学的问题》(Quaestiones Metaphysicales) 及《君王明鉴》(De Regimine Principum)。后者作于1280年。科伦纳对于他那个时代的攻城器械做了一番描述。50%BV
DANIEL, P?RE GABRIEL 皮埃尔·加百利· 丹尼尔:生于1649,死于1728年。)),著有《法国军事史》(Histoire de la Milice Fran?aise)巴黎,1721年。9U
DIODORUS (the Sicilian) 西西里人迪奥多鲁斯:历史学家。生活于朱里乌斯·恺撒和奥古斯都时代(奥古斯都卒于A.D.14)。作品的最佳现代版本是L. Dindorf编辑的1828年。|58U
FABRETTI, RAFFAEL 拉斐尔·法布雷蒂:文物收藏家,生于1618,死于1700。RH`d
FROISSART, JEAN 让·弗鲁瓦萨尔:法国编年史家。生于1337,死于1410。他的编年史于1500年前后出版。由波内尔斯勋爵译成英文,1523-1525年出版。Av9`m
GROSE, FRANCIS 弗朗西斯·格罗斯:军事史学家,文物收藏家。生于1731年前后,死于1791年。出版有“军事古代文物”1786-1788。f)H6
HERON OF ALEXANDRIA亚历山大里亚的希伦:器械师,BC284-221。 贝纳尔迪奥·巴尔蒂编辑了他关于箭矢和围城器械的作品1616 (vide Thévenot)。_
ISIDORUS, BISHOP OF SEVILLE 塞维利亚主教伊西多鲁斯:历史学家,死于636年M$ccht
JOSEPHUS, FLAVIUS 弗拉维乌斯·约瑟夫斯:犹太史学家。生于A.D.37,死于A.D.100左右。著有《犹太战争史》和《犹太古代史》,A.D.67年,约瑟夫斯作为守城指挥官,英勇的守卫了约塔帕塔城,对手是罗马统帅 苇伯芗。此后他随军参与了A.D.70年提图斯皇帝指挥下罗马军队的耶路撒冷之围。t7SAiX
LEONARDO DA VINCI 莱昂纳多·达·芬奇:意大利画家。1445-1520。从这位著名艺术家极其众多的草图和手稿中(以'IL Codice Atlantico,’之名保存在米兰城)可以找到几幅关于攻城器械的图纸。T=(
LIPSIUS, JUSTUS 加斯图斯·利普斯乌斯:历史学家,1547-1606。A
MEZERAY, FRANCOIS E. DE 弗朗索瓦·E·德·梅泽雷:法国史学家,1610-1683。 著有《法兰西史》,1643-1651年出版。G
NAPOLEON III. 拿破仑三世:法国皇帝,“投射武器研究(Etudes sur l’artillerie) ”奉彼诏书编定,其中含有众多按照他招令制造的实尺寸的攻城器械模型图片,并有对其威力和效果的有趣而又带科学性的评价。jX!)Z
PHILO OF BYZANTIUM 拜占庭的斐罗:作战器械及其他器械的发明家和此体裁的作家。生活年代略晚于阿基米德的时代(阿基米德卒于B.C.212年);他和克太西比乌斯是同时代人,而后者生活时代是托勒密八世·菲斯孔统治的时代(生卒年代B.C.170-117,统治年代BC146-116) (vide Thévenot)。EQ^OI
PLUTARCH 普鲁塔克:传记作家及历史学家。但其时代及生卒年代不详。A.D.66年时他是个年轻人。.
POLYBIUS 波利庇乌斯:军事史学家,生于B.C.204年。著有《历史》,起于B.C.220年,终于B.C.146年。其著作最有意思的版本是由文森特·忒勒尔翻译,德·弗拉尔德注释的法文本。qlm
PROCOPIUS 普罗科庇乌斯:拜占庭史学家。大约生于500年,卒于565年。其作品最佳的版本是 L. Dindorf, 1833-1838年版。|kfk&1
RAMELLI, AGOSTINO 阿戈斯提诺·拉梅利:意大利工程师,1531-1590。 出版过一本关于投掷器械和其他类型器械的著作,1588年版。P6J\"
TACITUS, CORNELIUS 科尔涅利乌斯·塔西陀,罗马史学家,大约生于A.D.61年[6
TH?VENOT, MELCHISEDECH梅尔奇斯得奇·泰夫诺特:1620-1692,著有《古代的数学家》“The Mathematici Veteres”,其中有数篇专论古代的围城行动的论文,论及了投掷器械的制造和操作。在此书中可以发现阿森纳乌斯、阿波罗多卢斯,庇顿、希伦和斐罗所编写的,关于作战器械的文章。泰夫诺特是法王路易十四的图书管理员,他死后,这部手稿由拉希尔整理出版与1693年。该书又由国王图书馆的官员波温(1663-1726)重新编辑。最后,1869年泰夫诺特书中所编专论又由C. Wescher在巴黎编辑出版。s
VALTURIUS, ROBERTUS 罗伯图斯·瓦尔图利乌斯:军事作家,生活于15世纪末,其作品 ' De Re Militari’与1472年在维罗纳首次出版。R
VEGETIUS, FLAVIUS RENATUS 弗拉维乌斯·莱纳图斯·维吉提乌斯: 罗马军事作家,活跃于瓦伦提尼安二世皇帝的时代,375-392年。其著作的最佳版本可见Schwebel,1767版。>I
VIOLLET-LE-DUC :法国军事史家,1861年出版了其著作“Dictionnaire raisonnéq_IS
de l’Architecture”_c;J
VITRUVIUS POLLIO: 维特鲁维乌斯·波里奥:建筑师,军事工程师,奥古斯都皇帝时代的军用器械监察官。生于B.C.85-75年间,他的著作的第十卷,内容是有关攻城器械的问题,1673年由Perrault翻译成法文,并作了注释。他的作品版本中最有意思的是由斐兰德尔做注的关于攻城器械的部分,最好的版本出版于1649年。I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小黑屋|友情链接|Archiver|联系我们|手机版|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 蜀ICP备05006459号 )

GMT+2, 2025-10-10 12:17 , Processed in 0.012827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