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27|回复: 0
收起左侧

谷歌用户在美国政府面前是赤裸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7 03: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月4日传出消息,综合排名全球第一的互联网巨头谷歌(GOOGLE)与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开展深度合作,建立信息分享关系。多年来,美国安局的任务就是监控外国通讯,近年又陷身非法监控美国公民通讯的丑闻之中。本次合作再提巨大疑问:谷歌的全球用户,在美国政府面前是否保有隐私权?

BBC、《华盛顿邮报》等媒体对谷歌与美国安局的合作进行了长篇报道。据悉,谷歌与美国安局合作的目的是调查黑客攻击,增强该企业抵御黑客袭击的能力。谷歌与当今世界最强大的电子监控机构美国安局的合作协议尚未最后签署,但双方已经建立一些基本原则。

谷歌已承诺在不违反谷歌企业原则和美国隐私权法律的前提下,交换关键信息。美国安局将不会审视谷歌用户的搜索内容和电子邮件户口,谷歌也不会向美国政府提交公司所有数据。

美国国家安全局(NSA)鲜为人知,知名度远远不如美国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这样的机构,甚至很多美国人包括政府雇员都不知道这个部门的存在。但美国国家安全局规模和经费在政府情报机构中排名第一,是全球雇佣数学博士和电脑专家最多的单独机构。

美国安局为外界所知不多的原因只有一个:这是一个专业监听机构,自二战以后对各种有线无线通讯广泛监控,而且主要针对美国境外展开工作。一帮成天宅在戒备深严的办公室里的数据分析师,就算暴露在公众视野下也吸引不了多少注意力。相对来说,中央情报局那些在月黑风高中翻墙入室的格斗专家要有看点得多。稍接触情报行业的人,都知道这个世界上90%以上的情报源于信息分析,007这样的前线特工的价值和技术含量都相当于炮灰;但在公众信息传播领域,007的知名度远高于美国安局。

美国安局广为人知,源于2005年以来,美国人权机构和媒体揭露该局未经授权,监听美国公民的电话和网络通讯。1789年美国会通过了宪法的前10条修正案,就是著名的《权利法案》(Bill of Rights),被视为美国立国基础的该法案规定,美国政府不得剥夺公民言论自由,通讯文件不得受无理搜查。法庭签署的搜查令必须具体描述清楚要搜查的地点、需要搜查和查封的具体文件和物品。

在反复争吵之下,2008年7月10日,布什总统签署《外国情报监视法(FISA)》修正案,同意政府在没有获得法庭搜查令的情况下可以窃听家庭及私人电话及检查个人电子邮件。尽管美国安局的广泛监控自此算是有法可依,但有关争论始终在进行之中。

在上述背景下,谷歌宣布与美国安局进行深度合作,已经引起广泛不安。有关专家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表示,尽管知道谷歌与美国安局分享数据是出于严格意义上的防御目的,仍然感到非常不舒服。

谷歌一直以保护隐私、信息自由分享为企业原则,但这个企业原则要看怎么理解。谷歌实景地图,可以看到很多东西,无论是美国纽约居民家的后院,还是加拿大滑雪胜地的更衣室,但却没有白宫的近景图,理由就是国家安全。国家安全缺少官方定义,什么都可以纳入国家安全的范围,比如一位谷歌用户的个人邮件,只要谷歌认为该邮件是黑客用于传递攻击信息,就可以提交给美国安局调查。从这个意义上说,谷歌坚称不会违背企业原则,与其说是保护人权,不如说是保护市场。

很少有人注意到,美国的权利法案,以及政府监控公众通讯的争论,完全是针对美国国内法,只对美国公民有效。美国国安局本身,就是一个为监控外国通讯建立的机构。美国安局网站首页开宗明义:美国安局的核心任务是保护美国国家安全及搜集外国信息情报。The NSA/CSS core missions are to protect U.S. national security systems and to produce foreign signals intelligence information.

美国国安局监控美国国土上的外国公民,及美国国土以外的外国公民,是由美国官方正式授权,并不受任何干扰的。谷歌就算不与该机构签署合作协议,依据美国国内法,美国企业谷歌公司的所有非美国公民客户的资料,都有义务向美国安局敞开,无论是法人还是自然人或者外国政府机构。

拥有全球用户的谷歌公司,是否与美国国安局签署合作,对非美国公民用户来说区别有限,该企业只对美国法律负责。至少到目前为止,谷歌与美国安局的合作进展,未向任何国家政府申报备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小黑屋|友情链接|Archiver|联系我们|手机版|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 蜀ICP备05006459号 )

GMT+2, 2025-10-11 13:33 , Processed in 0.007452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