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媒体3日报道,1992年12月3日,英国软件工程师尼尔·帕普沃思用电脑给朋友发了史上第一则短信。时光飞逝,手机短信迎来了20岁生日。短信这个概念1984年由芬兰工程师提出,但直到1992年才在英国成为现实。1992年12月3日,22岁的英国工程师尼尔·帕普沃思利用自己的电脑向英国电信商沃达丰公司经理理查德·贾维斯发送短信,祝福后者“圣诞快乐”,当时接收短信的手机是欧比特901。帕普沃思并没有收到回复,因为当时手机并不能发送短信。直到1993年,诺基亚才推出全球首款可以发短信的手机。帕普沃思说:“常有人问我,发第一条短信时是否觉得是重要一刻?老实说,那只是工作,我们小组受命写短信软件。
短信最初只是通知手机机主,普通人不常用,有电讯商甚至认为,既然能通话,何必发短信,所以认为短信没前途。第一批短信都是免费的,只可以在同一个网络的用户间发送,但到了1995年,T9短信输入系统推出,大大缩短了文字输入的时间,意味着短信业务可以快速起飞。
青少年首选短信沟通
商业服务很快跟随而至,尽管这些服务起初是免费的因为运营商并没有想到如何进行收费,但是随着短信数量大幅增加,他们很快意识到可以从中赚钱。2001年2月,英国每个月的短信数量达到10亿条,如果按照标准的每条短信10便士计算,这项业务每个月能带来约1亿英镑收入。
20年前的通信行业先驱们恐怕料想不到的是,全球手机用户现在每年发送的短信已经达到约10万亿条。时至今日,短信仍然是年轻人最喜爱的通信方式。据爱立信消费者研究室2012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如果不能当面交流,短信是青少年的首选沟通方式。
智能手机时代短信式微
随着智能手机和数据服务的崛起,PC聊天软件的手机客户端大行其道,让发手机短信的机会越来越少。今年1月,芬兰移动网络提供商Sonera报告称,2011年圣诞节前夕发送短信的数量为850万条,低于上一年的1090万条。
而目前国内也出现类似情况。中国移动的数据显示,从 2007 年到 2011 年,短信数量从 5027.41 亿条增长至 7361 亿条,但短信业务占中国移动总体收入比重却从 11.8% 下降为 8.8% 。这是 4 年来短信业务首次低于10% 的占比。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短信将消失。短信已经带来超过5000亿美元收入,并且市场预测在未来7年仍然带来约1万亿美元收入。
震惊世堺的短信
2001年,“9·11”恐怖袭击后,美国成千上万人发出类似短信:“你在看电视吗?世贸中心曝蚱了!”
2009年,加拿大总理斯蒂芬·哈珀在出席晚宴时收到运输、基础设施和社区部长约翰·贝尔德的一条短信:“撒切尔已经去世”。哈珀误以为是时年84岁的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过世,连忙派助手发电子邮件证实消息,同时着手起草官方悼念声明。忙活一番后才发现,原来手机信息中所指“撒切尔”只是贝尔德16岁的爱猫,众人不过虚惊一场。
2011年,挪威首都奥斯陆曝蚱和枪击惨案事发现场附近,一个16岁女生当即给其母亲发了一条短信:“快报警。这儿死人了!”因害怕打电话引起凶手注意,她通过发短信成功传递了现场信息。
2012年,《世堺新闻报》及后来的《太阳报》的主编丽贝卡·布鲁克斯透露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向她发送签名为“LOL”的短信,她说:“有时他会在信息末尾处写上LOL,想表示‘许多爱 (lots of love)’的意思。事实上,直到我告诉他LOL的意思是‘放声大笑(laughs out loud) ’之后,他落款时才不再那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