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14|回复: 11
收起左侧

纪念海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7 11:54: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祭海子逝世二十周年:几首诗歌的浅析

    这些年来,对海子的相关作品和生平传记相继问世,让我们对这位少年诗人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好比一块石头掷入水中,当即溅起的水花不大,而随时间的推移,水波的反弹效应却越来越明显。我认为这种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海子的作品独立的个性与优越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二是由于诗歌的“边缘化”加深,人们对于现行诗歌的不认同不重视日趋严重,导致在八十年代诗歌昙花一现繁荣景的象表现出怀念,更对那时期的诗人诗作愿意赞同,而海子,属于那个时期的“明显烙印”,死于八十年代末,显然会更为人们投注更多的目光。
第二种原因显然不是我的能力探讨的,我仅愿以一个海子诗歌爱好者的身份,拿出自己对其诗作的浅见与大家共勉。
   
女孩子

她走来
断断续续走来
洁净的脚
沾满清凉的露水

她有些忧郁
望望用泥草筑起的房屋
望望父亲
她用双手分开黑发
一支野桃花斜插着默默无语
另一支送给了谁
却从来没人问起

春天是风
秋天是月亮
在我感觉到时
她已去了另一个地方
那里雨后的篱笆象一条蓝色的
小溪

   
   一般人对海子的创作阶段分为两个,其一为充满阴性柔情的含有“村庄,少女,月亮,孩子”等意象的诗歌,其二为“荒凉大地,天空,太阳,血”为主题的充满阳性,杀戮与复仇的诗歌。
这一首《女孩子》显然属于第一类。
整首诗很连贯,语言朴实甚至简单。第一段和第二段实际是对这个少女的连续描写。然而这些语言去渗透着沁人心肺的美。
“ 她走来
断断续续走来”透露出少女走来时的心情,“断断续续”用的极好,表现了少女心事重重,踌躇前行的样子。“洁净的脚 沾满清凉的露水”则描绘出一个少女的美丽而轻盈。
接下来的诗句带出了一系列的原生意象:“泥草筑起的房屋”“父亲”“野桃花”,这些天然的,不加人工雕饰的东西给人一种无比洁净的感觉,女孩儿为什么要忧郁的看看自家的房屋和父亲呢?这里可算是开头“心事重重”伏笔的延续。
随后就提到了女孩儿头上孤芳而沉默的桃花,另一支桃花的归属不被人问起,然而不被问起,明显不是他的父亲不知道,那是父亲对此的不应允。这是少女走来时踌躇的原因似已掀开了。野桃花作为不加任何修饰的意象,恰好的体现了少女与情人之间爱情的纯洁,只以没有物质价值的野花作为信物,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爱情啊!
‘春天是风,秋天是月亮’是对上述连续描写的一种打断,这种对季节概括性的比喻不仅恰当,而且与整诗细腻轻柔的氛围很和谐。这一句也产生了转折性的跳跃 ,随即而来的便是整个故事的结尾:少女去了另一个地方,一个雨后的篱笆像一条蓝色小溪的地方,这是我们才充分的明了她的忧郁,对家和家人的不舍的全部原因。她究竟去了哪里?是她所意料中的与情人一起私奔?还是悲伤绝望之后的殉情?无人知晓,答案正如那蓝色的小溪一样成了谜,结尾再一次渲染了整首诗歌淡蓝色清雾一样凄美的基调。
   
日记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
姐姐,我今夜只有戈壁

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
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

除了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
德令哈┄┄今夜
这是唯一的,最后的,抒情。
这是唯一的,最后的,草原。

我把石头还给石头
让胜利的胜利
今夜青稞只属于她自己
一切都在生长
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 空空
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这首诗与海子的诸多作品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语言不是往常精妙又自然的连续,而是呈现出哽咽的感觉,像是在抽泣中说出的话语。不难看出诗人当时情感上的极度悲伤。
德令哈地处青海省西部,我看过有关海子的传记,这首诗应该写在海子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前往青藏高原后返回的途中。这次的旅行的结果,是作者很不愿意接受的,旅行不仅没有带给他想要的神圣感和突破瓶颈的写作素材,反倒使他体会到了:远方永不可达到的宿命思想。因此,在返回的途中,诗人的精神空虚颓唐至极。这里提到的“姐姐”的原型,是住在当地,一位曾经给过诗人文学上鼓励和情感上慰藉的女性,年龄大概长海子十岁。
整首诗歌语言虽断断续续,跳跃感强,但却给人浑然一体的感觉。
想像一下,失落的诗人漫步在夜色寂静的戈壁。在这荒凉的大地面前本就悲痛的情感再加上孤独无依,是何等的折磨。这便是其回忆起他温柔的“姐姐”,当他这样呼喊道,就开始了自己的倾诉:姐姐,今夜我只有戈壁,然而,有又怎样?它无比荒凉,我两手空空,连悲痛的实质载体——泪滴也抓不住!这里只有灰暗的雨水。这时诗人又像在悲痛中挣脱出来,冷静的冥想到除去路过这里的人和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有什么人呢?恐怕也只有他在这里漫无目的的被放逐,他不是要有理想的去向何方,这里也不是他可栖身的归宿。他无比失望无比孤独,所以在“德令哈┄┄今夜”一声哽咽之后,他在精神荒漠上狠狠地砍出一句:这是唯一的也是最后的抒情和草原!
感情上的高潮由此很自然的来临。
   “把石头还给石头”在海子诗歌中“石头”是用来代表真理和崇高的梦想,诗人把这些他竭力追求的精神给扔了,就让胜利的人们和论道们胜利去吧!连今夜的青稞也只是她生命的本我,而不再是诗人笔下控制的意象,诗人已有些自暴自弃,对一切都漠不关心了,一切自有他们生长繁衍的规则,现在他只有空空无垠的戈壁。最后只剩下一句声嘶力竭的思念:姐姐,今夜有关人类的事情我统统不再关心,今夜我只想念你!
读到这里,我心中竟兀然生气一种戏谑又残忍的假想:即使此刻悲痛的诗人的悲痛无限泛滥,而那位似是近在咫尺,确实则远在天涯,在温暖房间中熟睡的“姐姐”,又能为他做出什么样的慰藉呢?纵使她日后读到这篇悲感怆情的日记,她恐怕也只能是那个当时被诗人神化的,作为依托的原型。
   
九月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一个叫马头 一个叫马尾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
明月如镜 高悬草原 映照千年岁月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只身打马过草原

   
   这首诗应该写作在作者第二次青藏之旅回到北京之后。此时的诗人应该是失落与悲伤的,因为他已经充分的意识到精神上的极端形而上,和对远方事物的迷恋向往,是没有止境的,在这种忽略一切已探知物质的思想下,远方永不可到达,因为远方背后是永远无止境的——远方。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是全诗的中心,理解之后,整诗也就迎刃而解。“众神”是指一切在诗歌和其他艺术道路上的殉道者,他们以赤诚的心态和献祭的方式创造了人类历史长河上的悲壮灵魂。在这里,历史被比作“草原”野花当然就是那些美丽的艺术产物。
接下来便是诗人的慨叹,远方的风会无止境的挣脱远方向更远处刮去,道路因此没有穷尽的可能,因此,诗人的悲伤尤然而生,既然不能穷尽的追赶无限未知的真理、艺术、景色,那就把更远还给远方,但是诗人却迫于诗歌的使命感而矛盾之极:要么做被使命拉扯向前的“马尾”落在文明之后,要么成为穷尽自己的能量,作为引领文明奔跑向前的马头。
在这种使命的压迫下,他别无选择,结果就是,诗人的征途只有在死亡来临之时,才能停下,才有资格成为众神之花中的一朵。这悲怆的一切都笼罩在那万古不灭的月光下,一切就如此哑然失声的延续….
赤诚的诗人从来都无比孤独,骑着他们的梦想之马,悲壮前行。全诗浑厚哀美,已达到了短诗的极致。能写出这样诗篇的诗人,无愧成为那众神之花中的一朵。
   
黑夜的献诗
——献给黑夜的女儿

黑夜从大地上升起
遮住了光明的天空
丰收后荒凉的大地
黑夜从你内部升起

你从远方来,我到远方去
遥远的路程经过这里
天空一无所有
为何给我安慰

丰收之后荒凉的大地
人们取走了一年的收成
取走了粮食骑走了马
留在地里的人,埋的很深

草叉闪闪发亮,稻草堆在火上
稻谷堆在黑暗的谷仓
谷仓中太黑暗,太寂静,太丰收
也太荒凉,我在丰收中看到了阎王的眼睛

黑雨滴一样的鸟群
从黄昏飞入黑夜
黑夜一无所有
为何给我安慰

走在路上
放声歌唱
大风刮过山岗
上面是无边的天空


   这首诗据研究海子生平的人确认写于一九八八年末,也就是诗人生命的最后时光。诗歌技巧和感情的收发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而这些近乎于灵魂赤裸的语言,像乱舞的刀戟,给读者思想近乎于野蛮的震撼。
请看诗歌第一段“黑夜从大地上升起,遮住了光明的天空,丰收后荒凉的大地,黑夜从你内部上升。”不以“黑夜降临”的常理方式开篇,一方面体现了诗人的创造力,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作者“只能如此”的语言超感。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受到灵魂的震撼,黑夜是以升起的行式,有力的掠夺着、征服着人类和大地。
开篇使全诗既有了广阔的空间感,然后的“远方”思想,和《九月》中的意指相同,在这种类似于庄子似的理解世界万物,但又有不同的处世方式,即不甘于停滞于万物之间的思维中,事物没有了“极”,只有“更”,你我只有相逢在永恒之路上的一点,这一点无比渺小。因此无从寄托的诗人感慨到:天空除了更加高远还能给我以什么呢?
接下来,诗人再次以“粮食”这一在他诗篇中反复出现的意象,来诠释人们年复一年的汗水,劳动,生活,这些生存的证明,如今被收割,积于谷仓,然而它们除了给予人们生理继续生存的能量,什么都不能带来,俨然成为一种纯物质和欲望的追求。所以,精神上的空虚由丰收而诞生,当劳动终止,似乎也预示着生命的结束。
“黑雨滴一样的鸟群”,“黄昏”为读者拼接了一片色彩浓艳窒息的画面,冷风涌动的黑夜还剩下的只有风声,它也不能给予诗人更多。
最后一段便是诗人创作生涯的写照,以诗为灵魂歌唱,或赞美或反抗,这一切的一切,最终指向那永远沉寂而无边的天空。此诗算是诗人在矛盾拼杀中诗歌道路的尽头。
   
   海子作为一个诗人,以其赤诚纯粹的情感理想做为燃料,燃烧自己,所以他的诗歌,往往给人以强烈的震撼,他从人类的生命本源开始质问,因此无论你身披什么,你周围簇拥着什么,他诗歌的尖刀从你心底里开始拆分你的生命,让你有与之共性的亲切感。
海子的一生是典型的天才的一生,长度之短令人们惋惜,而他生命发出的耀眼光芒却使人们惊叹。我们姑且不论他的思想上的极端和矛盾,我个人认为造成这些的原因很复杂,并不能以某些所谓学者大家阐释的那样统统归结为年代的影响。我也不赞同一些人的观点,说海子如果存活更长,他的诗作会更加完美。这些论点,在我看来,除了同情之外,更有些不认可不承认他诗歌高度的意蕴。
既然诗歌是本我的创作,好的诗人都是孤独的,卓尔不群的,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抛开外世对诗人影响,和诗人对外世普遍现象的吻合程度来单纯的,友善的欣赏他的诗作?其实一个人的高度不能完全用生命长短来衡量,也不能以他所处的时代来揣摩。
海子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诗歌典范和崇高的甚至有些尖刻的诗人作风。我们只要懂得这些就足以了,诸如像海子自杀,怎么自杀,为什么自杀这些,用其作品可做些解释,而不能反过来解释其作品的事情,我们应该抱以宽容的态度,就没有必要像个侦探一样研究了,这最多只能代表我们是一群无聊至极的看热闹的聪明人
   
   仅此文祭奠海子这位优秀的诗人!
   
   凉  2009.3.26




    今天下午上课的时候,读了一本叫《小站》的诗集,是海子第一本油印的册子,今天很热,听说有三十四度,哈尔滨去年没有这样的天气,去年正是我独自疯狂迷恋诗歌的时候,想起来有点惬意也有点伤感。
   于是我又翻出去年写的这篇评论,看看有些幼稚,海子好像不需要我这种段位的读者,更高一些或者更低一些的读者反倒是让他渴望的。
   如果说脱离了时间是悲哀的话,那么可能这种悲哀会令脱离的本体永不过时,一年之前我是怀着怎样的热心和矛盾,轻狂自负也许,写下了这些,有别人的见解也有自己的,想着在他二十周年的
   祭日,可以完成自己对他有点自私似的供奉。
   在现在的中国,城市,傍晚,常常令我感到一种光子和金属爆炸的痛觉,我的家乡渐渐被改作奥运乡和政治中心,人类除了有创造艺术的能力还有毁坏艺术的能力,这无可厚非,但是在这二十年,
   在我诞生的这二十年,我们这一代人的二十年,毁坏的行动显得过于集中。
   你在思考远方,我在喝着啤酒想生育知识。神性在这个环境下已经死去十次或更多。
   如果可以轻松我绝对选择一种轻松的语调,但是在坦克车似的吃食与胃,炫耀着金光闪闪的额头和鞋尖反射下,我不想在文本里还做回一个夏天的痞子。
   海子的东西是脱离时间的,至少五十年之后依然会有共通者在传唱,海子甚至是脱离空间的,至少让我这个在城市长大的小子第一次读过农村的麦子之后就眼前一亮。
   一年前我把它写出来放在两个诗歌网站上,反讽和漠视多于赞同,这其中有对于作者我本身的,也有对海子持否定的。
   一年之后我开始理解那些放弃诗歌的人,我开始重新并客观审视海子的诗作,我开始对放弃诗歌的他们显示出宽容的趋势。甚至在心底里,对他们宽容也意图对十年之后放弃诗歌的另一个自己叙说宽慰之音。
   然而今天我又见到海子的东西,在这个闷热的下午。
   我只想对那些放弃或者迷恋于世间物化的诗人说一句:
   在海子面前,从出生起,你们甚至就已经没有了说三道四的资本。

评分

参与人数 1银子 +500 威望 +1 收起 理由
异国跑堂 + 500 + 1 不错,欢迎常来交流。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6-7 12:0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水. 于 2010-6-7 13:37 编辑

这么多年了,一直都没能"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更不能"只关心粮食和蔬菜"...
可是在我心里,海子一直都是个漂泊深刻且漂亮的诗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7 12:34: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的确是难得一见的好评论,建议大家都来看看。方才从头仔细读到末尾,受益匪浅。在下读过几篇海子的文字,理解没有迎凉这么深刻。迎凉的文字叙述功力也非一般,仿佛是一个活着的海子在解释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7 12:5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rbourhu 于 2010-6-7 13:13 编辑

海子是安徽安庆人吧?少年天才。海子诗作的出现,又让后来文坛出现了很多刻意模仿但不是很成功的诗人,诗歌动辄流浪、受难、死亡、苍茫大地、野花青草,却缺少了海子诗歌以外更多的反思,显得单薄。

我觉得,诗人是世间与神灵走得最近并唯一可与神灵对话的人。

迎凉的释析我都仔细读了,释析本身就是很好的一首诗。迎凉对海子的那种感情很真挚,对海子诗的鉴赏水平很高,使我这个并不十分了解海子的人一下子醍醐灌顶。

我目前只读过他的成名作《亚洲铜》,诗中有着对历史传统文化的反思与那个时代人们少有的积极自省,《亚洲铜》读起来纯净、浑厚、苍凉、悲壮。在我心目中,这首诗足以与苏晓康等人的《河殇》相提并论。

自问对海子的了解远没有对食指了解的多,所以无从评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7 13: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按着哈勃兄提示,又查找了他的作品。海子的诗歌,的确对那个年龄段的人像神一样的可以卷起灵魂。就是对我这个年龄段的人读起来也有十分的感染力,激起内心的膜拜他的文字的创造欲和被浩瀚澎湃的诗中自然天地与感情天地水乳交融里醍醐灌顶。
而在中国诗歌网里,多数是中年的年龄段的诗人,他们的风格都呈现出另一种浑厚,生活于世俗而高于世俗的境界。
他们都缺少海子的这种激情生命,清新的唤醒灵魂的笔锋。。

以下摘自百度
  
亚洲铜   

亚洲铜 亚洲铜   
祖父死在这里 父亲死在这里 我也会死在这里   
你是唯一的一块埋人的地方  
亚洲铜 亚洲铜   
爱怀疑和飞翔的是鸟 淹没一切的是海水   
你的主人却是青草 住在自己细小的腰上   
守住野花的手掌和秘密   
亚洲铜 亚洲铜   
看见了吗? 那两只白鸽子 它是屈原遗落在沙滩上的白鞋子   
让我们——我们和河流一起 穿上它吧   
亚洲铜 亚洲铜   
击鼓之后 我们把在黑暗中跳舞的心脏叫做月亮   
这月亮主要由你构成[1]?

作品赏析
  《亚洲铜》是海子的成名作,也是最早为海子带来广泛声誉且奠定他日后在中国诗坛重要地位的杰出诗篇。全诗所包蕴的深邃丰富的历史文化及生命情感内涵,使它在海子数量众多的充满纯粹抒情色彩的诗篇中显得卓尔不凡,分外引人瞩目。作为一个统领全篇的核心意象,“亚洲铜”在此具有深刻的双重象征含义,它既是贫穷祖国形象的精妙比喻(“亚洲铜”在视觉形象上容易让人联想起北方贫瘠广袤的黄土地,而海子本人又常常把北方当成心目中的祖国),同时又是民族传统文化的形象命名与概括(“亚洲铜”这个名称具有浓厚的东方色彩),表达了诗人对于民族苦难生存景况的深沉广阔的文化反思。 这首沉挚坚实而意象诡异的诗在1984年的诗坛是很罕见的,而它的作者居然是一位年仅20岁的青年。自1989年自杀之后,海子已成为一个传奇,一个为寂寞、忽视、成见和痛苦所伤害的天才诗人的原型形象。而传奇背后的真实是,海子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是中国诗人中难得的有自觉意识的一个。他的语言敏感、幻象能力、诗歌理想以及理论建构在当时是独特的、激进的,也是不可重复的。   总体说来,海子的诗歌理想是“融合中国的行动成就一种民族和人类的结合,诗与真理合一的大诗”。在具体写作中,他追求的是诗歌能够直接接触并意识和感觉到实体。《亚洲铜》尽管是一首早期作品,这两种理想却在其中已经完美地融合为一。“亚洲铜”指的也许就是中国广阔的黄土地,但“亚洲”的背后回想着东方文明的悠久历程;“铜”更是鸣响着历史与传说的神圣延续,它是兵器、祭器和乐器,是气势恢宏、悲壮崇高的代名词(所谓黄钟大吕是也)。“铜”奠定了这首诗抒情与述说的基调。作者关怀的是生命、 土地和历史,是自然、艺术和诗歌,它们交织成大地上壮美的舞蹈,也使诗篇成为钟鼎轰鸣的颂歌。   全诗分四节,在第一节中,诗人点出“亚洲铜”(黄土地)是接纳着“祖父”、“父亲”和“我”的“惟一的一块埋人的地方”,暗示出贫瘠的黄土地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无法逃避的生存背景,它饱含了民族命运中的全部苦难、屈辱与辛酸;第二节则用“青草”在海水“淹没一切”的荒凉背景中“守住野花的手掌和秘密”这一自然意象,传达了诗人对于民族苦难命运内在的深沉思索以及隐秘的反抗意向;第三节顺承第二节的思想脉络,通过将“白鸽子”转化成“屈原遗落在沙滩上的白鞋子”的大胆联想,以及“穿上它们”的热烈恳求,流露了诗人对于以屈原为代表的、为着祖国的幸福前途而不惮勇敢殉身的崇高人格的由衷敬慕与礼赞;第四节对前三节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给予进一步的深化,它通过一场想像中的“击鼓”舞蹈(仪式舞)所呈现出来的表面狂欢图景,于内在深层的痛苦中传达出人们对于生命和生存的虔诚祈祷与美好憧憬,有力地揭示了作品的深刻主题。   综观全诗,此诗在艺术性上所取得的成就也堪可称道,诗作意象鲜明生动(画面感强)、联想丰富而大胆(比如“我们把在黑暗中跳舞的心脏叫做月亮”)、视域广阔(从地下到地面到天空)、节奏张驰有效,极具情绪感染效果,与作品深刻的思想性堪称互映生辉,构成了《亚洲铜》众口交誉的阅读魅力。[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7 14: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水.


    这么多年了。。。。。这个口吻令我震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7 14:2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东麟


    呵呵,东麟兄能仔细看过我就知足了,因为的确有点长哈,别人看不看我其实已经不大在意了,这种东西写给自己心目中的诗人也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7 14:2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harbourhu


    海子的东西很好的,可以看,哈勃兄所说的晓康,我还没读过。。。,改日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7 14:3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rbourhu 于 2010-6-7 14:39 编辑

回复 8# 迎凉

苏晓康与海子不同的是:他被国内噤声了,是中宣部重点“关照”的对象。他的作品在国内似乎很难读到,其作品《河殇》是一部很长的电视纪录片,但《河殇》的解说词本身也是一部震聋发聩的长诗。它在80年代曾引起知识界相当大的轰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7 15: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还是第一次和评论名家的作者离的这么近,迎凉的解读让我们更了解了,也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不错,辛苦了。
握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7 18:3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子啊,我的纯粹偶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7 21:3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本想不留痕迹地离去,毕竟我对海子不了解,对诗的鉴赏能力也有限。终究还是想留下只言片语,表达我对为了理想在矛盾与艰难中前行的海子的敬意,以及对所有拥有理想并为理想而奋斗的人的赞赏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小黑屋|友情链接|Archiver|联系我们|手机版|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 蜀ICP备05006459号 )

GMT+2, 2025-9-20 12:13 , Processed in 0.011064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