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74|回复: 12
收起左侧

我国夏商周三代主要青铜器物的简单介绍 五,酒器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4 17:04: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为而治 于 2020-1-4 16:04 编辑

我国夏商周三代主要青铜器的名称、读音及其用途的简单介绍

青铜器起于夏,现已发现的最早的铜制酒器为夏二里头文化时期的爵。
在商代,由于酿酒业的发达,青铜器制作技术提高,中国的酒器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当时的职业中还出现了"长勺氏"和"尾勺氏"这种专门以制作酒具为生的氏族。
酒器按用途分为:煮酒器、盛酒器、饮酒器、贮酒器,此外还有礼器。形制丰富,变化多样。但也有基本组合,其基本组合主要是爵与觚,或者再加上斝,同一形制,其外形、风格也带有不同历史时期的烙印。
周朝时,对青铜酒器作了明确的规定: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觯,四升曰角,五升曰散,六升曰壶。这种青铜酒器的格式和规格一直沿袭到清代。
一般来说,饮酒主要用爵、斝、觚、觯、角等。角的样子似爵,但前后都有尾,无柱,有的角还有盖,盛行于商代;觚,圆形侈口,相当于后代的杯;觥也作盛酒器,多为椭园形,口上前有流,后有把手;觯,形似尊而小用以饮酒或盛酒。“觥筹交错”的觥也是常见的饮酒器。此外还有青铜杯。铜陵出土过青铜杯,两边有耳,或称之“耳杯”。卣、壶、尊、盉等是盛酒器,盛于商周。卣,园形或椭园形,深腹圈足,有盖和提梁;商代壶多扁园,周代壶多园形、大腹,春秋时的壶扁园,长颈,也有方壶,战国时有壶有园形、方形和瓠形等。盉的式样较多,一般是深脐圆口,前有流(即壶嘴),盖和鋬有链相连接。钟、钫等为贮酒器。钫即方形壶,钟即圆形壶,但形体均较较大。钟还是商代量器。战国时的齐国以四升为豆、四豆为瓯、四瓯为釜、四釜为钟。钟、豆、釜等都是当时的标准量器。战国时的釜为坛形,小口大腹,有两耳。豆似高足盘,或有盖。以上这些酒器多源于陶制,商周时则为青铜制。作为饮酒器的爵、斝等沿口处均的柱,有单柱、双柱两种。饮酒时柱则抵住鼻梁,据说是以此提醒饮之人,酒多误事,饮酒应适可而止。


评分

参与人数 1银子 +999 收起 理由
请叫我饼哥 + 999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20-1-4 17:0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青铜瓿(bù 音:步) ,它的用途大约相当于后世的罈子,既可盛酒又可盛水。《汉书·杨雄传》颜师古注:“瓿,小罂也”。它的形状是圆腹、敛口(口向内收)、圈足、有盖,也有方形的。现存多为商、周遗物,战国以后的极少见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妇好瓿  时代:商中晚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兽面纹瓿  时代:商代晚期 (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方形瓿  时代:商晚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乳钉纹瓿  时代:商晚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5,四羊首瓿  时代: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4 17:04:52 | 显示全部楼层
(gōng 音:公),也叫“兕觥”,盛酒之器。其流行于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椭圆形或方形器身,圈足或四足。带盖,盖做成有角的兽头或长鼻上卷的象头状。有的觥全器做成动物状,头、背为盖,身为腹,四腿做足。且觥的装饰纹样同牺尊、鸟兽形卣相似,因此有人将其误以为兽形尊。然,觥与兽形尊不同,觥盖做成兽首连接兽背脊的形状,觥的流部为兽形的颈部可以看用作倾酒。俗话说,觥筹交错,就是指的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宴饮尽欢。可见觥也属于一种历史悠久的典型酒器。基于觥的这种功能,故商周以来出土的青铜器中,总体上觥器并不罕见,无非兽头兽形和纹饰的差异,以及器形是否完好等。诸类青铜礼器中,觥极为特殊,其并无渐变演化的滥觞,初现即相当完善,造型、纹饰成熟。已知的考古数据显示,青铜觥只出现在少数大型高等级墓葬中,例如殷墟妇好墓出现有八件纹饰精美的觥,充分体现了墓主显赫的地位,彰别身份等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司母辛”四足觥  时代:商中晚期
“司母辛”四足觥 是商代晚期(公元前11世纪)宫廷盛酒器具器。
1976年,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出土为两件,现分别收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博物院。
该器设计巧妙,造型奇特,纹饰精美,对研究商代晚期的铸造技术、礼仪制度均有一定的价值。
通高36厘米,通长46.5厘米。
盛酒器,造型较为奇特,作站立状。宽长流,流前端有一小圆孔,流下有扉棱一条,直通胸部。扁长体,前窄后宽,底中部微外鼓。四足,前两足兽形奇蹄,比后足稍长,足外侧饰夔纹,夔口向下,内侧的纹饰不甚清晰;后两足如鸟足,饰羽毛纹,有四爪,足底有凹下的浇口。兽头鋬。流下两侧似饰夔纹,但不甚清晰。胸部两侧各有一倒夔。腹前端两侧(即前足上部)各饰一夔,夔头向下,身尾上竖,尾尖内卷;腹后端有并拢的双翅和下垂的短尾,似与后足成一整体。鋬内壁面饰阴线兽面纹。底里中部有铭 “司母辛”三字。腹一侧有丝织品残痕。
盖前端如马头,但头上有大卷角一对。盖面饰龙纹一条,大头圆眼,钝角后伏,身尾较长,中脊作扉棱形。在龙身的右侧饰夔形纹一,口向流端,身尾特长,双足前屈,有四爪,较为奇特;右侧分别饰怪兽纹和夔纹。盖下周沿有子口,与器口相合。盖里后端有铭文“司母辛”三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妇好圈足觥 时代:商代晚期(武丁世)
通高22、通长28.2厘米,重3.35公斤。
从整体看似一蹲坐的虎,虎的前肢抱颈,后肢作蹲状,长尾上卷,后端为一站立鸱鸮。短流扁长体,扁圆形矮圈足,底部略外鼓,牛头鋬,流下有细棱脊一条,下通圈足,圈足后端亦有一条棱脊。盖的头端为一虎头,后端为一鸮头,中部有一较长的棱脊,脊两侧饰夔纹。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宁矢觥 商晚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共父乙觥  时代: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中叶-前11世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4 17:0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为而治 于 2020-1-5 20:52 编辑

(gū音姑),是饮酒器。铜觚最早见于商中期,也是来源于陶器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存中都出土过陶觚,型式均与铜觚相似。早期的觚一般也可分为细腰体高型与粗腰体矮型二种。后者较实用,前者既细又高,用来饮酒不大方便,可能只是作为礼祭器而存在的。觚的形制西周时已渐渐减少至消失,可能与周代禁酒有关。
青铜觚是商周时期最常见的青铜礼器之一,也是商代酒礼器制度的核心。目前所知最早的铜觚产生于二里冈时期,到殷墟三期发展到鼎盛,殷末周初走向衰亡,西周早期偏晚逐渐消失。铜觚由宋人定名,已约定俗成。其基本用途是饮酒器,与铜爵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组合。在墓葬中,觚爵往往一对一对等而出。商代早期,一墓同出两觚或以上,必是粗细两种形制;商晚期后,形制趋同,体现了礼制的规范与完善。觚爵组合数量的不同,反映了墓主身份地位的不同。一般说来,数量越多,墓主身份地位越高。铜觚除了与爵构成组合外,还与角形成组合。殷末周初时,还出现了觚、爵、觯组合。商代晚期,由于青铜文化的繁荣,使同类器物之间互相影响,出现了借鉴铜觚形制的酒器,如觚形尊。殷末周初以后,铜觚基本功能的退化和其它饮酒器的排挤,如觯、觚形杯、漆觚等,加上周人禁酒等因素的共同作用,铜觚衰亡,逐渐被铜觯取代,退出历史舞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四象觚  时代:商
“四象觚”(也可称为“象纹觚”)。本器侈口,口径较大,体高,腰细,腹前后饰兽面纹,高圈足上除象纹外,亦以回形纹为地,腹足纹饰上下也各有一周圆圈纹。觚这种铜器在其造型上尽管是上大下小,但由于制造者的高度技巧,在结构上采用了宽边喇叭口形的高圈足,使重心安排在器物的中下部。在花纹装饰上,颈部多采用狭长形纹饰,如蕉叶纹等。而在足部则用兽面纹或垂鳞纹等纹饰,使整个器物的结构和纹饰巧妙地结合成一体,充分体现静态的平衡与河蟹。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亚朿父丁方觚 时代 商
亚朿父丁方觚,高10厘米,口长8.5厘米,口宽8.1厘米,底长7.5厘米,底宽7厘米,形制为侈口、束腰、圈足微外侈,圈足上有一缺口,系原损经修葺所致。纹饰分为三层:口沿下饰立三角纹(蕉叶纹)、腹部及圈足饰分解式饕餮纹,腹部兽面圆睛突出,中心为圆形瞳孔,而圈足兽面为圆角方形眼,长条形瞳孔,通体无地纹。内底铸有铭文“亚朿父丁”4字,与本器纹饰最为接近的是1901年宝鸡戴家湾出土的册竹祖癸角腹部所饰的饕餮纹,戴家湾出土的角时代在殷墟四期至商末周初之际,此觚的时代也应距此不远。这件觚与常见的高体式圆觚、方觚器形结构、纹饰布局相同,应为觚类器物中极罕见的矮体方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李家嘴商代青铜觚  时代: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兽面纹觚》商代早期(公元前16世纪中叶-前15世纪)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5,黄 觚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6,《斜角云纹觚》商代中期(公元前15世纪中叶-前13世纪)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7,西周旅父乙觚 时代:西周早期
高25.2厘米,口径13.2厘米,重600克,它是殷末周初新出现的一种觚的代表作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8,垂鳞纹觚  时代:西周中
1976年12月陕西省扶风县庄白村一号西周青铜器窑藏出土,陕西省周原博物馆藏。 通长24cm 口径13.4cm 重370g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9,蕉叶纹觚   时代: 西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4 17:04:54 | 显示全部楼层
( jiǎ 音甲),是一种既可盛酒又可加温的酒器。这种铜器的铭文,一般字数很少,没有自名。铜斝最早出现于商中期,亦源于陶斝。早期的铜斝多为圆形。商迁殷(安阳)后,铜器制造的多了,型式亦发生变化,出现了方斝。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青铜斝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连珠纹斝  时代:夏代晚期(公元前18世纪-前16世纪)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册方斝  时代:商晚期
通柱高28.3厘米/口径纵11厘米、横13.3厘米人总宽16.9厘米。
本器应是商晚期铸造的。体方,有盖,颈部略收,鼓腹,底微凸。腹一侧有鋬,与鋬相邻两侧口沿上立二方伞塔形柱,腹下四足外撇。盖平而薄,正中有二鸟构成之拱形钮,二鸟相背而立,鸟头向外,冠相连。盖上饰二兽面纹,鋬上饰一兽 首。腹 部每 面之 主纹 为一组 大 兽 面纹,回形纹为地。腹上颈部及伞塔形柱帽上均饰三角纹,角尖向上,四足饰蕉叶形夔纹。本器是一件装饰华丽、造型优美的珍品。本器铭文只有一“册”字,铸在器内底上。这种单一的铭文,大都是作器主人名或氏族徽号。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兽面纹斝  时代:商中晚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5,妇好圆斝  时代:商中晚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6,妇好方斝  时代:商中晚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通高68.8厘米,口长25.1厘米
商代晚期。
1976年河南安阳小屯5号墓出土。方塔形柱,顶和四角有扉棱,侈口深腹平底,四棱尖锥足,兽首鋬,口下饰蕉叶纹,颈饰龙纹,腹部饰兽面纹,足两瓮獠饰对龙蕉叶纹,均以雷纹为地,柱钮饰小兽面纹,四面饰云纹、三角纹。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7,商代凤柱斝   时代:商中晚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4 17:0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青铜角(jué 音:爵),饮酒器。流行于夏商周时期。是下级官吏及平民使用之物,出土数量很少。器物造型与爵相似,不同之处是口沿无柱,流变形成与爵尾相同的尖形角状。多有盖,有的盖做成禽鸟展翅飞翔状,非常美观。传世有一件角的杯体中有一管状流,形制和二里头文化时期的陶角相似,可以认为这是所知最早的角。商代和西周早期的角有盖。西周中期以后,角便不复存在。
角是从爵演化出来的一种新型酒器,大量出现于殷商晚期或商周之际。其用途与爵相同,亦是饮酒器。《礼记.礼器》说:"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考工记.梓人》引《韩诗》云:"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觯,四升曰角,五升曰散"。一般墓葬中出土的酒器是觚、爵组合,但有时以角代爵,如安阳殷墟第160号墓就是十觚与十角相配,在河南鹿邑商周之际的大墓中也有类似现象。虽然角与爵用途相同,但其数量却少得多,而象晨肇宁角这样带盖的角就更少见了。现在所说的角,是宋代金石学家对无流而具两翼若尾的爵形器的习惯称谓,其容量与爵相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天黾父乙角  时代:商晚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兽面纹角  时代:商晚期
该青铜角通高21.3厘米,腹深9.1厘米,为酒器,带流、尾均为尖状,下端均饰长扉棱,侈口,深腹,兽首鋬,卵形底,下置三尖锥足,足外侧装饰蕉叶纹。口沿下饰三角纹,腹部饰兽面纹,兽鼻突起,作短扉棱。此器造型端庄、雄沉,富有庙堂礼器之风范。(现珍藏与大唐西市博物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晨肇宁角  时代: 西周早期
晨肇宁角是西周早期的饮酒器,原器通高28厘米,1986年8月出土于河南省信阳县浉河港乡浉河滩,现藏于信阳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
V字形口,深腹圜底,三棱锥足,兽首鋬,两翼有扉棱。盖顶有半环钮和扉棱。盖、腹饰雷纹衬底的兽面纹,鋬饰兽面纹,足外饰蕉叶蝉纹。该角构思巧妙,美观庄重,无论在造型上或是纹饰上,与同时期同类器物相比,都堪称佼佼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雀盖青铜角  时代: 西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5,饕餮纹角 西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4 17:04:56 | 显示全部楼层
(jué 音:觉),饮酒器和礼器。流行于夏商周时期,作用相当于酒杯。圆腹,也有个别方腹,一侧的口部前端有流(即倒酒的流槽),后部有尖状尾,流与口之间有立柱,腹部一旁有把手,下有三个锥状长足。夏代爵胎体轻薄,制作粗糙;椭圆形器身,流长而狭,短尾,流口间多不设柱,平底,一般没有铭文和花纹,偶见有连珠纹者。商早期流与口之间开始出现短柱,下腹部中空;有的透镂有圆孔,以便温酒加火时透风。商中期后,爵演变为圆身,圆底,流口增高,多设一柱或二柱,柱身加长并向后移,三足粗实且棱角分明,器身加厚。商晚期至西周早期爵体厚重,制作精美;爵身饰有饕餮、云雷、蕉叶等精美的纹饰,上端和柱上也饰有动物形象有少数无柱而带盖的爵,盖铸成兽首形。西周前期还有一种器表铸有扉棱的爵,往往以云雷纹作地,饰有两层或三层花纹,纹饰繁而精美。西周后期,爵逐渐消失。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乳钉纹青铜爵  时代:二里头文化(约公元前21世纪-前13世纪)后期。
此物称为“中华第一爵” ,高22.5厘米,宽31.5厘米。 1975年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出土,现藏洛阳博物馆。长流尖尾,束腰平底,三锥足细长。流折处有两钉形短柱。腹部一面有凸线两道,两线之间横列五枚乳钉装饰。器壁甚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束腰爵  时代:夏晚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管流爵  时代:夏晚期
此爵有以陶爵为原型的痕迹,是现存夏代晚期少数青铜容器中最为奇特的器形,十分罕见。三足残缺,从断面推测应为三棱形足,并据陶爵复原。整件器物的装饰朴素而有致。
管流爵容量很小,流的作用是倾注而非吮饮,因此是注酒器,不是饮酒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妇好爵  时代:商中晚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5,兽面纹独柱爵  时代: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6,商子工万爵  时代:商代后期  通高21.1cm,宽16cm,重0.76kg
爵圜底,有流,有尾,三锥足,口上有二菌形柱,腹上有一兽首鋬。口、流、尾下均饰蕉叶纹,腹部饰兽面纹。
鋬内有铭文“子工万”。“子”为爵称,是贵族男子的称谓;“工”表示负责管理工匠;“万”是族徽。此铭文表明“万”这个氏族是承担管理工匠之职的贵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7,亚其爵  时代:商代晚期
把手内侧铸铭文“亚其”两字,因此命名,“亚”为职官名,“其”为家族名。腹部饰有分解的兽面纹,主要纹饰分为三层,以雷纹为底纹,突起的主纹上面还饰有细雷纹,极为精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8,旅祖丁爵  时代:西周早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9,康侯爵  时代:西周成王时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0,鲁侯爵  时代:西周早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1,牛首爵  时代:西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2,龙爵  时代:西周早期
西周早期的饮酒器。原器通高18.9厘米、流至尾长15.8厘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爵作垂腹式,双柱较高作圆锥形,龙形鋬极小,仅容一指,三足为宽扁的刀形。柱饰曲折雷纹,流及尾饰变形龙纹。腹部纹饰作斜条形构图,一条龙纹,一条雷纹,以沟形纹相间隔。这种形式的装饰设计,在青铜器中极其罕见。鋬内侧铭一“龙”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3,父辛爵  时代:西周早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4,西周凤鸟纹爵  时代:西周
爵通高22厘米,最宽17.1厘米,口径17.4厘米×7.5厘米,爵前端的流至尾部长17.7厘米,重0.88千克。1946年,西周凤鸟纹爵入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5,倗国兽面纹爵  时代:西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4 17:04:57 | 显示全部楼层
(yí 音:夷)盛酒器。盛行于商晚期至西周中期。彝本是青铜礼器的通称,宋人始称这类器物为方彝。方彝的造型特征是长方形器身,带盖,直口,直腹,圈足。器盖上小底大,做成斜坡式屋顶形,圈足上往往每边都有一个缺口。也有少数方彝下腹外鼓成曲腹状。方彝的盖与器身往往铸有4条或8条凸起的扉棱,全器满饰云雷纹地,上凸雕出兽面、动物等纹样,给人以庄重华丽的感觉。商代晚期的方彝一般多是直壁,上口大于底部。在河南安阳妇好墓曾出土一件长体有肩附耳式的方彝,器身横长两倍于纵长,有斜肩,犹如两个方彝之组合,故人称偶方彝,是商代晚期的代表作。西周早期的方彝四壁多作弧线状,因此器腹鼓出,圈足上的缺口也多不见了。西周中期的方彝有作直角方形的,即器的上口与底部一样大小,此为方彝的最后形式,流传较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妇好偶方彝  时代:商中晚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兽面纹方彝  时代: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中叶-前11世纪)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父戊方彝  时代: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中叶-前11世纪)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冉方彝  时代:商晚期
盛酒器,由盖和身两部分组成,盖内和器底铸有对铭“冉”字,装饰纹样为“三层花”式。冉为族氏名,冉族是商周时期的重要氏族,属于冉族的青铜器已发现200余件出土地点分布较广。商后期至西周后期,青铜器纹饰变的繁缛,“三层花”即是代表。所谓“三层花”,第一层指低于器表的云纹或雷纹的地纹;第二层是与器表几乎等高的主体纹饰、凸出器表的附属纹饰或者主体纹饰的强调部分;第三层是饕餮、龙等动物的眼睛、耳、角、足或者鸟纹的卷尾和垂冠,以及器物转折部分夸张的扉棱。铸造精美、文化信息丰富、艺术观赏性强是该方彝的特点。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5,师遽(
jù 音:具
)方彝  时代:西周恭王(公元前10世纪上半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6,盠(lí 音 离)方彝(yí 音:夷) 时代:周中早期
盛酒器,1955年出土于陕西郿县(今宝鸡市眉县)李村,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盠方彝高22.8厘米,口长14.3厘米,口宽10.9厘米。其造型典雅庄重,纹饰繁缛缜密,层次清晰,极具艺术感染力,是西周青铜艺术品中的成功之作。
器内壁铸铭文10行107字,记述了周王册命作器者之事,文中提及西周职官中的“司徒”、“司马”、“司空”与军队编制中的“六师”、“八师”。
盠青铜方彝高22.2厘米,口径14.2厘米,底径13.3厘米,
为西周时期的盛酒器。器由器盖与器身两部分组成,器盖为四阿式屋顶状,中脊、四坡角均置扉棱,中脊正中有一四阿式短柱钮。器身为长方形,腹部两侧置有象鼻上卷状耳,圈足较高,底缘外侈作阶状。器身、圈足四转角置扉棱。器通体以云雷纹为地,饰穷曲纹、夔龙纹、涡纹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7,令方彝 A  时代:西周早期
盛酒器,传1929年河南洛阳马坡出土,通高34.1厘米,口长19.3厘米。四阿式盖和盖钮,侈口束颈腹微鼓,盖和腹部饰大兽面,颈饰双体龙纹,圈足饰凤鸟。
盖底各铭187字,记周公明保赏赐矢令,矢令乃作器颂扬。盖内及器内底各铸铭文一百八十七字,记述周公子明保在成周举行祭祀,并受命[尹三事四方](任命成周百官及亡商诸侯)。明公对尽力于此次式典的亢师和矢令分别赐以□、金、小牛,并任之以新职。矢令乃作器颂扬明公。铭文对研究周初历史有重要意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8,令方彝 B
铭文
“隹八月,辰在甲申,王命周公子明保尹三事四方,受卿事寮。丁亥,命夨告于周公宫,公命告同卿事寮。隹十月,(十)月吉。癸未,明公朝至于成周,出命,舍三事命,遝卿事寮、遝诸尹、遝里君、遝百工、遝诸侯、(诸)侯甸男,舍四方命。既咸命,甲申,明公用牲于京宫,乙酉,用牲于康宫。戊既,用牲于王。明公归贝王。明公赐太师鬯,金,牛曰用祷。赐令鬯,金,牛,曰用祷。乃令曰今我唯令女(汝)二人大遝于乃寮乃友事,作册令,敢扬明公尹人贮,用作父丁宝尊彝。敢追明公赏于父丁,用光父丁,隽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4 17:04:58 | 显示全部楼层
(yǒu 音:有)是宋代以来人们给它的定名,它原来的真实身份至今依然是一个谜。
  卣是先秦时酒器名,具体出现时间是未知,盛行使用时期为商代跟西周时期。《尚书·洛诰》中有“以秬鬯二卣”的记载,秬鬯(
jù chàng 音:巨 唱
)就是用黑黍酿成的酒,说明卣是用作盛放秬鬯酒的器具。青铜器铭文中也有卣字,如盂鼎铭中有“锡汝鬯一卣”、毛公鼎铭中有“秬鬯一卣”的内容。但是,由于古籍中对卣是何种器型并未有过具体的记载,加之至今出土的青铜器的铭文中还未见以卣自名的,因此,对卣到底是怎么一个形象,后人很难说得具体。《周礼·春官·鬯人》中曰“庙用修”,鬯是古代祭祀用的酒,修读为卣,也只能理解为卣是一种盛酒的器具。也大概由于这些原因,宋代开始将青铜器中此种器类定名为卣,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但近年来一些学者对这一定名提出异议,或认为把这种“卣”称之为提梁壶较为妥当,而真正的卣乃是以前被徐中舒先生称之为“匏(
páo 音: 袍
)壶”的器物。
卣和壶都是象形字,《说文》述壶的本意是古代的盛器,后来发展成为盛液体器具的通称,如酒壶、水壶;卣是古代一种酒器。这说明了壶和卣的异同。然而卣在古籍和铜器铭文中,总是与酒有关,因此,青铜器铭文中虽还未发现卣的自名器,但宋人对卣这种器物定名的约定俗成,是有道理的,以壶取代卣的定名未必妥当。
我们现在能见到的卣的造型多种多样,有长颈圆体形、扁体或椭方体形、筒形、方形等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戉箙卣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兽面纹提梁方腹卣  时代: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单子工父戊卣
西周早期。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盖上的镂空钮装饰蝉纹,盖内及器内底铸有相同铭文“单子工父戊”。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商卣  时代:西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5,兽面纹卣  时代:春秋早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4 17:04:59 | 显示全部楼层
(zhì 音:至)
觯是汉族古代饮酒用的器皿。青铜制。形似尊而小,或有盖。是中国古代传统礼器中的一种,做盛酒用。流行于商朝晚期和西周早期。觯,圆腹,侈口,圈足,形状小瓶,大多数有盖。这种形状的觯多为商代器。西周时有作方柱形而四角圆的。春秋时演化成长身、侈(
chǐ 音:耻
)口、圈足觯,形状像觚,自身铭文称为“鍴”(如王义楚鍴(duān 音:端))而不叫觯。
一、商朝时,觯为小瓶形状,大多有盖子,圆腹,侈口,圈足。
二、西周时,出现方柱形的觯。
三、春秋时,觯演变成长身,形状像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商母乙觯  时代:商晚期的文物   通高16厘米,口径长8.4厘米,宽7.4厘米。
1962年河南安阳大司空南53号墓出土。盖有菌形钮,体侈口,束颈鼓腹高圈足。盖腹饰浮雕兽面,无地纹,颈和圈足饰龙纹,盖和底皆有铭文。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鸟纹觯  时代:商晚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
父乙觯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西周小臣单觯
西周周成王时期的青铜器。高13.8厘米,口纵长9.3厘米,口横长116厘米,底纵长8.1厘米,底横长10.3厘米,重 750克。收藏于上海博物馆。
该器的内底铸有铭文四行二十二字,铭文
“王后黜克商,在成师,周公锡小臣单贝十朋,用作宝尊彝。”
记载武王继灭殷纣王后的又一次克商活动(二次克商,即三监叛乱)。成王、周公率师东征平灭武庚叛乱。器主“小臣单”是参与平叛的一名将领,参与了这次战争。大军驻在成周的时候,周公为了奖励他的军功。赏他十串贝而制作此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5,庶觯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中期-公元前10世纪中期) 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高20径厘米 11.5厘米
此觯在铜觯中可谓形体较大者,盖内与器内底铸有相同铭文"乙丑,庶赐贝于公中,用作宝彝",意思是贵族"庶"获大贵族"公中"赐予贝币,铸觯为念。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6,父庚觯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7,徐王义楚觯  时代:春秋晚期
喇叭口,长颈鼓腹,圈足沿外侈,通体光素。
铭文字数,器壁有铭文35字
铭文释文为隹(唯)正月吉日丁酉,□(徐)王义楚□(择)余吉金,自酢(作)祭鍴,用□(享)于皇天,及我文□(考),永保□(台)身,子孙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4 17: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作樽,是商周时代中国的一种大中型盛酒器。春秋后期偶有所见。尊与彝一样,原是成组礼器的共称,宋朝之后开始专指一类器物。尊的基本造型是侈口,长颈,圆腹或方腹,高圈足。青铜器,尊的形制圈足,圆腹或方腹,长颈,敞口,口径较大。尊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时期,春秋后期已经少见。较著名的有四羊方尊。商周至战国时期,还有另外一类形制特殊的盛酒器—彝。彝通常呈鸟兽状,有羊、虎、象、豕、牛、马、鸟、雁、凤等形象。《周礼·春官·司尊彝》:“春祠夏禴,裸用鸡彝鸟彝......追享朝享,裸用虎彝蜼彝。”彝纹饰华丽,在背部或头部有尊盖。尊的形体可分为有肩大口尊、觚形尊等几类。有肩大口尊的器形,初始当与陶质或原始青瓷的大口尊有关,基本式样如下:
大口宽折肩式,上口侈大,口径与肩宽接近,颈较高,下部收缩,呈大喇叭状,肩甚宽而微鼓,上饰三牺首,自肩下折为腹,呈弧形收敛作园底状;大口圆肩式,上口侈大,口径超过肩的直径,肩广,凸起丰圆,上饰三牺首,下承圈足较低;高体大口折肩式,形体近于大口圆肩式,而圈足和颈部特别高;甚高体大口式,整体造型甚高,颈高,口径收小近于肩径;低体大口折肩式,仍保持大喇叭口,但颈、腹及圈足都较低;低体大口宽肩方体式,颈与圈足皆不高,与器腹三段接近均衡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妇好鸮尊  时代:商中晚期
通高45.9cm、口径16.4cm
出土原器为一对两只,一件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另一件收藏于河南博物院。 妇好鸮尊,器身铭文“妇好”,造型生动传神,整体作站立鸮形,两足与下垂尾部构成三个稳定支撑点,构思奇巧。头后为器口,盖面铸站立状的鸟,造型雄奇,花纹绚丽,是中国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禁止出境展览文物之一、 河南博物院的“九大镇院之宝”之一。
妇好鸮尊表面花纹满布,喙与胸颈部上饰出蝉纹,高冠外侧饰羽纹,内侧饰倒夔纹,两侧各饰一身双首的怪夔一条,双翅装饰卷曲的长蛇,间杂菱形纹。颈后饰有兽面纹。背后鋬下饰展翅飞翔的鸮纹。纹饰如此繁复不穷,使人叹为观止。 妇好墓青铜器在装饰纹样和手法上,已形成独特的风格:主纹高出器物表面,再以阴线的刻纹相辅,令整个器物的纹样主次分明、色调层次变化明显。鸮尊无疑是这一风格的最佳代表,非凡的铸造工艺,超绝的设计思维使其具有的魅力是经久不衰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妇好方尊  时代:商中晚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四羊方尊  时代:商晚期
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现属炭河里遗址。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四羊方尊是中国仍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每边边长为52.4 厘米,高58.3厘米,重量34.5公斤,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4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同时,方尊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尊四面正中即两羊比邻处,各一双角龙首探出器表,从方尊每边右肩蜿蜒于前居的中间。
据考古学者分析,四羊方尊是用两次分铸技术铸造的,即先将羊角与龙头单个铸好,然后将其分别配置在外范内,再进行整体浇铸。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  ,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羊首兽面纹尊  时代: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中叶-前11世纪)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5,象尊  时代:商    通高22.8cm、宽14.4cm、长26.5cm、重27.7千克
象尊是商周时期一件造型、纹饰构成最具匠心的立体造型器物。全器为象形,上扬的鼻为中空的流,流口是一组虎、鸟组合,鼻下有一蛇纹;象额有涡状蟠虺纹一对;耳正面为云雷纹,背饰凤纹;器表饰龙纹、兽面纹。缺盖,根据同类器推断,盖钮可能也为象。从器物的特征分析,这件尊是湖南醴陵市仙霞公社狮形山出土。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6,小臣余犀尊,商代后期
盛酒器,传山东梁山出土,高24.5厘米,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7,双羊尊  时代:商晚期  高:45厘米
筒形口,腹为双羊前躯相背状。羊角大弯曲,尊口下饰弦纹和龙面饕餮纹,较为罕见。羊颌下及腹下饰扉棱,象征须和腹部垂毛。饰龙面纹,腹饰鳞纹,腿饰龙纹。
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现收藏于现藏英国不列颠博物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8,商龙虎纹尊 时代:商代后期文物,高50.5厘米,口径45厘米,
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1957年安徽阜南朱砦润河出土。敞口折肩,高圈足,肩饰三龙纹,腹饰三扉棱,双身虎食人三组,圈足饰兽面纹并有镂孔,堪称艺术瑰宝。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9,何尊A  时代:西周早期
何尊,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国家一级文物,是中国西周早期一个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贵族所作的祭器。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宝鸡县贾村镇(今宝鸡市陈仓区),收藏于中国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尊内底铸有铭文12行、122字铭文,其中宅兹中国为“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记述的是周成王继承周武王遗志,营建成周(今河南洛阳)之事。
尊高38.8厘米,口径28.8厘米,重14.6公斤。圆口棱方体,长颈,腹微鼓,高圈足。腹足有精美的高浮雕兽面纹,角端突出于器表。体侧并有四道扉棱。造型浑厚,工艺精美。

何尊 铭文拓片.jpg

10,何尊B 铭文
“唯王初壅,宅于成周。 复禀(逢)王礼福,自(躬亲)天。
  在四月丙戌,王诰宗小子于京室,曰:‘昔在尔考公氏,克逨文王,肆文王受兹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呜呼!尔有虽小子无识,视于公氏,有勋于天,彻命。敬享哉!’唯王恭德裕天,训我不敏。王咸诰。何赐贝卅朋,用作庾公宝尊彝。唯王五祀”。
铭文大意是:成王五年四月,周王开始在成周营建都城,对武王进行丰福之祭。周成王于丙戌日在京宫大室中对宗族小子何进行训诰,讲到何的先父公氏追随文王,文王受上天大命统治天下。武王灭商后则告祭于天,以此地作为天下的中心,统治民众。周成王赏赐何贝三十朋,何因此作尊,以作纪念。这是周成王的一篇重要的训诫勉励的文告。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1,虎尊  时代:西周早期,长35,高21.8厘米。
荆州市江北农场出土。整个器身作虎形,虎首微昂,双目圆睁,獠牙利齿,四肢直立,短尾上卷。脊背上有盖,盖顶的鸟形钮与虎背连为一体。此器造型奇特,纹饰简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2,古方尊  时代: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3,晋侯鸟尊  时代:西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4,弓 尊  时代:西周中期(公元前11世纪末-前10世纪末)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5,著尊 时代:商晚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6,貘尊   时代: 西周倗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7,盠驹尊     1955年出土于陕西郿县李村,时代:西周时期
盛酒器,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铭文:在驹体颈胸之处有铭文94字,盖内有铭文11字,记述某年十三月(闰月)甲申,周王举行执驹典礼,周王亲赐盠两匹马驹,盠拜赐后,称颂周王不忘旧宗小子,给予他辉煌的荣誉。盠为颂扬周王之恩德,并祭祀其亡父而作其器,以此纪念。
注:“执驹”典礼是幼马升级成为役马的仪式,就是将两岁左右的小马牵离母马,教其驾车服役时举行的仪式。周王亲自参加执驹之礼,可见西周时对马政的重视。
盠驹尊是西周时期写实动物雕塑的代表性作品,也是已知最早的驹形青铜器。驹尊的发现,对于研究西周时的马政和中国古代畜牧史提供了重要资料。同时也证实了史籍“非子养马”即非子因善养马,受周孝王委任,在汧水、渭水交汇的地区主管畜牧,成效卓著,有功而受封等史料的记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8,猪尊  时代:西周
通高22.4厘米,通长39厘米。2000年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113号墓出土。
盛酒器,出土于第一代晋侯燮父的夫人墓中。器作猪形,猪嘴凸出,嘴角獠牙外露,双耳斜耸,形体肥硕,腹部中空,四足粗壮,尾巴上翘,背脊有鬃毛,背部有圆形开口并附盖。盖面装饰目雷纹一周,腹部两侧均有圆形凸起,装饰火纹和变形兽纹。盖和腹底铸有铭文:“晋侯作旅飤”。“飤”同“食”,多用于青铜食器铭文中,在酒器中自铭为飤,罕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龙耳尊  时代:春秋早期(公元前770年-前7世纪上半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牺 尊  时代:春秋晚期(公元前6世纪上半叶-前476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1,镶嵌棘刺纹尊  时代:春秋晚期(公元前6世纪上半叶-前476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2,曾侯乙尊  时代:战国

至此青铜酒器篇结束,下一篇 食器篇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5 21:52:4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总管奖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 01:3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晚上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小黑屋|友情链接|Archiver|联系我们|手机版|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 蜀ICP备05006459号 )

GMT+2, 2024-11-28 05:58 , Processed in 0.020374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