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67|回复: 7
收起左侧

随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25 23:4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已经许久没有提起笔、静下心来写点东西了。

     决定写这篇文章,其实原因很简单:我在网络上听了一首由张靓颖演唱、据说获得了格莱美提名的歌曲,名字叫做《西湖印象》。旋律和歌词都是极好的,张靓颖的唱功也是众所周知的优秀。只是本身这歌给我的感动有限,我更多想起的,是2006年在南方实习时,在杭州,或者说是在西湖度过的一天。

     杭州在历史上,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还是做过一次国都的。宋朝君主对国都的选择独树一帜,北宋选择了汴梁,也就是今天的开封;南宋选择了临安府,也就是今天的杭州。同在南方,古人诗句中写南京的貌似稍多。“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相比起六个偏安王朝的都城南京,杭州幸好只做了一次都城,避免了那么多的政治因素。实习时当时写了些东西,总结了下,编成了一文,名叫《此行江南》。但是文中提到西湖的部分有限,而且更多是持批判的眼光而写的。而从那以后,读过了太多的文章、听过了许多的故事,那么多文字,那么多嬉笑怒骂的传说和精彩,都和这一方湖水紧紧相连。于是我用心好好地回忆了一下,我曾经在那里度过的、极为有限的那数个小时。



      朋友是这样对我说的:他曾经数次到过杭州,曾经亲身经历过春、夏、秋、冬不同的西湖。我则没有这份福气,只在夏秋交际的时候,沿着湖岸走了半圈。印象不算深刻,但是总还是留下了写东西的。

      西湖,自古以来就是文人的聚集之处。最简单的例子,当年的大文豪白居易、苏轼都在这里做过官,并且留下了著名的两座堤坝:白堤和苏堤。这让我一直感觉很惊讶,因为中国自古以来,能像这二位一样,身负文人的盛名、又能真正在从官期间为下面的老百姓做写实事的,实在不多。不过我想,很多文人墨客来西湖,其主要目的并非是为了漫步这两座至今为止还保留下来的堤坝,而是为了一个妓女。

      妓女?是的,我没有开玩笑。只不过中国古代的、尤其是在像杭州这么美丽的城市中居住的妓女,绝非等闲之辈。中国历史上,她们也真真正正的凭借着自己的才学,占据了一席之地。《桃花扇》里的那位秦淮名妓李香君,还记得吗?清朝大军南下,南明政权危在旦夕。李香君和她的爱人四处奔走,想为这个灯枯油尽的王朝尽一份力。然而可恶的南明小朝廷丝毫不需要他们的这一份努力,只看上了李香君的容貌,居然派人前来逼婚。无路可走的李香君,只得一死抗争。“桃花扇底送南朝”,余秋雨先生说的好,

     “这样的王朝,去了就让他去了吧。”

     而那位南宋的抗金名将韩世忠的妻子梁红玉,也是位风尘出身的女子,她的运气就好很多。“擂鼓战金山”,她站在山上手擎红旗指挥作战,帮助韩世忠以八千士兵大败金兀术的十万金兵。这故事不知在说书的人口中的“说岳全传”被重复了多少次。

     但是还有一位女性,她没有这么好的福气,可以嫁给一位如此慧眼的名将;她是凭借着自己的才学,不知让多少遍读诗书的状元郎们甘心情愿地拜服在她的石榴裙下。

     苏小小的一生实在短暂。她最后死在了如花的十九岁。据说她死的时候,还在感谢上天给她安排的不公的命运。她说,她很感激,能够把她最美丽的一面留给这个世界。我在西湖畔,见到了她的墓。

     她的墓很小,前立一碑,上面用隶书(我不确定)刻着:钱塘苏小小之墓。不知是谁,修建了一座亭子,将她瘦弱的身躯轻轻笼住,怕她着了风吹雨打。亭子修得很简单,名字却并不简单:慕才亭。

     苏小小在那个时代很多的才子眼中,已经成了一种神话般的存在。许多人慕名前来,只为能和她见一面,说几句话,斗几句文,喝几杯酒,作几首诗,填几首词。就连大文豪白居易也说: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然而很多人没有那个福气,大老远的跑过来,得到的却是十分无情的两个字:不见!大气些的,苦笑一声,便去寻西湖、渡船了;小气些的,便多守几日,至少也要见过一面吧?几日后也就散去了;偏偏也有那些无耻些的、轻薄些的,面子丢了,嘴上可不能吃亏。风凉话就这样传开去了。

     按理说,这样的一个弱女子,如何禁得起这样多的、各种各异的目光和压力?人言可畏,苏小小却活得很洒脱。她留下的那几首诗里,我们能读到的,是她对一份简单的、真挚的爱情的渴望。很难想象,她这样的一个弱女子,却与林黛玉式的眼泪、李清照式的悲戚毫无关联。多少饱学之士曾高昂着头颅走进过她的闺房,却才发现,他们面前的这个女孩子,才貌双全。吟诗作对、谈古论今的水平绝不在他们之下,于是他们灰溜溜地退了出来。她是个风尘女子,当然没权利参加科考。只是这些“状元”、“举人”、“探花”的名头,一进一出,剥了个干干净净。

     中国历史上的文人,心理畸形是常见病。尤其是元朝之后,科举的题目被限制的太死板,读书人寒窗苦读十年,就是《四书》《五经》这么几本而已。唐太宗李世民曾经十分自豪地看着读书人从黑发读成白头,然后微微一笑,说道:“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就连唐朝人写诗都会感叹一番:“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这样考试考出来的读书人,恐怕也很难称之为人才。不过总体来说,唐宋时期还好些,因此整个社会在遵循礼法的同时,才能接受像苏小小这样的“异类”存在。我并非说妓女生涯和职业有什么可赞颂的,只是这些才女们的人格,真的要比那些举手投足、用词谈吐皆从圣人的读书人,要完整许多。西湖也正是因为有了她们的笑声,才显得更加多彩起来。



     而除了苏小小的笑声,还有一个人的眼泪也颇让人感动。

     恐怕在中国,很少有人不知道白素贞。八十年代的那部《新白娘子传奇》拍的不错,我当时还小,只是恨老和尚法海,不知道他为什么一定要拆散许仙和白素贞;只是恨许仙无情懦弱;有时候也会问父母,为什么白娘娘不肯从了观音大士,上天做个无忧无虑的神仙?

     大了之后才明白,白娘娘争取的,就是那么一点点权利,做个人的权利。老和尚法海认准了白娘娘将来一定会害死许仙,认准了她千年修行之后仍然保留的那一点妖气,逼着她露出原形来。白娘娘无路可退,为了许仙,水淹金山寺。杭州百姓跟着也受了罪,结果法海哼哼一笑,以胜利者的姿态,轻轻松松地把所有责任推给白娘娘。雷峰塔这一压下来,就是十六年。直到她唯一的孩子及第,这才把她救了出来。

     这个故事版本很多,我不能一一列举。连续剧的结局还是不错,团团圆圆。只是许仙的木讷,至今让我十分气愤。哪怕他再有多一分的坚持,可能整个故事的进程便不会是这样。她只求做个人的权利,结果才发现她最信任的人、最依靠的人、最爱的人突然有一天用充满了怀疑、恐惧和那么一丝丝冷酷的眼神看着他。她做妖做仙,都会比现在活的干净利索、活得痛快自由。只为了百年来的、多少世延续下来的一个“缘”字,她才拼了命的要做个人,做个普通人。算了吧,镇就镇吧,哀莫大于心死,不过如此而已。这是白娘娘自己的悲哀,也是封建王朝那些令人厌恶的各种人格论断的悲哀。

     我本来这次在杭州之时,特地想去雷峰塔看看,当然,看的不是新塔,而是旧塔的废墟。当年雷峰塔倒之时,正是新文化运动进行的如火如荼之际。鲁迅先生的《论雷峰塔的倒掉》早已脍炙人口。只不过我没想那么多,就是想看看那曾经让白娘娘青灯古佛,寂寞了十多年的地方。只可惜时间有限,错过了这次机会。

     现在的雷峰塔,我是绝对不会去爬的。这钢筋水泥树立起来的新塔,总是和白娘娘的故事、和西湖不搭配。

评分

参与人数 1银子 +360 收起 理由
betty_1_225 + 360 多多发表哦^^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2-27 19:34:50 | 显示全部楼层
Lz文笔不错,欢迎以后常来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 20: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水. 于 2010-3-1 19:06 编辑

喜欢你以戏话形式道来的历史,很有意思,长知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 12: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恩,不错,文学功底与思想都见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 12:38: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lz 知识面挺广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 12:5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水.


    谢谢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 12:5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DONLIN


   哇塞 得到donlin兄的夸奖~呵呵~还得努力还得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4 19: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貌似是(印象西湖雨)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小黑屋|友情链接|Archiver|联系我们|手机版|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 蜀ICP备05006459号 )

GMT+2, 2024-11-29 09:16 , Processed in 0.012755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