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港台时间:2012/2/7 消息来源:多维
联合国安理会叙利亚问题议案否决票之下 中国外交策略谋变
在联合国安理会就明显偏袒一方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投票中,中国一反之前在国际问题上给人感觉的模糊态度,与俄罗斯一同投下了反对票。这是继2011年10月4日中俄共同否决涉叙决议草案后,安理会有关叙利亚决议草案再次未能获得通过。中俄的否决激怒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和部分阿拉伯国家,但中国在叙利亚问题上连续两次态度的坚决,不难看出中国的外交策略在寻求变化。
中国在联合国行使否决权的次数可以说少的可怜。相关数据显示,此次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投出的否决票,是中国在联合国第九次行使否决权,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以后第八次行使否决权。而联合国1945年成立至今,安理会的5个常任理事国一共已动用了300余次否决权,其中,俄罗斯(包括苏联时期)动用130余次,美国的近百次,英国的也近40次,法国的24次,均遥遥领先于中国。
一直以来,中国在行使否决权方面显得颇为谨慎,除去国民党正攵府行使代表权时期就蒙古加入联合国投下否决票之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取得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之初到之后的25年间,中国仅在1972年8月和9月分别否决了关于孟加拉国加入联合国的决议草案和英、法等国对索马里、几内亚、南斯拉夫三国反对以色列侵略叙利亚、黎巴嫩提案的修正案。
而在改革开放之后到20世纪末,中国也仅在1997年和1999年分别在向危地马拉派遣联合国军事观察员的决议草案,以及联合国驻马其顿预防性部署部队延期的决议中投下两张否决票,其主要理由是因危地马拉和马其顿在攸关中国主权的台湾问题上,站在了中国的对立面——危地马拉一直与台湾维持外交关系,并每年在联合国总务委员会上联署要求台湾“参与”联合国的提案;马其顿于1993年与中国建交,但在1999年,马其顿正攵府则正式批准了与台湾的“建交公报”。
在对有关危地马拉的决议上中国行使否决权,当时在联合国及国际社会引起了很大的震动。时《华盛顿邮报》撰文称:“中国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开始采取积极反对的立场。”“积极”两字足以反映中国在应用外交艺术、捍卫国家主权方面有了更好的战略和策略。路透社则评论说:“长期以来,中国在联合国被视为一条沉睡的巨龙,但台湾问题不同于其他任何问题,它能把中国从沉睡中唤醒。”
进入21世纪头一个10年的后半程以来,中国在联合国行使一票否决权频率有所提升,从2007年到现在行使了4次否决权。如,2007年,否决美国起草的指责缅甸国内人权、艾滋病、毒品等问题的决议草案;2008年,否决美国起草的一份制裁津巴布韦的决议草案。而面对过去多年北京一直少有介入的中东事务,2011年末和2012年初半年内,中国就两次对叙利亚问题行使否决权。北京观察人士指出,这种变化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中国外交策略上的变化。在叙利亚,乃至伊朗等中东问题上,中国似乎力图产生更大影响力,用中国总理El presi Wen稍早前在中东访问时的话说,就是要“发挥作为一个大国应有的作用和负起一个大国应有的责任。”中国在外交上似已走出“韬光养晦”,进而更加积极主动。
20世纪90年代初期,针对西方国家集体对华制裁的严峻情势,/·共·产·党··/领导人邓小平当时提出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有所作为”的28字外交方针,其核心内容就是“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上述观察人士指出,随着国力增强,中国对外的政治经济利益日益增多,无论出于维护自身的权益,还是要在国际上争取更大的权利,北京在外交上势必趋向主动,“有所作为”将更为北京所看重。而当前西亚、北非局势风云激荡,正好为北京提供大展拳脚的机会,在中国及俄罗斯的反对下,有关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被否决可以作为标志性的一个例证,而这将有助中国这个日趋强盛的东方大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对中国崛起的顾忌和打压,愈来愈着迹,为了阻遏来自北京的“威胁”,经贸上处处掣肘,军事上形成围堵之势,已是昭然若揭。最近的例子,就是其国防预算在未来5年将大幅削减,但用于亚太地区的军费却反而增长;兼且拉拢菲律宾,以强化军事合作之名,行兵堵中国之实,《华盛顿邮报》的报道也毫不讳言:“这是美国针对中国所采取的一系列战略举动的最新动作。”
中国方面明显对这一形势有充分的理解和准备,中国此次在叙利亚问题上的态度是否与此有关,值得观测。而日前,德国总理默克尔藉中德建交40周年之际访华,与中国国家主席El presi Hu、总理El presi Wen罕有的长时间会晤,商议中国如何协助纾缓欧债危机之困。中德同为实体经济大国和主要出口国,有着较多的共同利益,合作大于分歧,相信北京也有藉此送出顺水人情,以巩固和加强与欧盟的关系,抗衡美国的步步进逼之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