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632|回复: 1620
收起左侧

欲打造西华论坛 水区第一楼《中华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5 17:2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⒛11命運 于 2013-8-7 20:58 编辑

  N久没灌水盖楼了,今天突发奇想有了兴致,欲打破西华史上第一楼
希望各位都来帮忙一起盖楼吧,赚赚银子也好啊


自从11年进入西华,经历过悲欢离合,酸甜苦辣等等。

回忆一下当初刚来的时候,现在那些人都离开的离开,潜水的潜水,换马甲的换马甲真是不舍啊,记念那些风靡一时的ID吧

ID 苏妲己    ID回忆里待续  ID冥冥之间   ID不帅朝脸踹   ID独步天下   ID啊家CICI    ID橙子CC    ID染岸   ID剑舞飞扬   ID马德里帅哥   ID帅一塌糊涂   ID傻兮兮滴   还有小火柴      拿拖鞋丢你   小扫儿    孙鹏 等等等等


8888楼奖励8888两,再往上4个或5个或6个相同的数,以次类推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13-8-5 17:2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⒛11命運 于 2013-8-7 22:19 编辑

      远古时期 ,约50万年前,今天的北京地区已有人类活动,他们被称为“北京人”,
                      约2万年前,在原来“北京人”活动的地区,生活着与现代人更加接近的“山顶洞人”
                    约5000年前,黄帝统一了中国各部落,他被尊为中华民族的祖先。
                  约4000多年前,传说中的尧、舜、禹部落联盟时期。
               
     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
约公元前2070年,启建立夏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
          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
        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都到殷,从此商朝又被称为殷或殷商。
        
      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
    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公元前841年,周厉王被起义的国人赶走,由周公和召公共同主政,史称
“共和行政”。这一年被称为共和元年,是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春秋时期(前770—前476)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中国历史进入春秋时期。
           公元前551年,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孔子诞生。
   
                 战国时期(前475—前221)
                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在秦国变法。中国逐渐进入封建社会。
                  公元前316年,巴、蜀两国被秦灭亡,巴蜀文明开始融入中华文明体系。
                    公元前260年,秦国取得长平之战的胜利,秦将白起坑杀赵军40万。此战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秦朝(前221—前206)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帝国。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项羽大败秦军。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军攻入咸阳,秦朝灭亡。
                                 
                                        西汉(前202—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刘邦战胜项羽,取得楚汉之争的胜利,建立汉朝,史称西汉。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于白登山,被迫实行和亲政策。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派卫青率军攻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率军攻击匈奴,打通了西域通道。
                                                  公元前33年,王昭君出塞,与匈奴呼韩邪单于成婚.

                                                         东汉(25—220)
                                                        25年,西汉皇族刘秀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105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中国的文字记录方式逐渐脱离了使用竹简的时代。
                                                            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东汉王朝名存实亡。
                                                               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大战,曹操取胜,逐渐控制北方。
                                                                 208年,曹操大军与孙刘联军在赤壁展开决战,曹操大败,退回北方。
                                                               
                                                                         三国时期(220—280)
                                                                        220年,曹丕称帝,废汉献帝,建立魏国
                                                                            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
                                                                                222年,孙权称帝,建立吴国。
                                                                                    263年,魏军攻破成都,蜀汉灭亡。
                                                                                        265年,司马炎篡夺魏国皇位,建立晋朝,史称西晋。

                                                                                                  
                                                                                                    西晋(265—316)
                                                                                                    280年,晋灭吴,中国出现了短暂的统一。
                                                                                                       316年,匈奴攻陷长安,西晋灭亡。
                                                                                                           东晋(317—420)
                                                                                                             317年,西晋王室后裔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国号仍为晋,史称东晋。
                                                                                                                353年,王羲之写就千古名篇《兰亭序》。
                                                                                                                   383年,东晋与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在淝水决战,东晋获胜。
                                                                                                                          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它确定了南北朝长期分咧的格局。



                                                                                                                                        南北朝时期(420—589)
                                                                                                                                         420年,刘裕取代东晋,建国号宋。南朝开始。
                                                                                                                                            439年,北魏统一北方。
                                                                                                                                                524年,云冈石窟建成。


                                                                                                                                                           隋朝(581—618)
                                                                                                                                                           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589年,隋灭南朝陈,统一全国。中国进入又一次大一统时期。
                                                                                                                                                                   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
                                                                                                                                                                      610年,大运河全线开通,北起涿郡,南到余杭。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覆亡。              

唐朝(618—907)
        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
            626年,李世民即位,是为唐太宗。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开创了唐朝前期的繁荣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641年,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促成了汉藏友好的开端。
                  690年,唐高宗的皇后武则天称帝,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712年,李隆基即位,是为唐玄宗。他使唐朝达到了鼎盛,史称“开元盛世”。
                       755年,安史之乱开始,唐朝逐渐走向衰落.

                          五代十国时期(907—960)
                            907年,朱温废唐朝皇帝,建国号梁,史称后梁。五代开始。
                               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947年定国号为辽。


                                            北宋(960—1127)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汴京。
                                                 979年,北宋消灭南方割据政权,基本统一全国。
                                                    1125年,在北方与北宋长期对峙的辽国被女真人建立的金国灭亡。
                                                       1127年,金军攻陷汴京,虏走北宋徽、钦二帝,北宋灭亡。

                                                             南宋(1127—1279)
                                                                1127年,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在临安重建宋朝,史称南宋。
                                                                   1142年,抗金名将岳飞被宋高宗和奸臣秦桧杀害。
                                                                      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国,被尊为成吉思汗。


                                                                           元朝(1271—1368)
                                                                               1271年,忽必烈改蒙古国号为元,正式称帝,次年定都大都(北京)。
                                                                                    1275年,马可波罗到达大都,开始在元朝17年的旅居生活。
                                                                                        1279年,元朝消灭了南宋最后的残余势力,统一全国。

                                                                                                 明朝(1368—1644)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同年,明军攻占大都,元朝结束。
                                                                                                          1405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到达今东南亚和印度等地。
                                                                                                              1420年,北京皇宫即故宫营建完成,次年明成祖下令正式迁都北京。
                                                                                                                  1433年,郑和在第七次下西洋返航途中于印度古里去世。
                                                                                                                      1561年,戚继光在浙江台州大败倭寇。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
                                                                                                                              1625年迁都沈阳并开始建设沈阳故宫。
                                                                                                                                  1630年,明崇祯帝中皇太极反间计,将名将袁崇焕凌迟处死。
                                                                                                                                      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后金国号为清。
                                                                                                                                           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灭亡。

                    清朝(1644—1911)
                          1644年,清顺治帝入关,迁都北京。
                               1662年,郑成功收复被荷兰殖民者侵占的台湾。
                                 1683年,清朝平定郑氏政权控制的台湾,次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1842年强迫清朝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
                                           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北京,火烧圆明园。
                                             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和澎湖列岛给鈤本。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迫使清正攵府签订《辛丑条约》。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末代皇帝溥仪逊位,清朝结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5 17:2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⒛11命運 于 2013-8-7 23:01 编辑

     中华民国(1911—1949)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24年,冯玉祥将溥仪赶出北京皇宫,次年成立故宫博物院。
1931年,鈤本关东军在沈阳制造“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三省。
1937年,日军在北京西郊的卢沟桥制造“七七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1945年,鈤本投降,抗倭战争结束。
1949年,中国贡浐谠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推翻了国民党正攵府的统治。

        1949年:9月,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通过《共同纲领》等;10.1,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筹建新中国之时,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新中国成立前夕,成立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新中国成立前夕,空军成立;在建国的第一年里(1949.10—1950.10)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1950年:美国侵略朝鲜,将战火烧到中朝边境,并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止中国解放台湾,中国人民志愿
军赴朝作战,抗美援朝战争爆发;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改革;
     
      1951年:西蔵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1952年: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1953年: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胜利;“一五”计划开始执行;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
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社荟主义改造开始;在朝鲜战场共击落敌机300多架;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第一届人大召开,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荟主义改造,发展公私合营;
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双方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写入宪法,成为我国的基本制度。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万隆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原则。
        
        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歼5型歼击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荟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进入社荟主义初级阶段;/·共·产·党··/八大召开,是探索建设社荟主义的良好开端;提出发展文艺事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50年代中期,确立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组建战略导弹部队。

        1958年:提出建设社荟主义的总路线,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9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经济困难;大庆油田建成。
            
      1961年:全面调整国民经济60年代初:西蔵完成鈱主改革,废除封建农奴制,进入社荟主义阶段。
     
      1964年:6月,中近程地地导弹飞行试验成功; 10月,第一颗原子弹火暴火乍成功。

      1966年:文革开始,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割命”的决定,成立“中鞅文革小组: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1967年:林彪、江青等诬蔑2月前后老割命家对文革的批评和抗争为“二月逆流”;
      
     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成为第5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1971年:粉碎林彪反割命集团;研制成功导弹驱逐舰;
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访华;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鈤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1974年:研制成功第一艘核潜艇。

      1976年 人民群众悼念周恩来、抨击“四人帮”的“四五”运动;El presi mao逝世;粉碎江青反割命集团,文革结束。7月,唐山大地震,24万同胞遇难难。
     1977年:恢复高考。
     
1978年:展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重新
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
中鞅领导集体,中国历史进入社荟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文
革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文艺创作迎来又一个春天;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 走向正常化。
      1980年:为刘少奇恢复名誉,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以呯反;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经济特区。
     1982年:颁布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共·产·党··/十二大召开,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荟主义。
    1984年:中英两国正攵府就中国收回香港问题签署联合声明;射击运动员许海峰为中国赢得奥运史上的第一枚金牌。
    1985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1986年:提出和制定“863计划”,形成《863计划纲要》,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7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987年:/·共·产·党··/十三大召开,形成社荟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党在社荟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出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中国和葡萄牙两国正攵府就中国收回澳门问题签署联合声明;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38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1993年:大陆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达成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这被称为“汪辜会谈”。
90年代: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教育部启动了将北大、清华等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工作;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就业制度发生一系列变化,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坚持改革开放
   
        1995年:el expresi Jiang提出发展海峡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1996年:将海洋高技术列为863计划的第8个领域。
      1997年:邓小平去世;/·共·产·党··/十五大召开,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7.1,中英两国正攵府在香港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1998年:长江、松花江、嫩江特大洪灾。
   199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
    .2000年11月1日 开始第五次人口普查
    2001年7月13日 北京申奥成功
    2002年11月8日-14日 党的十六大成功召开
   
     2003年 全国人民抗击"非典'' 10月15日 神舟5号上天
    2004年 全国抗击禽流感
     2005年 一号文件关注"三农'' 10月17日 神舟六号升天
       2006年5月20日 三峡大坝全线建成 10月 庆祝长征胜利70周年
       2007年10月15日-21日 十七大召开 ,10月24日 嫦娥一号升空
       2008年8月8日 北京奥运会召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5 17:2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排留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5 17:2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你找到百毒不侵,刀枪不入、软硬不吃,一身铁布衫金钟罩横练的BABY大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5 17:29:41 | 显示全部楼层
[catsoul=7]感觉不会再爱了[/catsou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5 17:4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排围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5 17:41:38 该贴发自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搬磚蓋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5 17:4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5 17:42:3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页留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5 17:4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⒛11命運 于 2013-8-7 22:57 编辑

.中国历史名人大全,周武王姬发 周幽王 勾践 夫差 商鞅 嬴政贾夫人  姜子牙   黄飞虎  周文王  李靖  比干  闻太师  姜后   伯邑考  费仲  纣王 齐桓公 姜小白
楚庄王 芈侣 秦穆公 嬴任好 宋襄公 子兹甫 范蠡  郑庄公 姬寤生  吴王 阖闾 孔子 孙武 鲁班 周吕尚 刘邦 刘彻 王莽 霍光 曹参 英布 卢绾 彭越 虞诩 王允 李膺 梁冀 李固 刘濞 晁错 淳于长 霍光 张骞 桑弘羊 贾谊 陈平 张良 萧何 周亚夫 陈汤 班超 霍去病 窦婴 卫青 邓禹李广利 李广 韩信 窦宪 东方朔 耿弇 周勃 邓禹 寇恂 贾复 吴汉 项羽 虞姬 范增 丁 仪(正礼) 丁 奉(承渊) 丁 原(建阳) 丁 谧(彦靖)关羽(云长)
丁 廙(敬礼) 于 禁(文则) 士孙瑞(君荣) 山 涛(巨源)
卫 瓘(伯玉) 马 磾(翁叔) 马 良(季常) 马 忠(德信)
马 超(孟起) 马 谡(幼常) 马 腾(寿成) 王 允(子师)
王 双(子全) 王 平(子均) 王 匡(公节) 王 戎(睿冲)
王 观(伟台) 王 甫(国山) 王 连(文仪) 王 沈(处道)
王 肃(子雍) 王 修(叔治) 王 浑(玄冲) 王 路(文舒)
王 颀(孔硕) 王 祥(休徵) 王 朗(景兴) 王 基(伯舆)
王 谋(元泰) 王 粲(仲宣) 王 睿(土治) 韦 康(元将)
太史慈(子义) 毛 玠(孝先) 公孙度(升济) 公孙瓒(伯圭)
文 钦(仲若) 文 聘(仲业) 尹 奉(次曾) 邓 艾(土载)
邓 芝(伯苗) 邓止飏(玄茂) 孔 伷(公绪) 孔 昱(世元)
孔 融(文举) 母丘甸(子邦) 母丘俭(仲恭) 甘 宁(兴霸)
左 慈(元放) 卢 植(子干) 申 耽(义举) 田 丰(元皓)
田 畴(子泰) 田 豫(国让) 史 涣(公刘) 乐 进(文谦)
冯 习(休元) 司马师(子元) 司马防(建公) 司马炎(安世)
司马昭(子尚) 司马儁(元异) 司马朗(伯达) 司马望(子初)
司马徽(德操) 司马懿(仲达) 边 让(文礼) 吉 穆(思然)
吉 邈(文然) 毕 轨(昭先) 吕 布(奉先) 吕 范(子衡)
吕 凯(季平) 吕 岱(定公) 吕 虔(子恪) 吕 据(世议)
吕 蒙(子明) 朱 隽(公伟) 朱 然(义封) 伍 孚(德瑜)
伍 琼(德瑜) 任 峻(伯达) 华 陀(元化) 华 歆(子鱼)
华 核(永先) 伊 籍(机伯) 向 朗(巨达) 全 琮(子璜)
刘 巴(子初) 刘 永(公寿) 刘 协(伯和) 刘 先(始宗)
刘 邠(令元) 刘 劭(孔才) 刘 表(景升) 刘 岱(公山)
刘 备(玄德) 刘 放(子弃) 刘 宠(祖荣) 刘 勋(子台)
刘 晔(子扬) 刘 陶(子奇) 刘 理(奉孝) 刘 焉(君郎)
刘 琰(威硕) 刘 禅(公嗣) 刘 虞(伯安) 刘 廙(恭嗣)
刘 璋(季玉) 刘 繇(正礼) 刘 瑢(文衡) 刘 馥(元颖)
羊 祜(叔子) 关 羽(云长) 许 允(土宗) 许 攸(子远)
许 劭(子将) 许 靖(文休) 许 褚(仲康) 许 慈(仁笃)
孙 礼(德达) 孙 匡(季佐) 孙 权(仲谋) 孙 休(子烈)
孙 观(仲台) 孙 坚(文台) 孙 和(子孝) 孙 河(伯海)
孙 亮(子明) 孙 桓(叔武) 孙 峻(子远) 孙 资(彦龙)
孙 乾(公祜) 孙 皓(亢宗) 孙 皎(叔明) 孙 翊(叔弼)
孙 綝(子通) 孙 策(伯符) 孙 登(子高) 孙 瑜(仲异)
刘 静(幼台) 孙 韶(公礼) 邯郸淳(子叔) 严 畯(曼才)
社 预(元凯) 社 袭(子绪) 杜 琼(伯瑜) 杜 微(国辅)
杨 仪(威公) 唐 阜(义山) 杨 修(德祖) 杨 洪(季休)
杨 彪(文先) 杨 暨(休先) 李 严(正方) 李 典(曼成)
李 胜(公昭) 李 恢(德昂) 孝 通(文达) 李 福(孙德)
李 撰(钦仲) 吾 粲(孔休) 邴 原(根矩) 来 敏(敬达)
步 骘(子山) 吴 质(季重) 岑 晊(公孝) 何 进(遂高)
何 宗(彦英) 何 晏(平叔) 何 曾(颖老) 何 颙(伯求)
应 劭(仲远) 辛 毗(佐治) 辛 敞(泰雍) 宋 忠(仲子)
张 飞(翼德) 张 辽(文选) 张 休(叔嗣) 张 华(茂先)
张 纮(子纲) 张 茂(彦林) 张 松(永年) 张 郃(隽乂)
张 承(仲嗣) 张 南(文进) 张 昭(子布) 张 津(子云)
张 特(子产) 张 悌(巨先) 张 既(德容) 张 鲁(公祺)
张 温(惠恕) 张 缉(敬仲) 张 裔(君嗣) 张 嶷(伯歧)
张 邈(孟卓) 张 翼(伯恭) 陆 纡(叔盘) 陆 抗(幼节)
陆 凯(敬风) 陆 逊(伯言) 陆 骏(季才) 陆 康(季宁)
陆 绩(公纪) 陈 武(子烈) 陈 宫(公台) 陈 泰(玄伯)
陈 矫(季弼) 陈 琳(孔璋) 陈 翔(仲麟) 陈 登(元龙)
陈 骞(休渊) 陈 群(长文) 陈 震(孝起) 邵 悌(元伯)
苑 康(仲真) 范 滂(孟溥) 和 洽(阳土) 金 尚(元休)
金 袆(德伟) 金 旋(元机) 周 奂(文明) 周 昕(大明)
周 毖(仲远) 周 泰(幼平) 周 鲂(子鱼) 周 瑜(公瑾)
周 群(仲直) 庞 统(土元) 庞 德(令明) 庞德公(山民)
郑 泰(公业) 郑 袤(林叔) 法 正(孝直) 宗 预(德艳)
审 配(正南) 孟 达(子度) 孟 光(孝裕) 孟 宗(恭武)
孟 建(公威) 赵 云(子龙) 赵 歧(邠卿) 赵 昂(伟章)
赵 咨(德度) 荀 攸(公达) 荀 恽(长倩) 荀 彧(文若)
荀 爽(慈明) 荀 勖(公曾) 荀 谌(友若) 荀 顗(景倩)
胡 奋(玄威) 胡 质(文德) 胡 济(伟度) 胡 烈(玄武)
胡 渊(世元) 胡 邈(敬才) 种 会(士季) 钟 毓(稚叔)
钟 繇(元常) 种 劭(申甫) 钟 拂(颖伯) 皇甫嵩(义真)
郗 虑(鸿豫) 郤 正(令先) 姜 叙(伯奕) 姜 维(伯约)
娄 圭(子伯) 祖 茂(大荣) 祢 衡(正平) 费 观(宾伯)
费 祎(文伟) 骆 统(公绪) 秦 宓(子敕) 秦 朗(元明)
袁 术(公路) 袁 尚(显甫) 袁 绍(本初) 袁 逢(周扬)
袁 隗(次阳) 袁 遗(伯业) 袁 熙(显奕) 袁 谭(显思)
耿 纪(季行) 桓 阶(伯绪) 桓 范(元则) 桥 玄(公祖)
贾 充(公闾) 贾 诩(文和) 贾 逵(梁道) 夏侯玄(大初)
夏侯尚(伯仁) 夏侯和(义权) 夏侯威(季权) 夏侯敦(元让)
夏侯渊(妙才) 夏侯惠(稚权) 夏侯琳(子林) 夏侯霸(仲权)
顾 雍(元叹) 徐 晃(公明) 徐 盛(文向) 徐 庶(元直)
徐 璆(孟玉) 脂 习(元升) 留 赞(正明) 凌 统(公绩)
高 干(元才) 高 柔(文惠) 郭攸之(演长) 郭 奕(伯益)
郭 恩(义博) 郭 淮(伯济) 郭 嘉(奉孝) 诸葛诞(公休)
诸葛亮(孔明) 诸葛恪(元逊) 诸葛珪(子贡) 诸葛原(景春)
诸葛靓(仲思) 诸葛瑾(子瑜) 诸葛瞻(思远) 陶 谦(恭祖)
黄 权(公衡) 黄 忠(汉升) 黄 盖(公覆) 曹 仁(子孝)
曹 丕(子桓) 曹 休(文烈) 曹 宇(彭祖) 曹 芳(兰卿)
曹 奂(景明) 曹 纯(子和) 曹 昂(子修) 曹 洪(子廉)
曹 真(子丹) 曹 爽(昭伯) 曹 植(子建) 曹 嵩(巨高)
曹 髦(彦士) 曹 睿(元仲) 曹 彰(子文) 曹 操(孟德)
眭 固(白兔) 崔 琰(季珪) 淳于琼(仲简) 彭 羕(永年)
董 允(休昭) 董 卓(仲颖) 董 和(幼宰) 董 昭(公仁)
董 袭(元代) 董 厥(龚袭) 蒋 干(子翼) 蒋 钦(公奕)
蒋 济(子通) 蒋 琬(公琰) 韩 当(义公) 韩 珩(子佩)
韩 浩(元嗣) 韩 遂(文约) 韩 嵩(德高) 韩 暨(公至)
韩 馥(文节) 程 秉(德枢) 程 昱(仲德) 程 普(德谋)
程 畿(季然) 傅 干(彦材) 傅 巽(公悌) 傅 嘏(兰石)
鲁 肃(子敬) 蒯 良(子柔) 蒯 越(异度) 楼 玄(承先)
虞 翻(仲翔) 路 粹(文蔚) 简 雍(宪和) 满 宠(伯宁)
蔡 邕(伯喈) 蔡 琰(文姬) 臧 霸(宣高) 裴 秀(季彦)
管 宁(幼安) 管 恪(公明) 廖 化(元俭) 廖 立(公渊)
谯 周(允南) 樊 建(长元) 滕 胤(承嗣) 圆 泽(德润)
潘 璋(文圭) 潘 浚(承明) 薛 悌(孝威) 薛 综(敬文)
霍 峻(仲邈) 檀 敷(文友) 魏 延(文长) 糜 芳(子方)
糜 竺(子仲) 濮阳兴(子元)李白 杜甫 白居易 李世民 李渊 杜牧 韩愈 柳宗元 王维 王勃 骆宾王 杨炯 刘禹锡 李商隐 宋之问 郭子仪 裴矩 裴行俭   裴寂 温大雅 王绩 尉迟恭 柴绍 狄仁杰 薛仁贵 温彦博 裴炎 宋之问 张圭   王翰
宋太袓。 赵匡义 宋太袓宗,为赵匡胤胞弟。 赵德昭 赵匡胤之子,武功郡王。 曹彬 宋朝武将,官拜枢密使,为宋朝开国功臣。  宋朝武将,曹彬之子。 耶律休哥 辽军总帅。 呼延赞 宋朝武将,铁骑队指挥使。 秦翰 宋朝宦官,同时也精通武艺。 赵普 宋朝宰相,为宋朝开国功臣。 包拯、范仲淹、欧阳修、三苏、王安石、司马光、韩琦、富弼、文彦博、曾巩 辛弃疾 陆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5 17:4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⒛11命運 于 2013-8-7 23:16 编辑

                                                                                           中国56个民族



1.壮族2.藏族3.裕固族4.彝族5.瑶族6.锡伯族7.乌孜别克族8.维吾尔族9.佤族10.土家族11.土族12.塔塔尔族13.塔吉克族14.水族15.畲族

16.撒拉族17.羌族18.普米族19.怒族20.纳西族21.仫佬族22.苗族23.蒙古族24.门巴族25.毛南族26.满族27.珞巴族28.僳僳族29.黎族30.拉祜族

31.柯尔克孜族32.景颇族33.京族34.基诺族35.回族36.赫哲族37.哈萨克族38.哈尼族39.仡佬族

40.高山族41.鄂温克族42.俄罗斯族43.鄂伦春族44.独龙族45.东乡族46.侗族47.德昂族48.傣族49.达斡尔族

50.朝鲜族51.布依族52.布朗族53.保安族54.白族55.阿昌族56.汉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5 17:4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⒛11命運 于 2013-8-8 00:34 编辑

                                                                         56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1.蒙古族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意。此外还有那达慕、马奶节等。
      2.朝鲜族
其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老人节等。还有三个家庭的节日,即婴儿周岁生日、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每逢回甲节、回婚节时,子女、亲友、邻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寿。
     3.傣族
傣族的重大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均与佛教有关。
      4.东乡族
东乡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样,每年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都来源于伊斯兰教。
      5.布朗族
厚南节是布朗族盛大的年节,每逢农历三月清明节后7日,即阳历4月13日—15日举行。节日里,主要活动是相互泼水,其仪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朴的传统方式——迎接太阳的习俗举行,所以,人们称之为迎接太阳的节日。
      6.怒族
主要节日有:春节,怒语称“吉佳姆”,又称盍司节;仙女节,又称鲜花节,是居住在贡山一带的怒族的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祭谷神,怒语称“汝为”,原碧江县匹河一带怒族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二九日,举行祭祀活动,祈祷谷神保佑。
    7.塔塔尔族
塔塔尔语叫“古尔邦艾提”,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借词,阿拉伯语“卡尔邦”,意为“献身”。古尔邦节,是在伊斯兰教教历12月10日,即“肉孜节”之后70天。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纪节三大节日。

8.回族
回族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这三个节日都是宗教节日。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士尔”的意译,所以也叫“尔德”节,在新疆还有、肉孜"节的叫法。古尔邦节,开斋节后第70天,即伊斯兰教历的12月10日,是古尔邦节。古尔邦节也称“宰牲节”,是慕思淋赴麦加(麦加:伊斯兰教的圣地)朝觐的最后一天。这一天要沐浴净身,室内焚香,斋戒半日。上午人们要去清真寺参加会礼,向麦加叩拜,请阿訇宰牲,将所宰牛、羊肉的一部分分赠亲友、济贫施舍;圣纪节,是纪念先知穆罕默德诞生的日子,这天是伊斯兰教历3月12日,也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纪念活动一般在清真寺举行,在活动中要诵经演说,讲述圣绩。有的地方还在这天举行盛大的尔麦里会(善事宴会),宴请宾客。

9.满族
满族受汉文化的影响,节日与汉族相近,重视过农历新年。正月十五过灯节,正月二十五祈求来年过“添仓节”,农历二月二是“锁龙”的日子,还有五月端五,六月六“虫王节”,月十五日中秋节;添仓节,每年正月25日,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杆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虫王节,六月天,易闹虫灾,居住在辽宁省岫岩、凤城一带的满族过去在六月初六这天,一户出1人到虫王庙朝拜,杀猪祭祀,求虫王爷免灾,保证地里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虫王节祭祀扫活动,但家家要在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虫蛀。
     10.黎族
黎族的节日与黎族的历法有着密切的关系。解放前黎族的节日,在邻近汉族地区和黎汉杂居地区,大多都
用农历,节日与汉族相同,例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就黎族来说,过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节日是春节和三月三。
     11.纳西族
纳西族人民的节日有许多与汉族相同,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但春节的活动内容却与汉族不同,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同西南许多民族一样,纳西族也有火把节。而本民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是骡马会、农具会、龙王会和朝山会。
   12.撒拉族
撒拉族主要有古尔邦节和开斋节圣纪节。
     13.乌孜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
     14.独龙族
独龙族的传统节日只有一个,人们称“卡雀哇”或“德里哇”,意为年节,时间在农历腊月中,具体时间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时间长短视食物准备情况而定,节日期间,人们要举行祭山神仪式,唱歌跳舞。
     15.藏族
藏族的节庆活动很多,几乎每月都有一个节日,而且民间节日和宗教节日互相穿插。传统节日中以藏历新年、沐浴节、雪顿节和望果节最有规模、最具特色。此外还有达玛节、赏花节、上九节、郎扎热甲节、俄喜节、罗让扎花、沐浴节、驱鬼节、响浪节、酥油花灯节、望果节、转山会等等。

  16.侗族
各地侗族大多要过春节,时间也是正月初一。有些地方在10月底或11月初择日过侗年。4月8日或6月6日为祭牛节,节日时不准使用牛。此外,还有抢花炮的花炮节,吃新米的吃新节,停止生产活动,以及各姓氏自己过的姓氏节及赶歌会、姑娘节、斗牛节、花炮节等。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节,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拿三江侗族自治县来说,是正月初三(农历,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却是十月二十六。花炮节是侗族人民最热闹的节日。

17.傈僳族
傈僳族的主要节日有澡塘会、收获节、过年节等。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传统的刀杆节。爬杆结束后,青年男女还进行丢烟包活动,男女各站一边,互相投掷,如果姑娘接着小伙子的烟包,并收藏起来,就说明姑娘接受了小伙子的爱慕之情。阔什节,“阔什”是傈僳语的译音,“岁首”之意。阔什节,是傈僳族人民的节日。在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之间举行,历时两三天。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18.毛南族
春节放鸟飞、端午找草药。毛南族也过端午节,还有南瓜节、重阳节。
     19.俄罗斯族
俄罗斯人传统的民族节日主要与宗教信仰有关,每年公历的1月7日俄罗斯族均欢度圣诞节。纪念耶稣降生。
     20.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的主要节日是农历新年。
     21.维吾尔族
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即开斋节)、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节。
     22.瑶族
瑶族的民族节日较多,主要有盘王(即盘瓠王,畲、瑶族传说中的始祖,传说是一只名叫“盘瓠”的龙犬)节、达努节等。达努节是为纪念创世女神密洛陀而过的节日,日期为农历五月二九日。此外还有“耍歌堂”
节,又叫“耍望”节、晒衣节、干巴节、月半节、祝著节等.
     23.佤族
佤族和汉族一样过春节。还有插种节、新米节。
      24.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人的节日分传统节日与宗教节日。宗教节日则指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
      25.仡佬族
祭山、吃新、过年,是仡佬族普遍过的三大节日。
     26.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不管是牧民、猎民还是农民,都以农历新年为主要节日。腊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牧区五月二十二日要过“米阔鲁”节,实际是由一种生产活动演变而成的节日。这一天,要统计牲畜的数目,给马剪鬃尾、打烙印。人们在5月初五早起采艾蒿戴在头上,去河边洗脸、沐浴,以求安康。牧区还有“祭敖包”,这是从宗教祭祀演变成的节日,要举行赛马等活动。
       27.苗族
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花山节、晾桥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
      28.白族
白族人鈱主要节庆活动有大过年、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耍海会、拜日望等。同汉族相同,也过清明、端午、中秋等。其中三月街、火把节饶有特色。
     29.畲族
畲族主要过三月三和畲族畲族春节。
      30.土族
土族传统的节日春节、端阳节与汉族相同。本民族的节日和庙会有旧历正月十四佑宁寺官经会,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四等。
        31.锡伯族
锡伯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等,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要算是抹黑节和西迁节。
      32.德昂族
有关门节和开门节,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节),是虔诚的佛教徒最大的净居把斋节日。还有泼水节。
      33.彝族
彝族年,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人民的年节。根据彝族的历法,一年10个月,每月36天。年节无固定日期,一般在金秋10月上旬择一吉日举行,此外还有跳公节、插花节及二月八年节等。
       34.土家族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中,“以赶年”最为隆重,每年农历春节,汉族过除夕,土家族部是在汉人至少提前一天过年,所以叫“赶年”,土家族过“小年”,也要比汉人提前一天。还有土牛毛大王节。
     35.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的节日有春节、中秋节等,大致与汉族的传统节日相同。但达斡尔人对这些节日却有自己传统的节庆习俗特点。
      36.阿昌族
耍白象是阿昌族传统节日。
            37.保安族
民族传统节日也都是伊斯兰教的重大节日,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
        38.珞巴族
珞巴族以桃树开花为岁首,月亮周期变化12次为1年。每年庄稼收获后,珞巴族都要举行近两天的丰收节,叫做昂德林节。节日期间全村男女身穿盛装,各家端出准备好的美酒,共享节日食品。
             39.壮族三月三歌会、春节、陀螺节、陇端节、吃立节、娅拜节等。
              40.哈尼族
“扎勒特”是哈尼族最大的节日,因在农历十月间进行,故又称“译腊和实”,即十月年。“好收”,是元江县那婼一带哈尼族三大节日之一,虽不及“扎勒特”和“苦扎扎”那么隆重,但它特别重要,当地哈尼族认为,不过此节,新的一年尚未真正来到,十月岁首也只是个序幕。“好收色”是“染黄饭”的意思,当地汉族称之为“黄饭节”或“二月年”。当地哈尼族以此节祭献仓摩米天神的使者布谷鸟和“笔苦”鸟,因此节日是在听到布谷鸟和“笔苦”鸟的第一次呼叫之后,选择一个亥猪日举行,节日一天结束;“矻扎
扎”节,每年夏历五月的“矻扎扎”,是滇南哀牢山一带哈尼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41.拉祜族
拉祜族统一的节日有五个,即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火把节和八月月圆节。其中春节是最大有节日。这些节日的来历和过节的内容,都有其本民族的特色。按照拉祜族的历法,一轮12天,一月30天,一年12月,后来按照汉族的历法三年润一个月,但他们还是润月不润节,所以在拉祜族地方,碰上润月年,就会出现过两次节和过两次年的情况。有的地方过前一个月的节,不过后一个月的节。
             42.仫佬族
仫佬山乡几乎每1个月都有节日。由农历正月初一春节(即农历年)开始到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灶王爷上天,十二月三十日(大年)或十二月二十九日(小年)的除夕,全年的每个节日都有其活动的形式与风格。有春节、二月春社日,牛生日、祭真武等。
               43.普米族
普米族节日,主要是“大过年”、“大十五节”、“供岩洞”、“转山会”、“尝新节”等,这些节庆活动,多与生产劳动和宗教习俗有密切的联系。
              44.基诺族
这是纪念基诺族创世纪祖阿嫫尧白的纪念日,一般在6月间举行,历时3天。阿嫫尧白创造了基诺族及其山川、日月、动物、植物,最后在造田运动中遭人暗算而殉难。基诺族的节日与祭祀活动基本不分的。
               45.布依族
查白歌节是布依族的重大节日。每逢农历六月二十一日这天,贵州、广西、云南三省区边界的布依族青年男女就从四面八方聚集在兴义县的查白场,举行盛大的歌会。歌节上的浪哨(唱歌)是布依族青年男女的社交恋爱活动。浪哨时要互甩糠包,包上缀有多条绣花穗须,抛甩时犹如彩蝶漫天飞舞,十分好看。此外还有布依族的大年辰、布依族三月三、布依族四月八、六月六等。
             46.哈萨克族
节日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和纳吾鲁孜节。前三个是源于伊斯兰教的节日。纳吾鲁孜节是哈萨克族传统节日。“纳吾鲁孜”是哈萨克语“送旧迎新”之意,节期在民间历法的新年第一天(公历3月22日前后)。
               47.水族
水族有许多传统节日,最隆重的当推“端节”。水族有自己的历法,“端节”就选择在水历十二月至次年二月(相当于农历八月至十月),时值大季收割、小季播种,也是水历的年终岁首,因此是辞旧迎新、庆贺丰收、祭祀祖先的盛大节日。
               48.羌族
羌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羌历新年,羌语称“日羌节”,时间是农历十月初一。另一年节日是“祭山大典”,又称祭山会、山神会等。
                49.塔吉克族
节日分传统节日和宗教节日两大类。迄脱乞迪尔节是他们的传统节日,每年三月举行。宗教节日就是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塔吉克族不封斋,所以开斋节不如其他两个宗教节日热闹。该族最隆重的宗教节日是巴罗提节,亦称灯节,每年斋月前两个月举行。
                   50.京族
京族岁时习俗中隆重的民族节日为“唱哈节”,包括祀神、祭祖、文娱和乡饮四项重要活动。“唱哈节”的日期各地有所不同。澫尾、巫头两地在农历6月初十,山心在8月初十,红坎在正月十五。“唱哈节”在哈亭内举行。各地都建有“哈亭”,各村“哈亭”选用上等木料,有独特的民族形式。
                  51.高山族的节日
台湾高山族的排湾人,每年十月金秋季节,各个部落都要举行丰收节的盛会。热情的排湾人总是请来许多客人,一起庆祝丰收。人人把家中的好酒好菜带到盛会地点,首先敬族长或村长一杯“敬长酒”,祝愿大家幸福快乐。然后以酒代茶,任客人狂饮。
             52.汉族节日
汉族的节日很多,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元宵节、中秋节等等。过“春节”又称为过年,是汉族人千百年来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过年时,除夕要守岁,初一要拜年。汉族传统节日,主要有腊祭、祭灶、春节、元宵、社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
             53.赫哲族节日
乌日贡节 “乌日贡节”产生于1985年,意为娱乐或文体大会,每两年举行一次,时间在农历五月中旬,节期2至3日,地点在同江市与饶河县赫哲族聚居区轮流。
            54.门巴族节日
门巴族的节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类是宗教节日,一类是岁时年节。宗教节日主要在曲科节、萨嘎达瓦节、主巴大法会、达旺大法会,岁时年节主要有门巴族新年。
曲科节:在每年的六月庄稼成熟时举行。主巴大法会:是墨脱宗全宗性的大法会,在丰收年的十一月至十二月间举行,历时3—18天不等,歉收之年不举行。达旺大法会:在每年的藏历十一月二十九日举行,历时三天。
              55.裕固族节日
裕固族的节日主要有春节、剪马鬃节、祭祀“腾格尔汗”活动和藏传佛教的宗教节日。祭“腾格尔汗”仪式源自古老的萨满教习俗。“腾格尔”在裕固语中是“天”的意思,“汗”是神的意思,“腾格尔汗”即“天神”(也称“长生天”)。从初一到十五为宗教节日的正月大会,寺院多举办酥油灯花展,僧人头戴牛头马面等假面具跳“昌木”(护法)舞,边跳边念念有词,场面十分隆重。剪马鬃节在每年农历四月中旬择日举行,一般为期两天。届时马主要准备酥油、奶茶、青稞酒、手扒肉等食品及剪马鬃用的盘子,盘子里还放置一座用炒面疙瘩垒成的7至8层小塔,塔上浇有酥油,凝固的酥油可使塔固定在盘里。塔表示四面八方平安富足。剪马鬃的剪刀把上也系条吉祥的白色哈达。
          56.景颇族节日
景颇族的节日有全民性的传统目瑙纵歌节、生产方面的新米节、南瓜节、包谷节、青年人的能仙节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5 17:4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⒛11命運 于 2013-8-8 00:40 编辑

民间绕口令
1、初入江湖:化肥会挥发

2、小有名气:黑化肥发灰,灰化肥发黑

3、名动一方:黑化肥发灰会挥发;灰化肥挥发会发黑

4、天下闻名:黑化肥挥发发灰会花飞;灰化肥挥发发黑会飞花

5、一代宗师:黑灰化肥会挥发发灰黑讳为花飞;灰黑化肥会挥发发黑灰为讳飞花

6、超凡入圣:黑灰化肥灰会挥发发灰黑讳为黑灰花会飞;灰黑化肥会会挥发发黑灰为讳飞花化为灰 

7、天外飞仙:黑化黑灰化肥灰会挥发发灰黑讳为黑灰花会回飞;灰化灰黑化肥会会挥发发黑灰为讳飞花回化为灰

8、喇嘛和哑巴

打南边来了个喇嘛,手里提拉着五斤鳎(tǎ) 目。打北边来了个哑巴,腰里别着个喇叭。
南边提拉着鳎目的喇嘛要拿鳎目换北边别喇叭哑巴的喇叭。
哑巴不愿意拿喇叭换喇嘛的鳎目,喇嘛非要换别喇叭哑巴的喇叭。
喇嘛抡起鳎目抽了别喇叭哑巴一鳎目,哑巴摘下喇叭打了提拉着鳎目的喇嘛一喇叭。也不知是提拉着鳎目的喇嘛抽了别喇叭哑巴一鳎目,还是别喇叭哑巴打了提拉着鳎目的喇嘛一喇叭。
喇嘛炖鳎目,哑巴嘀嘀哒哒吹喇叭。

9、六十六头牛

六十六岁的陆老头,盖了六十六间楼,买了六十六篓油,养了六十六头牛,栽了六十六棵垂杨柳。
六十六篓油,堆在六十六间楼;六十六头牛,扣在六十六棵垂杨柳。
忽然一阵狂风起,吹倒了六十六间楼,翻倒了六十六篓油,折断了六十六棵垂杨柳,砸死了六十六头牛,急煞了六十六岁的陆老头。
10、老六放牛

柳林镇有个六号楼,刘老六住在六号楼。
有一天,来了牛老六,牵了六只猴;来了侯老六,拉了六头牛;来了仇老六,提了六篓油;来了尤老六,背了六匹绸。
牛老六、侯老六、仇老六、尤老六,住上刘老六的六号楼,半夜里,牛抵猴,猴斗牛,撞倒了仇老六的油,油坏了尤老六的绸。
牛老六帮仇老六收起油,侯老六帮尤老六洗掉绸上油,拴好牛,看好猴,一同上楼去喝酒。

11、天上七颗星

天上七颗星,地上七块冰,台上七盏灯,树上七只莺,墙上七枚钉。
吭唷吭唷拔脱七枚钉。喔嘘喔嘘赶走七只莺。乒乒乓乓踏坏七块冰。一阵风来吹来七盏灯。一片乌云遮掉七颗星。

12、连念七遍就聪明

天上七颗星,地下七块冰,树上七只鹰,梁上七根钉,台上七盏灯。
呼噜呼噜扇灭七盏灯,噯唷噯唷拔掉七根钉,呀嘘呀嘘赶走七只鹰,抬起一脚踢碎七块冰,飞来乌云盖没七颗星。一连念七遍就聪明。

13、司小四和史小世

司小四和史小世,四月十四日十四时四十上集市,司小四买了四十四斤四两西红柿,史小世买了十四斤四两细蚕丝。
司小四要拿四十四斤四两西红柿换史小世十四斤四两细蚕丝。
史小世十四斤四两细蚕丝不换司小四四十四斤四两西红柿。
司小四说我四十四斤四两西红柿可以增加营养防近视,
史小世说我十四斤四两细蚕丝可以织绸织缎又抽丝。

14、酸枣子

山上住着三老子,山下住着三小子,山腰住着三哥三嫂子。
山下三小子,找山腰三哥三嫂子,借三斗三升酸枣子,
山腰三哥三嫂子,借给山下三小子三斗三升酸枣子。
山下三小子,又找山上三老子,借三斗三升酸枣子,
山上三老子,还没有三斗三升酸枣子,
只好到山腰找三哥三嫂子,给山下三小子借了三斗三升酸枣子。
过年山下三小子打下酸枣子,还了山腰三哥三嫂子,两个三斗三升酸枣子。

15、墙上一根钉

墙上一根钉,钉上挂条绳,绳下吊个瓶,瓶下放盏灯。
掉下墙上钉,脱掉钉上绳。滑落绳下瓶,打碎瓶下灯。
瓶打灯,灯打瓶,瓶说灯,灯骂绳,瓶说绳,绳说钉,丁丁当当,乒乓乓乓。

16、板凳与扁担

板凳宽,扁担长。
扁担没有板凳宽,
板凳没有扁担长。
扁担在绑在板凳上,
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
扁担偏要扁担绑在板凳上。

17、白老八

白老八门前栽了八颗白果树,
从北边飞来了八个白八哥儿不知在哪住。
白老八拿了八个巴达棍儿要打八个白八哥儿,
八个八哥儿飞上了八颗白果树,
不知道白老八拿这八个巴达棍儿打着了八个白八哥儿,
还是打着了八颗白果树。

18、鹅和鸽

天上一群大白鸽,河里一群大白鹅。
白鸽尖尖红嘴壳,白鹅曲项向天歌。
白鸽剪开云朵朵,白鹅拨开浪波波。
鸽乐呵呵,鹅活泼波,
白鹅白鸽碧波蓝天真快乐。

19、水连天

天连水,水连天,
水天一色望无边,
蓝蓝的天似绿水,
绿绿的水如蓝天。
到底是天连水,
还是水连天?

20、买菜

小艾和小戴,一起去买菜。
小艾把一斤菜给小戴,
小戴有比小艾多一倍的菜;
小戴把一斤菜给小艾,
小艾、小戴就有一般多的菜。

21、猫鼻子

白猫黑鼻子,
黑猫白鼻子;
黑猫的白鼻子,
碰破了白猫黑鼻子
白猫的黑鼻子破了
剥了秕谷壳儿补鼻子;
黑猫的白鼻子不破
不剥秕谷壳儿补鼻子。

22、倒吊鸟

梁上两对倒吊鸟,
泥里两对鸟倒吊。
可怜梁上的两对倒吊鸟,
惦着泥里的两对鸟倒吊,
可怜泥里的两对鸟倒吊,
也惦着梁上的两对倒吊鸟。

23、兜装豆

兜里装豆,
豆装满兜,
兜破漏豆。
倒出豆,补破兜,
补好兜,又装豆,
装满兜,不漏豆。
24、两只鹅

河边两只鹅,
一同过了河;
白鹅去拾草,
黑鹅来搭窝。
冬天北风刮,
草窝真暖和,
住在草窝里,
哦哦唱支歌。

25、四个头

天上有日头,
地下有石头,
嘴里有舌头,
瓶口有塞头。
天上是日头不是石头,
地下是石头不是日头,
嘴里是舌头不是塞头,
瓶中是塞头不是舌头。

26、一个人

这边一个人,
挑了一挑瓶。
那边一个人,
担了一挑盆。
瓶碰烂了盆,
盆碰烂了瓶。
卖瓶买盆来赔盆,
卖盆买瓶来赔瓶。
瓶不能赔盆,
盆不能赔瓶。

27、一场空

抬头看,满天星,
低头看,一道坑。
坑里看,栽满葱,
葱上看,冻着冰。
屋里看,点着灯,
墙上看,钉的钉。
钉上看,挂的弓,
弓上看,卧的鹰。
寒冬天,刮大风,
刮散了,满天星。

28、学捏梨

盘里放着一个梨,
桌上放块橡皮泥。
小丽用泥学捏梨,
眼看着梨手捏泥,
比比,真梨、假梨差不离。

29、小花鼓

一面小花鼓,
鼓上画老虎。
妈妈用布来补。
到底是布补鼓,
还是布补虎。
30、分果果

多多和哥哥,
坐下分果果。
哥哥让多多,
多多让哥哥。
都说要小个,
外婆乐呵呵。
31、嘴和腿

嘴说腿,腿说嘴,
嘴说腿爱跑腿,
腿说嘴爱卖嘴。
光动嘴不动腿,
光动腿不动嘴,
不如不长腿和嘴。

32、瓦打马

路上跑来马,
撞上路边瓦,
瓦打坏马,
马踏碎瓦,
瓦要马赔瓦,
马要瓦赔马。

33、画葫芦

胡图用笔画葫芦,
葫芦画得真糊涂,
糊涂不能算葫芦,
要画葫芦不糊涂,
胡图决心不糊涂,
画出一只大葫芦。

34、好孩子

张家有个小英子,
王家有个小柱子。
张家的小英子,
自己穿衣洗袜子,
天天扫地擦桌子,
王家的小柱子,
捡到一只皮夹子,
还给后院大婶子。
小英子,小柱子,
他们都是好孩子。

35、小牛赔油

小牛放学去打球,
踢倒老刘一瓶油,
小牛回家取来油,
向老刘道歉又赔油
老刘不要小牛还油
小牛硬要把油还给老刘,
老刘夸小牛,
小牛直摇头,
你猜老刘让小牛还油,
还是不让小牛还油。

36、秃丫头

从南来了个秃丫头
胳膊上挎着个破笆斗,
里头有堆羊骨头,
伸手拿骨头,
送在口里啃骨头。
地下有块破砖头,
绊倒了秃丫头,
撒了羊骨头。

37、补裤

一块土粗布,
一条粗布裤,
哥哥屋里补布裤,
飞针走线自己做。
粗布裤上补粗布,
土粗布补粗布裤,
哥哥穿上粗布裤,
艰苦朴素牢记住。

38、藤绳挂风灯

藤绳挂风灯,
风更猛,
风更增,
灯碰藤绳藤碰灯。

39、鸟和猫

树上一只鸟,
地上一只猫。
地上的猫想咬树上的鸟,
树上的鸟想啄猫的毛。

40、送花

华华有两朵红花
红红有两朵黄花
华华想要黄花,
红红想要红花,
华华送给红红一朵红花,
红红送给华华一朵黄花。

41、颠倒歌

咬牛奶,喝面包,
夹着火车上皮包。
东西街,南北走,
出门看见人咬狗。
拿起狗来打砖头,
又怕砖头咬我手。

42、狗与猴

树上卧只猴,
树下蹲条狗。
猴跳下来撞了狗,
狗翻起来咬住猴,
不知是猴咬狗,
还是狗咬猴。

43、白家伯伯

北贫坡上白家有个伯伯,
家里养着一百八十八只白鹅,
门口种着一百八十八棵白果,
树上住着一百八十八只八哥。
八哥在白果树上吃白果,
白鹅气得直叫:我饿!我饿!

44、白石搭

白石白又滑,
搬来白石搭白塔。
白石塔,
白石塔,
白石搭石塔,
白塔白石搭。
搭好白石塔,
白塔白又滑。

45、青龙洞

青龙洞中龙做梦,
青龙做梦出龙洞,
做了千年万载梦,
龙洞困龙在深洞。
自从来了新愚公,
愚公捅开青龙洞,
青龙洞中涌出龙,
龙去农田做农工。

46、煤和灰

东边一堆煤,
西边一堆灰。
先用车推煤,
再用车推灰。
烧煤变成灰,
煤灰来自煤。
煤堆变灰堆,
灰堆赛煤堆。
有煤就有灰,
你说对不对?

47、羊和狼

东边来了一只小山羊,
西边来了一只大灰狼,
一起走到小桥上,
小山羊不让大灰狼
大灰狼不让小山羊
小山羊叫大灰狼让小山羊,
大灰狼叫小山羊让大灰狼,
羊不让狼,
狼不让羊,
扑通一起掉到河中鞅。

48、汤烫塔

老唐端蛋汤,
踏凳登宝塔,
只因凳太滑,
汤洒汤烫塔。

49、小道上

小王的姜撞翻老杨的缸,
老杨的缸碰倒小王的姜。
小王放下姜去扶老杨的缸,
老杨放下缸去帮小王装姜。

50、看豆豆

小妞妞围个圆兜兜
牛头沟边看豆豆,
忽听沟前喊抓牛,
妞妞怕牛牛踩豆豆
紧紧抓住牛牛不松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5 17:4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⒛11命運 于 2013-8-8 00:41 编辑

51、白果树

我从伯伯门前过,
看见伯爹伯妈门前种着白果树,
白果树上站着百十百个白斑鸠,
我就拣了百十百块白石头,
打那百十百个白斑鸠。

52、麻字谣

麻家爷爷挑着一对麻叉口,
走到麻家婆婆的家门口。
麻家婆婆的一对麻花狗,
咬破了麻家爷爷的麻叉口。
麻家婆婆拿来麻针、麻线,
来补麻家爷爷的麻叉口。

53、盆和瓶

桌上放个盆,
盆里有个瓶,
砰砰啪啪,
啪啪砰砰,
不知是瓶碰盆,
还是盆碰瓶。

54、老鼠嗅着油豆香

油一缸,豆一筐,
老鼠嗅着油豆香。
爬上缸,跳进筐,
偷油偷豆两头忙。
又高兴,又慌张,
脚一滑,身一晃,
“扑通”一声跌进缸。

55、造房子

捡颗小石子,
在地上画个方格子
画好了格子造房子
画个大方格子造个大房子,
画个小方格子造个小房子,
楼上的房子分给鸽子,
楼下的房子分给小兔子。

56、鹅过河

哥哥弟弟坡前坐,
坡上卧着一只鹅,
坡下流着一条河,
哥哥说:宽宽的河,
弟弟说:白白的鹅。
鹅要过河,
河要渡鹅。
不知是鹅过河,
还是河渡鹅

57、画狮子

有个好孩子,
拿张图画纸,
来到石院子,
学画石狮子。
一天来画一次石狮子,
十天来画十次石狮子。
次次画石狮子,
天天画石狮子,
死狮子画成了“活狮子”。
58、捉壁虎

李虎捉壁虎,
本是虎捉虎,
李虎满屋转,
壁虎不敢咬李虎,
李虎也捉不住壁虎。

59、比锤

炉东有个锤快锤,
炉西有个锤锤快,
两人炉前来比赛,
不知是锤快锤比锤锤快锤得快?
还是锤锤快比锤快锤锤得快?
60、换斑竹

斑竹林里头有干斑竹,
包谷林里头有干包谷。
潘家三虎走进包谷林,
掰了一担干包谷,
回家路过斑竹林,
换了三根干斑竹。

61、斗放豆

黑豆放在黑斗里,
黑斗里边放黑豆,
黑豆放黑斗,
黑斗放黑豆,
不知黑豆放黑斗,
还是黑斗放黑豆。

62、石榴树上结辣椒

颠倒话,话颠倒,
石榴树上结辣椒。
东西大路南北走,
碰见兔子去咬狗。
拿住狗,打砖头,
砖头咬住我的手。

63、碰碰车

碰碰车,车碰碰,
坐着朋朋和平平。
平平开车碰朋朋,
朋朋开车碰平平,
不知是平平碰朋朋,
还是朋朋碰平平。

64、小猪

小猪扛锄头,
吭哧吭哧走。
小鸟唱枝头,
小猪扭头瞅,
锄头撞石头,
石头砸猪头。
小猪怨锄头,
锄头怨猪头。

65、捉兔

一位爷爷他姓顾,
上街打醋又买布。
买了布,打了醋,
回头看见鹰抓兔。
放下布,搁下醋,
上前去追鹰和兔,
飞了鹰,跑了兔。
打翻醋,醋湿布。
66、窝和锅

树上一个窝,
树下一口锅,
窝掉下来打着锅,
窝和锅都破,
锅要窝赔锅,
窝要锅赔窝,
闹了半天,
不知该锅赔窝,
还是窝赔锅。

67、花鸭与彩霞

水中映着彩霞,
水面游着花鸭。
霞是五彩霞,
鸭是麻花鸭。
麻花鸭游进五彩霞,
五彩霞网住麻花鸭。
乐坏了鸭,
拍碎了霞,
分不清是鸭还是霞。

68、蚕和蝉

这是蚕,
那是蝉,
蚕常在叶里藏,
蝉常在林里唱。

69、南南有个篮篮

南南有个篮篮,篮篮装着盘盘,
盘盘放着碗碗,碗碗盛着饭饭。
南南翻了篮篮,篮篮扣了盘盘,
盘盘打了碗碗,碗碗撒了饭饭。

70、小三登山

三月三,小三去登山;
上山又下山,下山又上山;
登了三次山,跑了三里三;
出了一身汗,湿了三件衫;
小三山上大声喊,离天只有三尺三。
71、玻璃杯和白开水

玻璃杯倒进白开水,
白开水倒进玻璃杯。
玻璃杯倒进白开水就成了装白开水的玻璃杯。
装白开水的玻璃杯倒进白开水,
白开水倒进装白开水的玻璃杯。

72、小华和胖娃

小华和胖娃,两人种花又种瓜,
小华会种花不会种瓜,
胖娃会种瓜不会种花,
小华教胖娃种花,
胖娃教小华种瓜。

73、八十八岁公公

八十八岁公公门前有八十八棵竹,
八十八只八哥要到八十八岁公公门前的八十八棵竹上来借宿。
八十八岁公公不许八十八只八哥到八十八棵竹上来借宿,
八十八岁公公打发八十八个金弓银弹手去射杀八十八只八哥,
不许八十八只八哥到八十八岁公公门前的八十八棵竹上来借宿

74、教练和主力

蓝教练是女教练,
吕教练是男教练,
蓝教练不是男教练,
吕教练不是女教练。
蓝南是男篮主力,
吕楠是女篮主力,
吕教练在男篮训练蓝南,
蓝教练在女篮训练吕楠。

75、石小四和史肖石

石小四,史肖石,一同来到阅览室。
石小四年十四,史肖石年四十。
年十四的石小四爱看诗词,
年四十的史肖石爱看报纸。
年四十的史肖石发现了好诗词,
忙递给年十四的石小四,
年十四的石小四见了好报纸,
忙递给年四十的史肖石。

76、牛驮油

九十九头牛,
驮着九十九个篓。
每篓装着九十九斤油。
牛背油篓扭着走,
油篓磨坏篓漏油,
九十九斤一个篓,
还剩六十六斤油。
你说漏了几十几斤油?

77、任命、人名

任命是任命,
人名是人名,
任命人名不能错,
错了人名错任命。

78、六叔和六舅

好六叔和好六舅,
借给六斗
六升绿绿豆。
打罢秋,接住豆,
再还六叔六舅六斗六升绿绿豆。

79、王婆夸瓜又夸花

王婆卖瓜又卖花,
一边卖来一边夸,
又夸花,又夸瓜,
夸瓜大,大夸花,
瓜大,花好,笑哈哈。

80、九个酒迷喝醉酒

九月九,九个酒迷喝醉酒。
九个酒杯九杯酒,九个酒迷喝九口。
喝罢九口酒,又倒九杯酒。
九个酒迷端起酒,“咕咚、咕咚”又九口。
九杯酒,酒九口,喝罢九个酒迷醉了酒。

81、胡苏夫和吴夫苏

胡庄有个胡苏夫,
吴庄有个吴夫苏。
胡庄的胡苏夫爱读诗书,
吴庄的吴夫苏爱读古书,
胡苏夫的书屋摆满了诗书,
吴夫苏的书屋放满了古书。

82、小秋和小牛

小妞妞,叫小秋,梳着两个小抓鬏,
小胖胖,叫小牛,穿着一个小兜兜。
小秋帮着小牛记扣扣,
小牛帮小秋剥豆豆,
小秋、小牛手拉手,
一块儿玩,一块儿走。
83、数狮子

公园有四排石狮子,
每排是十四只大石狮子,
每只大石狮子背上是一只小石狮子,
每只大石狮子脚边是四只小石狮子,
史老师领四十四个学生去数石狮子,
你说共数出多少只大石狮子和多少只小石狮子?

84、酒换油

一葫芦酒九两六,
一葫芦油六两九。
六两九的油,
要换九两六的酒,
九两六的酒,
不换六两九的油。

85、多少罐

一个半罐是半罐,
两个半罐是一罐;
三个半罐是一罐半,
四个半罐是两罐;
五个半罐是两罐半,
六个半罐是三满罐;
七个、八个、九个半罐,
请你算算是多少罐。

86、两个排

营房里出来两个排,
直奔正北菜园来,
一排浇波菜,二排砍白菜。
剩下八百八十八棵大白菜没有掰。
一排浇完了波菜,
又把八百八十八棵大白菜掰下来;
二排砍完白菜,
把一排掰下来的八百八十八棵大白菜背回来。

87、补皮裤

出西门走七步,
扒鸡皮补皮裤,
不知是皮裤补鸡皮,
还是鸡皮补皮裤?

88、蜂和蜜

蜜蜂酿蜂蜜,
蜂蜜养蜜蜂。
蜜养蜜蜂蜂酿蜜,
蜂酿蜂蜜蜜养蜂。

89、小毛与花猫

小毛抱着花猫,花猫用爪抓小毛,
小毛用手拍花猫,花猫抓破了小毛,
小毛打疼了花猫,小毛哭,花猫叫,
小毛松开了花猫,花猫跑离了小毛。

90、小花猫

小花猫爱画画,先画一朵腊梅花,
又画一个小喇叭,带着腊梅花,
吹着小喇叭,回家去见妈妈,
妈妈见了笑哈哈。

91、铜勺铁勺舀油

铜勺舀热油,铁勺舀凉油。
铜勺舀了热油舀凉油,
铁勺舀了凉油舀热油。
一勺热油一勺凉油,
热油凉油都是油。

92、八座屋

八只小白兔,
住在八棱八角八座屋。
八个小孩要逮八只小白兔,
吓得小白兔,
不敢再住八棱八角八座屋。

93、小花猫

小花猫爱画画,
先画一朵腊梅花,
又画一个小喇叭,
带着腊梅花,
吹着小喇叭,
回家去见妈妈,
妈妈见了笑哈哈。

94、四和十

四和十,十和四,十四和四十,
四十和十四。
说好四和十得靠舌头和牙齿,
谁说四十是细席,
他的舌头没用力;谁说十四是适时,
他的舌头没伸直。认真学,常练习,
十四、四十、四十四。

95、黄狗咬我手

清早上街走,走到周家大门口,
门里跳出一只大黄狗,
朝我哇啦哇啦吼。
我拾起石头打黄狗,
黄狗跳上来就咬我的手。
也不知我手里的石头
打没打着周家的大黄狗,
周家的大黄狗咬没咬着我的手?

96、藤萝花和喇叭花

华华园里有一株藤萝花,
佳佳园里有一株喇叭花。
佳佳的喇叭花,
绕住了华华的藤萝花,
华华的藤萝花,
缠住了佳佳的喇叭花。
也不知道是藤萝花先绕住了喇叭花,
还是喇叭花先缠住了藤萝花。

97、花青蛙

花青蛙,叫呱呱,
西瓜地里看西瓜,
西瓜夸青蛙背背花,
青蛙夸西瓜长得大。

98、蒜拌面

蒜拌面,面拌蒜,
吃蒜拌面算蒜瓣;
面拌蒜,蒜拌面,
算吃蒜瓣面拌蒜。

99、白庙、白猫、白帽

山顶有座白庙,
白庙里有只白猫。
白庙外有顶白帽,
白猫看见了白帽,
叨着白帽跑进了白庙。

100、瘸子
北边来了一个瘸子
背着一捆橛子。
南边来了一个瘸子
背着一筐茄子。
背橛子的瘸子打了背茄子的瘸子一橛子。
背茄子的瘸子打了背橛子的瘸子一茄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5 17:5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换过好多马甲的路过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5 18: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吧 来一层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5 18:0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首页还有位置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5 18: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搬砖盖楼,混个脸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5 18: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还有钱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小黑屋|友情链接|Archiver|联系我们|手机版|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 蜀ICP备05006459号 )

GMT+2, 2025-9-26 16:22 , Processed in 0.017358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