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21世纪的网络中国
——亚洲之家举办IT’S CHINA TIME 21世纪中国的都市与网络论坛
欧华报巴塞罗那消息 (记者 贺耀龙)10月6日在巴塞亚洲之家总部举办了IT’S CHINA TIME- 21世纪中国的都市及数码论坛,会议邀请了来自北京大学的中国文学和理论研究者 张颐武先生,来自中国的音乐人,FM3成员,“唱佛机”发明者 张荐先生,和北京三万提斯中心主任 Inma González Puy 女士,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为大家介绍21世纪的中国五亿网民的的网络世堺与互联网对社会进程中人们生活的影响,主持此次论坛的是巴塞孔子学院基金会副主任 常世儒教授,和亚洲之家技术及互联网文化部负责人 Javier Castañade先生,此次活动吸引了超过200位西班牙和中国人参加。
三位嘉宾从不同的角度对现今互联网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发表了演讲。
Inma女士从一个外国人角度对中国的社会现今互联网的现状发表了<网络围观的影响力>为题的演讲,她从自己89年第一次到中国开 始,对当时的社会现状尤其对艺术家创作空间的局限性,留有深刻的影响。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中国的传媒,从报纸杂志到电视都有了跨越性的大发展,尤其在互联 网方面,不只是艺术家的创作空间有了大程度的发展和多了传播的媒介,而且草根力量在网上的蹿红和壮大也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
她也指出了中国IT业的发展不光是中国实力和中国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中国社会更加的开发和多元化的发展,吸引了很多以前离开中国到国外谋求发 展的精英人士的回归,例如:百度的创始人李彦宏、搜狐创始人张朝阳、阿里巴巴与中国雅虎的马云等一批精英人士,他们都是中国互联网的领军人物,也是他们的 成功造成了现在中国的“海龟”现象。
她也重点指出互联网成了中国底层社会和民间力量的一个重要载体,而且通过网络社交网络造成的围观现象也让人们对某些事件的真相更加的透明,其中 也不乏很多具有争议性的事件,尤其现在互联网上博客和微博的出现,更加的反映了很多的社会问题,例如:强拆、三峡大坝的反思、塭洲冻车组事故、名人家暴、 郭美美现象、芙蓉姐姐、木子美、涉及到个人隐私的摸奶门、和对同性恋者等人士群体的关注,吕丽萍反同言论的大讨论等,这一切也更加的让不同人的看法和对某 件事件的关注起到了巨大的传播力量,反映了跟多的社会底层现状,让她作为一个外国人感觉到中国已经不是80年代淳朴印象,而是一个神秘的国度,她也鼓励在 座的西班牙朋友没有到过中国的,要亲自去感受,因为今天中国每天都有新的事物产生。
张颐武先生做了以《当下中国文化》为主题的演讲,他在演讲中用四幅画,四个趋势阐述了当今中国文化的现象。
第一幅画是罗中立创作与八十年代的《父亲》,阐述了当时中国人的现象劳作与淳朴。第二幅画是解海龙九十年代的《我要上学》通过这幅画说明了中国 在九十年代发起的希望工程,从对教育的重视和整个社会都在大踏步的追赶着世堺的脚步,知识改变命运,梦想成真是那个时期的社会主题。第三幅画是章子怡在新 闻周刊上的封面照,21世纪初08奥运前的中国人个个急于让世堺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章子怡就是当时最好的代表,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打进好莱坞,正如她的穿 戴——旗袍上衣与牛仔裤,和照片背景古代的长城,现代的东方明珠,都体现了在这个时期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进程,中传统文化和世堺文化的碰撞、冲突和混杂, 她代表了那个时期中国人要走向世堺,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想要得到世堺的认同,渴望更多的机会,渴望得到更多物质去证明自己。
第四幅图是范冰冰在戛纳白鹤服 的出场,她的出场重点并不是要让世堺了解她,而是让国人看到她在国外的出场,这也是21世纪奥运后时期,中国人的变化,因为现在的中国不仅仅是世堺工厂, 也是世堺的市场,所有的奢侈品都在中国不停的扩张,因为在全球经济危机下,只有中国的销售额是还在不断的增长之中,所向范冰冰也无需去忙着让世堺认识,只 要她在中国发展就已经不错了,西方舞台楼面只是给她的一个市场包装。从以上的四幅图片也说明中国社会这二十多年来的巨大变化,堪比英国工业革命和十九世纪 末二十世纪初美国的发展变化,因为世堺上13亿的人经历了一个社会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改变。
接下来在四个趋势的阐述中他分别指出了,1、中产阶级的崛起,从星巴克、上海外滩三号、丽江开发、电影阿凡达3亿美金的票房、以及ZARA 、LOEWE在中国的业务发展等阐述了这些服务于中产阶级消费群体的经济产业兴起。2、八十后九十后的崛起和他们独生子女、成长在社会财富积累的年代的背 景早就他们,在文化方面,他们表现自我的想象力重于表现社会的生活。在经济方面,他们重视财富的分配重于财富的积累。在社会方面,他们关注人类的普遍问题 重于关注中国的特殊问题。为大家介绍了韩涵、郭敬明、超级女声等8090后的代表人物。3、网络的力量和处于巨变中的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4、以国际品 牌、中国制造、中国消费的西方中介化和三四线城市的崛起,与之相对应的是部分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寻找,例如他们提倡的汉服运动,让人们体会和穿着 2000年前的汉朝服饰。
随后他还介绍了当下的中国文学,纯文学自八十年代以来的收缩、取而代之的是青春文学和网络文学的崛起。在电影方面从21世纪初的一片低迷,成为 最不赚钱的行业,从2002年张艺谋的电影《英雄》取得2亿票房的成功和全年6亿的票房收入的记录,到2011年超过100亿的票房收入几十倍的增长。
最后张教授指出,中国现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在这个转折点如何重新定位,再度想象中国,再度想象自我。世堺曾等待中国融入世堺,而今天中国也有耐心等待世堺认识中国。
随后著名音乐人张荐先生与大家聊了他的取自中国佛教,并柔和了中国传统乐器和现代电子乐的唱佛机,如何墙内开花墙外红的,在中国没销售几台,国外却销了10万台,并现场播放了几段音乐与大家分享。
在互动环节有听众提问“如何看待中国社会文化中传统文化的流失现象,作为学者和作家,艺术家怎么去评价?”
张荐回答:“好多东西在流失是现实,中国一直在学西方,从我小时候学钢琴,到现在电视、传媒、网络对西方电子音乐、摇滚乐的传播,一切都是西方的,西方也给了我们很多很多,现在问我丢了怎么办,我也一直在找。”
张颐武说:“中国现在也有一个趋势,回归到传统寻找新的价值观,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大家也都感到了一百多年来中国文化流失了很多,我们经历过了 一个从来没有过的现代化、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大家感觉到流失了很多东西,所以中国人有很大的焦虑,就是反省怎样去找回来。现在找回来的这个过程当中, 中国人现在大概一个想法,就是希腊以前学习埃及文化数字、字母,通过学习他们创造了新的欧洲文化。中国人也在想是不是通过学习西方的文化的同时,又能创造 一种新的文化,这是大家都在探讨的问题,所以孔子学院通过努力在世堺上推广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也是与世堺其他的文化和价值观对话的过程。
历时两个小时的论坛圆满画上了句号。